微言
2019-06-25
话题
【西安部分小区名字刻意崇洋媚外需改名】
据媒体报道,近日全国多地对居民区、大型建筑物和道路、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例如,西安部分小区名字因刻意崇洋媚外需改名,包括6号大院、皇家园林、新福兴纽约城等。对此,有网友表示支持;也有网友持质疑态度,认为地名牵扯户口簿、房产证等诸多方面,没有必要为此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此,您持有何种态度?
@春天的小北:这个规定好,全国都该学,名字应有地域或地方风俗特点,更要有中国文化特点,很多地级市甚至县城许多小区都是不中不洋又没有任何象征意义的名字。
@英雄迟暮2013:很多地名和小区名都是莫名其妙的,真的应该整改。但是身份证、房产证、导航等东西都得改,费钱费事啊!
@博利尔别克:地名、人名或者是什么的名字可以含有某种含义,也可以没有任何含义,只是名字而已,仅以区别于其他而已,没必要去“懂”它。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好多地方要是再改名,估计会造成极大的不必要损失和混乱。
话题
【不用喊冷喊热啦!北京地铁尝试同车不同温】
据中国交通广播报道,6月17日,北京地铁6号线正尝试区分“强冷”车厢和“弱冷”车厢。北京地铁表示,自主选择合适温度的车厢可提升通勤出行体验,将根据乘客反馈,对温度进行更合理调整。对此,大家怎么看?
@晋中供销社:一个好的念头强过十个草率的成果。不论最终效果如何,为人性化的尝试点赞。
@乐观的亲爱的Celine:地铁换乘,哪有余力挑温度,能上去优先,忽冷忽热制造乘客感冒。地铁这馊主意。
@费列罗儿:赞!虽然提供了人性化的贴心服务,但是,早晚高峰的时候想要挤上去,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蚀骨茶:温度不能一刀切。应该根据车厢人数控温。如果车厢挤满了人,多冷都不冷了!
@唯肖平2013_428:一个城市就是让这些崇洋媚外名字搞得原有意义没了,让一个土生土长的当地人都不知道东南西北了。
(感谢“春天的小北”“晋中供销社”等网友对此话题发出的评论)
“‘教科书式耍赖’当事人侵犯名誉权案宣判,法院驳回全部诉求。”
——北京法院网官方微博发布,黄某某因认为岳某某在新浪微博转发侵权视频及发布侵权言论,使其被冠以“教科书式耍赖”的称号,黄某某将岳某某诉至法院。6月18日,本案开庭宣判,法院认为黄某某的全部诉讼请求无事实和法律依据,判决驳回其全部诉讼请求。
“倒计时宛如大片场景。”
——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随后发生多次余震。地震发生时,成都共110个社区实现“大喇叭”倒计时预警。同时,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还通过手机短信、电视等途径,向社区居民发布预警信息。网友称,倒计时的时刻就像大片场景。
“时速400公里国产动车组年底将下线。”
——6月15日,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主任设计师、高级工程师王雷表示,时速400公里高速动车组今年年底将下线真车,之后将在国内铁路线上试验。该车型同时也满足俄罗斯标准,可为未来进军俄罗斯市场做准备。
“厉害了!汕头大学未来4届本科生学费全免!”
——6月16日,汕头大学宣布,李嘉诚基金会将出资支持该校实施本科生学费全额奖励计划。捐资额度依据首期奖励对象2019级至2022级本科生当年学费总额,以每年一亿元人民币为资助上限,其中包括四年制专业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五年制专业。
“2050年世界人口达97亿。”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6月17日发布报告,2030年世界人口将从目前77亿增至85亿,2050年达97亿,2100年或将达110亿。预计2027年左右,印度人口将超中国,成世界第一人口大国。2050年,人类平均预期寿命将从目前72.6岁增至77.1岁。
“转发祝贺!屠呦呦团队在‘青蒿素抗药性’等研究领域获新进展。”
——据新华社消息,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多年攻坚,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