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危害与培养路径

2019-06-24丁帅

人民论坛 2019年16期

丁帅

【摘要】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面对当前公民社会责任感缺失呈现出的诸多乱象和复杂成因,我们应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会教育為抓手、以机制环境为依托,多层次、全方面开展公民社会责任感教育,为社会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关键词】公民社会责任感 现代公民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社会责任感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连接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是社会主体道德品质的根本体现。公民社会责任感主要表现为对改革开放的支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对社会进步的关注,这也是衡量公民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标准。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深化改革关键时期,需要鼓励公民积极投身参与到社会建设中,贡献自身力量。

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每个人都要把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中,只有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发展成为完整的人,才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不论是人的全面发展,还是自身各个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思想道德都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社会责任感又是人思想道德素质中最重要的内容。当人拥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主动关心他人、集体、社会、民族和国家,才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才能对集体、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负责,才能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人的全面发展,还是对自身需求的满足。对于社会人而言,个人需求无非就是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幸福的追求。人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幸福的追求,只有在承担和履行自己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为了实现自身价值和追求幸福,人们必须要履行对他人、集体、社会、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才能从中获得归属感。

公民社会责任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培育公民社会责任感,有助于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形成和谐人际关系。公民社会责任感还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的稳定,一方面依赖于社会各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依赖于全体社会成员对制度的自觉遵守,对公平正义的自觉追求,对道德规范的自觉践行。当一个人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时候,才能自觉遵纪守法,对他人和社会高度负责,才能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同时,培育公民社会责任感,还有助于转化为对中国梦的自觉行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依靠全体中国人首创精神的发扬。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要培养人们的主人翁意识,使人们能够自觉履行职责和使命,对公民行为产生强大动力。每个中国人若能主动把实现中国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必然会激发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支撑。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唯有把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首先,公民社会责任感是现代公民意识的必然内容。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德育,都把思想禁锢作为主要手段,要求臣民向君主负责,而不是向国家和社会负责,其落后的思想观念无法发挥人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现代公民意识要求人们积极参与政治,对其所属集体拥有认同与忠诚,对法律制度应该认同和遵守,对自我和社会负责,社会责任感是现代公民社会意识的重要内容。其次,当今世界各国把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作为共同任务,特别是伴随现代科技大发展,工具理性无限膨胀,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和科技伦理问题,各国政府都把培养社会责任感作为公民德育的重要内容,号召公民养成尊重他人、对社会负责的良好品格。

公民社会责任感缺失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公民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人与社会关系方面。政治领域的官僚主义仍然存在,个别官员已丧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初心,把国家公权作为谋取个人私利工具,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破坏党和国家威信力;经济领域,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以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偷工减料、假冒伪劣,对消费者合法权益肆意侵害;文化领域,伪劣盗版产品充斥市场,低俗文化、快餐文化盛行;思想领域,信仰危机潜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泛滥。其次,在人与人关系方面,逐利和冷漠在人际交往中抬头,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以金钱对个人价值进行衡量,并为其功利性社交圈而沾沾自喜,在社会正义面前退缩。最后,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对自然资源索求无度、对生态环境无情破坏,“寅吃卯粮”,牺牲子孙后代的长远幸福换来短暂的发展假象,导致全球变暖、雾霾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产生。

社会责任感缺失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收入差距较大,导致部分人社会责任感缺失;其次,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导致部分人信仰缺失,将最大限度追求个人利益作为行动指南,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化堕落、以权谋私、损人利己等不良风气滋生;再次,网络时代对公民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失效,个人主义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盛行,在缺乏监管机制的情况下,肆意传播不良社会现象,导致部分公民缺少自我判断力;最后,西方价值观在“糖衣炮弹”的裹挟下,在部分地区和部分领域传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冲击,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阻碍。

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会教育为抓手、以机制环境为依托,多层次、全方面开展公民社会责任感教育

对于个人成长而言,家庭教育占据基础地位,父母是最好的榜样。因此,家庭教育是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基础,对孩子的道德培养产生直接影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为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从细节之处入手,加强儿童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孩子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确认识,同时还要以身作则,践行社会责任,为孩子做好榜样,提升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一个人从幼儿园到大学,至少要花费16年左右的时间在学校,这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最为重要的阶段,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接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还要接受完整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把公民素质提升作为重点,加强对学生的集体意识、法律意识、制度意识、责任意识教育,使其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就已经具备了强烈的公民社会责任感,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合格公民。

以社会教育为抓手,践行公民社会责任感。社会是最大的学校,这里不仅能让公民将所学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施展,而且也能进一步提升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在走入社会、接受社会实践洗礼以后,面对社会发展问题和国家发展实情,更进一步深思、深化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营造良好氛围。对于个人思想价值体系影响而言,完善的机制和良好的氛围是重要保障。对于公民社会责任感培养而言,构建良好的氛围和完善的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公民社会责任感培养成效,也是巩固公民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构建公平正义法治的社会环境,为公民社会责任感的践行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优化对现代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等方式,鼓励公民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作者为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李瑛:《如何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人民论坛》,201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