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本理论视域下的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探讨

2019-06-24刘荣胡文霞

世界家苑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

刘荣?胡文霞

摘要:文章采用新时期的人力资本理论作为指导,承认高等教育發展带来的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分析了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发展瓶颈,认为高等教育投入规模、现有教育行政管理制度、人才培养规模等并非越多越好。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不仅需要拓展合理的高校投入融资渠道、构建适当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供应适合市场需求情况的人才,同时要充分提高人才质量以保证人才充分就业,这样才能促使高等教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合二为一。

关键词:人力资本理论;高等教育;经济效益

我国自1999 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规模翻了几番,国家教育财政支出也逐步达到4%水平,但是随之而来的高校盲目扩张浪费、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专业不对口等问题使得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的贡献率受到了许多人质疑,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开始在社会流传。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提高高校办学的经济效益,有利于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元化高质量人才,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人力资本理论与高等教育经济效益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强大而影响深远的社会效益,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广泛的经济效益。高等教育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高校的基本建设投资和学生的消费拉动地方经济增长,这已经成为不容争议的事实。高校扩招以来,此起彼伏的高校迁址办学或办学规模扩张,图书馆、教学楼、宿舍楼、体育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各种建筑材料的采购和建筑工人的就近聘用,无疑都会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张做出积极贡献,比如广西师范大学与桂林理工大学迁入桂林市雁山区以来,其带动曾为市区荒郊的雁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居民消费收入增加、地方文化建设等发展,其教育推动经济发力的作用不容小视。

2 人力资本视域下我国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提高面临的限制

新时期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各地高等教育投入、行政管理体制、人力资本素质、市场发展程度等情况具有差异,即使投入等量的人力物力资本,其产生效益的高低也有显著区别,但也并不是投入越多产出越多越好。固而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因素是很复杂的,文章选取几个重要的方面进行分析:

2.1 高等教育投入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产出

高等教育投入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产出,但并不是越多的投入才能有更高的产出。高等教育是属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它不仅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也需要社会能够不断地提供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这样才能持续地发挥教育的经济效益,否则就会导致人力资本的浪费。如今日益增多的科技发明、高超的技术水平、社会生产率的提高以及经济的强势增长等,都进一步刺激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在这个大环境内,社会能够提供较为充足的工作机会,也进一步刺激到了个人和家庭对高等教育投资。但是到了一定的时期,这种经济效益将会达到一个临界值,比如,国家对高等教育进行追加投资,但这并不一定会产生额外的经济效益,即国家的教育投资并不一定会得到完全的经济回报。

2.2 教育经济效益的有效发挥需要完善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制度因素既有微观上的,又有宏观上的,表现在高等教育系统上就是学校管理体制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虽然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是影响教育经济效益有效发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是管理的越多越好。根据人力资本理论,衡量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是依据其培养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这是因为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取决于高等教育的层次、类型和专业几方面内部的比例结构是否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类型和专业的比例结构相匹配,取决于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是否合理,及教育与学校职能体制的运用与完善。

2.3 决定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是市场供需结构和学生就业情况

过去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仅仅依靠土地、物质资本和劳动力人数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而现代经济的增长与发展需要引入更多的智力因素来取代原来的生产要素,所以高数量和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在现今整个生产要素中占据重大的地位。当越来越多的高学历者进入人力资本市场时,将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如今高学历人才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导致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将在不平衡的供需结构和就业机会中受到限制,获得不同层次就业岗位的高学历劳动者也在经济收益上表现出不平衡。从以上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外在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区域间的不平衡,以及市场中岗位层次造成的不平衡。当这种外在的不平衡格局对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造成很大的损耗时,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也将受到限制。

3 提高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策略设想

根据上文的分析,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并不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长久之计,唯有在遵循教育本身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的情况下,从高等教育资源投入、生产、产出的各个环节加以适度沟通、调整和完善,形成三者合力的情况下,提高高校办学经济效益才能避免面临发展的掣肘局面。

3.1 以政府投资为主渠道,建立和完善多元化融资体制

高等教育的特点是:投资数额大、周期长、非营利性等,高等教育所发挥的社会效益是无法通过货币来进行衡量的,而国家是高等教育产物最大的受益者。因此,我们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来配置高等教育的经费资源,所以就必须保证以政府投资为主。首先,统筹各项收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其次,拓宽教育经费的筹集途径和筹集渠道。例如,建立社会投资和捐资办学的有效机制,完善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家捐资教育的行为;然后,积极开拓教育服务、科技开发、金融、信贷等途径筹措教育经费,也可争取和利用外资办学,拓宽国外、境外捐款的来源渠道等。最后,应该完善高等教育经费分配机制,完善公平公开的公共教育经费分配制度,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调控和导向作用。

3.2 加大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高校专业调整

人力资本理论强调,教育在一国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提高人的智力素质和科学素养,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形成归根结底是依靠科技的创新和人才的发力。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式、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都需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只有高度重视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同经济建设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适应的问题,才能防止人才短缺,避免人才的积压和浪费。应该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坚持科技创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高校科技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动产学结合,整合大学科技园资源,形成以大学为辐射区域的经济服务开发中心。

3.3 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高校办学经济效益的最终实现只有在物质生产部门才能完成,只有当高等教育的受教育者的智力劳动与物质生产过程相结合,才能使高等教育创造出经济价值,而就业则是使智力劳动与物质生产过程相结合的基本途径。随着国家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的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造成了人才市场供过于求,“毕业即失业”的毕业恐惧慌在高校不断蔓延开来,高校规模经济效益的副作用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因而,要实现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二为一,首先应当创造条(下转页)

(上接页)件,提高高校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使高等教育的受教育者实现充分就业。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充分就业才能充分发挥劳动者的作用,保证教育经济效益的实现。反之,如果接受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和各类专门人才就业不充分、利用不充分,那么高等教育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就会打折扣,教育的经济效益就难以充分實现。

参考文献:

[1] 陆小兵,张必春,占侃.试论当前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及其限制——兼对人力资本理论中教育投资观点的反思[J].教育与经济,2012(04).

[2] 宋华明,范先佐.高校教育资源优化与办学经济效益[J].教育与经济,2005(03).

[3] 张玲,杨孟坤.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与社会经济效益的理性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09(02).

[4] 李波,姜开岩.区域高等教育投资效益研究——以L大学为例[J].教育与经济,2011(02).

作者简介:刘荣(1990-),湖北武汉人,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胡文霞(1990-),湖北武汉人,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经济效益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研究分析
新常态下会计与经济效益关系辨析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电厂燃煤管理方法探讨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