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语言选择探讨
2019-06-24蔡婧
蔡婧
摘要:语言选择行为是交际过程中,产生的个体行为或者群体行为。本文在阐述社会语言学与语言选择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社会语言学视域下语言选择路径。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语言选择;路径
人交际过程就是一个言语选择过程。人类在交际中,语言选择贯穿个体具体言语实践全过程。在实践中,语言选择受到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性别、年龄、社会阶层等。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语言选择,主要是结合语言的具体使用功能,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领域最大限度发挥语言的功能。接下来,笔者围绕语言选择展开分析,主要分析了社会语言学与语言选择内容、语言选择路径。
1 社会语言学与语言选择概念分析
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内容,即语言与社会共变产生的語言社会现象,可分为两个层次的研究,分别是微观与宏观。基于微观角度而言,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内容是社会因素影响与触发语言结构变异,具体涉及到交际过程中,说话人个人心理与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使得语言结构与语言表达方式发挥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语言特征、语言构成等。基于宏观角度而言,语言研究学主要研究内容是语言的社会功能,具体涉及到国家或者地区语言使用情况,以及语言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语言选择,基于宏观角度而言,主要是指个体或者群体语言实践;基于微观角度而言,语言结构选择与使用的具体语言行为。
2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语言选择路径分析
2.1 语言选择的基础条件
语言选择之所以有着一定的复杂性,是因为语言具备独特性、种类多样性等特征。个体或者群体语言使用,是语言选择的基础条件,换言之在没有个体或者群体语言使用的场景,必然也就没有语言选择。语言选择通常受到人认知心理、民族身份以及社会文化语境等多个因素的影响。社会语言学视域下,语言选择可从两个方面予以理解。首先,语言选择发生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语言并存使用的语言环境下的语言选择行为。其次,语言选择可以是自身语言结构的变换,可以是语言与方言之间的变换选择。语言结构的选择,一般是句子语调、词汇结构等的变化,例如在交际中,一般以陈述句为主,然而为了突出惊讶等具体语境,可选择疑问句等语言结构。个体或者群体交际时,语言选择发生变化,也是为了让语言形式适应特定环境下交际的目的,也可以说是一种交际语言策略。除此之外,语言选择,最为直接的外在因素是语言接触。所谓“语言接触”,主要是指个体或者群体使用两种或者两种语言时,在直接或者间接接触中,所产生语言选择行为。这一现象的出现,有着诸多触发因素,例如人口自然迁徙、经济文化交流、宗教传播等,通过上述渠道,人将自身的语言带到不同地区,实现了语言的接触。换言之,语言接触可以指不同民族的人的语言交流。同时,语言除了是文化载体之外,还融入了不同民族自我认同感、归属感。因此,在交际中,语言选择通常是人基于心理认知、社会环境因素两方面影响下,做出的理性选择。当不同语言接触时,将会产生交际障碍。但是需注意的是任何一种形式的语言接触,其主要目的是完成信息交流,这就需要通过寻找合适工具,完成信息交流。
2.2 语言选择过程
语言作为人交际的媒介,语言选择实质上是媒介的选择。因为口语交际具有较强的即时性,正因如此,人类记忆能力周期性通常不能长久记忆口语表达内容。因此,文字的产生赋予了语言新的功能,即记录功能。语言文字的选择,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具体言之,主要是结合人交际需求,动态选择过程。在实践中,人们常会听到说话具有艺术性,其主要在于人在实践中优化了语言内部结构,并实现了不同社会功能下对语言结构和使用功能的创新。语言选择过程可从两个方面剖析,分别是个人层面与群体层面。基于个人层面而言,语言选择属于个体行为,主要受个人心理认知影响。人社会行为,主要以个人认知为基础的理性行为。然而在实践中,个体语言的选择,受到交际语境的制约,可以说是不同个体语言的选择,受到社会语境交际参与者的不同语言或者方言影响,结合具体交际对象、话题内容等,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基于群体角度而言,语言选择则是个体语言选择认同基础上的群体认同。
2.3 语言选择结果
语言选择结果,可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加以解析。基于微观层面,个体语言选择结果就是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风险的语言行为习惯于语体风格。基于宏观层面,个体语言选择将会在社会中,形成社会趋同性。群体语言选择结果则呈现出民族或者国家下的语言文字使用及发展行为。同时,由于语言选择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外加人兼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使得人在交际中,会在特定社会行为规范与标准下,逐步形成符合社会规约的合格社会行为,相应的语言也会在实践中,形成特定的言语行为。总而言之,语言选择结果是个体基于社会化共同合作下的语言选择群体行为。正因如此,不同社会组织层面上的个体语言选择行为,将会受到个体心理认知、群体行为规范以及特定语境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从而呈现出多语并存、语言结构变异的语言实践行为。
3 结语
综上,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主要符号,在实践中,由于不同的语境、个体心理认知不同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人在语言使用中,需合理选择语言结构与社会功能,其主要目的在于满足社会生活中不同领域信息交流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怡洁.用社会语言学方法解语言学未解之谜——沃德华《社会语言学引论》述评[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04).
[2] 郭熙,祝晓宏.语言生活研究十年[J].语言战略研究,2016(03).
[3] 田飞洋,张维佳.全球化社会语言学:语言景观研究的新理论——以北京市学院路双语公示语为例[J].语言文字应用,2014(02).
(作者单位: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