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优秀家训融入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2019-06-24姚硕
姚硕
摘 要:传统家训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深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土壤,都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意愿和需求,都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体现。通过挖掘地方传统家训的内涵与特点,分析重拾家风家训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探索传统优秀家风家训文化融入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路径,以培养当代青年的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营造昂扬向上的社会风气。
关键词:传统家训;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1-0117-02
家训又称家戒、家范、书信等,它是传统地方宗族教育子女的家族规范,是处理家庭事务的主要行为准则,在家族内部有很强的规范与强制作用。传统的家训家风与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深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土壤,都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意愿和需求,都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体现,两者在内在结构和具体内容上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与契合性。家训家风奠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人格基础,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价值认同,融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神血脉[1]。当代家庭教育中,良好家风家训的熏染往往影响青年一生的发展与成长,传统的优良家训可以化为青年高尚情操与人格的精神养分[2],增强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感知、心理认同和身体力行。
一、传统家训的特征
传统家训字里行间透露着地方宗族对于价值关系的根本看法,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家庭、人生、职业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价值判断与取向,相较于族人個体的价值观念,是更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价值观体系。经总结归纳,笔者认为传统家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家训即家族针对“做人、持家、为学、为官”等方面对族人的训导和告诫,以期族人秉承祖上教诲,为个人发展和家族兴盛作出贡献。从家训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家训适用于家庭内部,教育的对象为家庭内部成员,最明显的特征在于它的血缘伦理性。传统社会的宗族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各姓聚族而居,形成了一个个以血缘为纽带关系的乡村部落。因此,传统的家规家训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浓厚的血缘性等特征,并且具有惩戒、奖励、互助等功能,成为宗族维护内部制度的重要工具。
(二)以维持家族的稳定和谐为目标
传统的家族训诫非常重视本族内和谐有序的家庭关系的经营和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的营造。齐家兴业,首先要求忠厚持家,维持家庭和睦,以安定和谐保证家族的不断发展。正所谓“人当体祖先之情,仁孝自命,以敦宗睦族为心”[3],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其内部的和谐与互助既关系到每一位家族成员的幸福感,同时也是家族兴旺的必备要素,更是社会安定和谐的有力保障。家风家训中所倡导的家庭和谐观,旨在追求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家庭风尚与和睦的社会氛围。
(三)思想感化与惩戒教育并重
传统家训中专门辑录有深切告诫族中子孙要“念祖宗创业之甚难,思父母贻谋之不易,世而守之”[4]的内容,言辞凿凿、以情感化,言语中彰显祖辈对于子孙后代的殷殷关切与亲情感化的巨大力量,点点滴滴深入灵魂,日久弥坚。此类以劝诫、感化为代表的家规家训一般会以比较温和的口气告诫族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本身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惩罚措施,只是希望宗子族孙能够以此为诫,不应为者不要为之。家规家训虽强调对子孙的感化,但作为维护家族稳定秩序、审判家族纠纷、惩罚犯罪族人的一个重要价值尺度,仅仅依靠教化、劝诫而不给严重违背伦理道德、祖上训诫甚至违反国法的族人应有的惩罚,很难起到维护家族长治久安的目的。对于家族中冥顽不化的纨绔子弟,家族组织则运用相应的家规、族训等硬性手段对其行为进行约束,以确保家族教育的权威性、实效性与长效性。如《绩溪程氏族谱》载:“凡族有不孝者,告诸族长,族长当申明家规而委曲诲遵之,再犯即扑之,三犯告诸官而罪之,永屏族外。”[5]
传统家训的德育功能值得重视,但要注意隐匿其中的一些“愚忠愚孝”的封建伦理和奴化教育,应认真加以甄别,不能将糟粕当做精华来对待。如二十四孝中“埋儿奉母”的“愚孝”行为,这种缺失人人平等、尊重孩子的教育观念,显然是不可取的,应坚决摒弃。这些内容既不应出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中,也不应出现在城市社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宣传墙上。如何将“愚孝”化为新时代的“智孝”,使传统家训在新时代中得以创优式继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值得德育工作者深入研究思考的问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引入家风文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本研究选取长三角地区10所高校进行大学生问卷调查,总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0份,其中有效问卷490份,问卷回收率98%,有效回收率100%。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22%的受访者对于家训文化“比较了解”,63.71%的受访者“听说过,但不熟悉其内涵”,14.29%的受访者“根本不了解,没有听过说”;只有23.06%的受访者表示“自家有明确的家训,父母经常教导”,65.51%的受访者表示“自家没有成文的家训,但父母会唠叨说教”;另有11.43%的受访者表示“自家祖辈并未有家训家规传承”。从调查结果可看出,相当比例的青年学生没有家风家训文化的深入认知和理解,部分家庭也并未有意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风环境。而针对“屡屡发生的一些社会不良事件与家风家训的缺失有关系吗”这一问题,96.12%的受访者认为“有关系,是因为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的”;83.53%的受访者认为“传统家风家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值得传承”;80.51%的受访者认为“现代家庭需要正家风、明家训”,因为良好的家风家训对于现代社会的家庭建设意义重大(见表1)。
在同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进行口述访谈后发现,部分青年学子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方面存在认知有偏差、态度不端正、知行不统一、言行不恰当等问题,表现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淡薄、价值取向西化、行为道德失范、万事以自我为中心、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严重。具体表现为,热衷欧美、日本的动漫文化而忽视传统的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对身边的同学和老师缺少必要的友善与包容而充满怨气与戾气,盲目追求不劳而获的物质享受而丧失正确的价值观与金钱观。究其原因,可归纳为社会多元化发展背景下多种价值观念的冲突、优良舆论环境的缺失、传统美德传承的淡化等三个方面。由此看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尤为重要。”[6]在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注入传统的优秀家风家训资源,提升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力求建立“家庭主导-高校引导-社会疏导”三位一体教育体系,既必要又紧迫。
三、传统优秀家训融入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路径
通过传承创新传统家训家风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民认知、多渠道宣传传统家训家风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认同、优化传统家训家风教育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体践行等路径,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大有裨益[7]。
(一)携手育人,积极搭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四位一体育人平台
家庭是每个人受教育的原始场域,家庭在家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此外,还应充分整合学校、社会、网络媒体等资源优势,搭建“四位一体”德育平台,全过程、全方位地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滋养新时代青年心灵。高校是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应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地方文化特色编写关于“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校本教材,并纳入学校德育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开展“孝善教育”要以“崇孝、崇善、尽孝、向善”为主要内容,选取地方社会中的凡人孝行善举为教學素材,在增进亲近感、认同感中培育青年的孝心善念。社会环境是育人的大课堂,涵育家风以推进核心价值观落地,社会环境的作用不容忽视。在街道、社区开展“德孝之星”、“和谐之家”评选,对模范践行家庭美德、孝敬老人,义务赡养社会老人,积极捐助、投资敬老事业,获得广泛社会影响的“孝义”之士以及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的文明家庭进行表彰宣传,在城市的角角落落、乡村的田间地头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些新兴的网络媒体的传播作用亦不容小觑,可借助视频网站、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开展“家与家道”微电影创作、“我的好家风”四格漫画大赛等活动通过点赞、分享、转发、留言等方式推进优秀家风传播,融入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其成为新时代家风培育的鼎力助推者。
(二)协同推进,依托思政课堂与课堂思政将家风文化融入教育全过程
习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8]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夯实思政课堂这个主阵地,优化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找寻经典家风、新家风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坚定理想又脚踏实地”、“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高度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借鉴中华优秀道德成果”等内容时,可结合传统优秀家风的传承与新家风的重塑,让书本理论深入浅出、贴近学生、入脑入心,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化、大众化。
同时,应深度把握各类高校专业学科背景,善于整合学科资源、师资力量,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将德育教育之“盐”融入专业学习之“汤”,努力将优秀家风、经典家训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有效融合、深度契合,推动传统家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构筑“德育教育、人文教育、专业教育”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三)以文化人,拓展实践课堂的教育多渠道
首先,要结合专业背景和传统家风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例如,开展“世代好家风、时代新家风”主题宣讲、“晒家风、扬学风、正校风”主题图片展、“中华传统优秀道德是否过时”辩论赛等,以传统家风家训文化为内容主线,将“新时代好家风”教育融入校园精神文化的精品项目打造。其次,要优秀家风文化延伸至学生宿舍区域,打造“宿舍小家”文化,评选“最美宿舍”、“公寓标兵”,广为宣传其先进事迹,引领宿舍区域的优秀风尚,发挥“榜样效应”,增强青年学生的“看齐对标意识”。再次,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通过艺术创作、田野调查、走访调研等形式,绘制鲜活的“育人画卷”。让学生在历史现场、革命先烈踏履之地感悟传统优秀家风,在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如火如荼推进之地体验新时代家风,开辟现场生动教育的实践课堂,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气势磅礴的“大江大河”。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优良家风家训,是国家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深入挖掘传统优良家风家训中的有益成分,应用于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年的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营造正气充盈、昂扬向上的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 刘先春,柳宝军.家训家风:培育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根基与有效载体[J].思想教育研究,2016,(1):30-34.
[2] 刘巧梅.充分发挥优良家风家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法制与社会,2016,(10):226-227.
[3] 程万里.安徽休子阳程氏支谱[M].清光绪刻本.
[4] 戴有邻,等.蒋溪戴氏[M].民国14年木活字本.
[5] 程秉耀,等.绩溪仁里程继序堂专续世系谱,卷首上[M].清光绪33年木活字本.
[6] 姚国联.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之探究[J].大学教育,2016,(7):68-69.
[7] 方原.传统家训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践行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5):81-83.
[8]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