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基层扶贫干部的激励机制研究

2019-06-24张冉王帅印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6期
关键词:基层治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张冉 王帅印

摘 要 脱贫攻坚现已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期。河北省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还面临着艰巨、紧迫的任务,而基层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否让扶贫干部将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帮助农村困难群众改善生活,摆脱贫困,这直接影响到脱贫的成效。本文分析了当前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提出了基层扶贫干部工作的困境及其成因,进而提出了走出困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脱贫攻坚 扶贫干部 基层治理 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张冉,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方政府管理;王帅印,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6.084

一、當前的基层扶贫干部及其主要工作

(一)基层扶贫干部

基层扶贫干部,是指扎根于基层,服务于基层,从事扶贫及扶贫相关工作的国家公职人员。本文主要是指县、乡(镇)两级的扶贫工作者及驻村工作队成员两种主体。

(二)基层扶贫工作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现阶段的精准扶贫,是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解决贫困户的基本生活问题,要保证脱贫质量,但这不是要达到富裕状态,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吊高胃口”。

(三)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分析

基层扶贫干部在现阶段的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主体作用,他们是扶贫一线的战斗者,是政策的执行者,是利益的分配者。

1. 入户走访,以开展对农户的精准帮扶

作为基层扶贫干部,他们需要定期及不定期的走进农户家中,了解农户实际情况。笔者这里所指的了解农户家庭情况是广义的概念,不仅仅是对农户的家庭人口数、经济水平、生活状况、孩子受教育情况、享受医疗救助情况、居住房屋等进行了解,基层扶贫干部走进农户家中,更重要的是要和农户交流并沟通感情。这样做一是可以掌握农户家中的真实信息,二是可以拉近与农户的心理距离,以更好的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真正做到因户因人施策。

2. 迎接督查、考核及评估工作

脱贫攻坚的成效需要被追踪、被考核及被评价,以确保各项扶贫措施落到实处。除上级政府及上级单位的考核、评价之外,各地还需要接受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考核。河北省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根据国扶办的相关要求并结合省情,招募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有针对性的进行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及退出评估。于河北省而言,主要是为了发现脱贫攻坚过程中各地区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了解各地区脱贫攻坚的进度及成效、检查各地区的后续帮扶措施及巩固提升计划。这是对各地扶贫工作的检验和考核,但是在每日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之下,这样的检查对他们来说,更像是考试,而考试必然会有成绩的高低,必然会有奖惩问责。因此基层扶贫干部在此事上,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心血,更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3. 实时整理扶贫档案及资料

建档立卡户的档案涉及很多材料,其反映的内容主要包括:该户的基本信息、“两不愁 三保障”的落实情况、享受的帮扶政策、家庭的收入核算等。除建档立卡户档案外,基层扶贫干部还需要确保村档案及乡镇档案的完善。档案是建档立卡户、村集体及乡镇的扶贫名片,是他们基本情况及享受帮扶政策的一览表。这种纸质的档案及材料文件,可以保证相关工作的规范性,保证工作有迹可循,保证可随时查阅可复制。户、村、乡镇这三级档案材料不仅要完备而且还必须真实有效,这项工作花费了基层扶贫干部大量的时间及精力。

4. 增强乡村造血功能,提升农户内生动力

进入脱贫攻坚期,更加关注脱贫质量,脱贫成效是否稳定且可持续。基层扶贫干部尤其是驻村工作队,通过他们自身所在单位的资源条件及优势,确实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提供了实质的帮助,甚至改变了当地落后的经济条件。而单凭基层扶贫干部填鸭式的帮扶是不够的,基层扶贫干部还需要关注乡村的造血功能,重视农户的内生动力,以使他们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在2018年11月底河北省的成效考核中,我们发现目前基层扶贫干部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制定了该村的后续巩固提升及发展规划,对农户也采取宣传引导以转化农户过去的“等靠要”思想。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的是补齐困难地区及困难群众的“精神短板”,以使他们自力更生,主动谋发展、谋出路。

5.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脱贫攻坚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基础设施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也直接关乎农民的日常生活。为此,基层扶贫干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需要发挥作用。一方面要确保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的合理运用并积极利用多渠道筹集资金,以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在现有基础上,要及时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或修补。基础设施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它还需要后期的保养及维护。从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开工、完成到后期的保养维修,都需要基层扶贫干部的重视及跟进。

二、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困境及成因

笔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基层扶贫干部不能有效的发挥其职能从而影响了脱贫攻坚的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一) 岗位要求所面对的高强度工作

基层扶贫干部需要做的工作较多,覆盖的范围较宽,接触的对象较广。一方面,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边界可能因突发情况而拓宽,增加工作量。以入户走访为例,基层扶贫干部不仅要了解农户家庭基本情况,而且还要掌握农户家庭的变动情况,一旦农户因灾因病导致家庭开支过大或入不敷出时,基层扶贫干部要及时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另一方面,忙于基层扶贫工作无暇顾全个人及家庭问题。“5+2”“白加黑”已经成为了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常态,就驻村工作队而言,他们离开原来熟悉的工作岗位及生活环境,在陌生的环境及社会关系中从事繁忙复杂的工作。就县乡两级的基层扶贫干部而言,每天面临从早到晚的扶贫工作,消耗了他们大量的精力,更有一些扶贫干部抱病奋斗在扶贫一线。

(二)追责机制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一方面,密集的检查及考核机制,为基层扶贫干部本就繁忙的工作又加了一把火。另一方面,检查及考核机制重结果轻过程,且多从农户角度出发,忽视对基层扶贫干部自身工作的关注。目前的检查及考核重在发现问题,而较少关注当地扶贫干部的工作成绩,这极大的降低了其工作积极性。此外,发现问题后对基层扶贫干部的惩罚措施较重,基层扶贫干部有举证说明情况的责任,但是缺少申诉的机会。

(三)农户对基层扶贫干部工作的不理解、不认同

基层扶贫干部需要与各色的农户打交道,解决农户困难,保障其基本生活。脱贫攻坚的任务仅凭扶贫干部的工作是不够的,需要农户发挥主观能动性,双方合力以解决贫困难题。目前有部分农户的思想出现滑坡,扶贫干部已经帮助其解决了生活困难,帮助其落实了各项帮扶政策,但农户却矢口否认。还有部分农户“等靠要”思想严重,提出要盖“大房子”,甚至隐瞒自己的经济情况。农户这种行为极大的打击了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凉透了基层扶贫干部的心。

(四)基层扶贫干部职业发展渠道不明

基层扶贫干部凭着自身的使命感,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奋战在扶贫一线上。脱贫攻坚以来,基层扶贫干部除走访入户、讲解落实政策、迎接考核检查、整理档案资料、宣传扶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面临着各种突发状况及挑战。脱贫攻坚临近2020年,现在未脱贫的都是難以脱贫或者新纳入的农户,现在脱贫攻坚也更加关注脱贫的成效及后续的巩固提升计划。然而,目前还没有对基层扶贫干部制定明确的晋升及发展机制,忽视了对其职业发展的规划。

三、基于基层扶贫干部工作困境的激励措施

(一)明确基层扶贫工作内容,加强人文关怀

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到现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已经结束,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也应该逐渐清晰、明确。一方面,要强化对基层扶贫工作的宏观管理,要确保制定和执行扶贫政策的统一,避免重复劳动导致的低效率及浪费。针对临时突发性工作及时加派人手。可以成立专项应急小组,在面对复杂或突发情况时,共同承担工作,解决难题。另一方面,对基层扶贫干部加强物质保障及精神关怀。就驻村工作队而言,要保障他们在当地的安置问题,对其衣食住行发放相应的补贴。与此同时,可以给他们开放合理的探亲假以增强他们在当地的归属感。就县乡两级的基层扶贫干部来说,安排合理的调休制度,增加基层扶贫工作的弹性化。

(二)制定科学的考核机制,由追责转为激励

对基层扶贫工作的考核是为了检验基层扶贫工作的成效,避免形式主义、虚假脱贫等不良行为。考核是手段,不是目的,是为了让脱贫成为基层扶贫干部的心中事、肩上担。为此,一是要减少不必要的考核及检查机制。避免基层扶贫干部疲于应对评估,从而无暇处理扶贫相关的其他问题。二是引进过程评估,轻结果。关注基层扶贫干部的具体工作,以更加科学的考核指标认可其工作成绩。三是要开放申诉渠道并转变惩罚措施。在考核评估过程中,针对出现问题较多的扶贫干部提供申诉的机会,了解其原因,从而帮助其后续工作的开展。另外,在惩罚措施上,可以借鉴安徽岳西的激励机制,给发生问题较多的基层扶贫干部发放“蜗牛奖”,激励其从思想上转变认识,力争上游。

(三)加强对农户的宣传教育,引导其主动寻求发展

一方面,对待思想滑坡的农户要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走出精神贫困的沼泽。面对素质不一的农户,基层扶贫干部要加强自身建设,了解当地人文情怀,以提高与农户交往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待有能力脱贫,但过分依赖帮扶救济的农户采取强制措施。相关部门可以暂停发放其享受的补贴或暂时中止其享受的优惠政策,从而使农户改变思想意识,主动寻求脱贫致富的道路。

(四)制定对基层扶贫干部的晋升激励制度

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不只是扶贫,他们的工作与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密不可分。物质及精神激励是对基层扶贫干部的基础保障,职务的晋升及发展是能够激发基层扶贫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核心手段。通过基层扶贫工作,培养干部,挖掘干部,进而提拔干部,以激发其工作干劲。相关部门要重视对基层扶贫干部的培养,提升其全面的工作能力。同时,上级政府要切实制定相关的晋升激励制度,明确标准。

四、结语

我们在关注农户的脱贫情况,关注农村的发展状况时,也应该关注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情况及身心健康,因为这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进而影响脱贫攻坚的成效。基层扶贫干部是数量极其庞大的一支队伍,他们的工作也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基层扶贫工作可以为河北省的基层治理提供经验与借鉴。此外,脱贫攻坚可以有效的助力于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基础及保障,同时脱贫攻坚的成效需要有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吴爱明,朱国斌,林震.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杜国明,于佳兴,李全峰.精准扶贫区域系统及其运行机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5(5):24-29.

[3]朱天义,张立荣.个体化或集体经营:精准扶贫中基层政府的行动取向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6).

猜你喜欢

基层治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民间组织发展对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影响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的问题与对策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