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水产动物育种学教学改革

2019-06-24王华宇王鹏良许尤厚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教学改革

王华宇 王鹏良 许尤厚

摘  要:该文分析了目前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通识教育的理念下,结合高校教改的最新精神,提出从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能力、优化教学内容、注重知识拓展和实践教学、变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建议,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为水产养殖专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通识教育;水产动物育种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0-0122-02

Abstract: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aquatic animals breeding were analysed. Under the concept of general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latest spirit of teaching refor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me reforms measures were signed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overall qualities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elitists for aquiculture specialty. The main measures were as follows: improving students' sense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learning capacity,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knowledge expansion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examining reform.

Key words:General education; Aquatic animals breeding; Teaching reform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与高等教育相联系,源于19世纪初美国的帕卡德(A·S·Packard)教授,而我国现今的通识教育是始于20个世纪末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实践[1]。对于通识教育的定义、目标、内涵、方式等,相关研究人员多有不同的表述或见解。张寿松、李曼丽等通过对通识教育较为系统的研究,认为通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1,2]。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理念和内涵,与我国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高度契合。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在全国教育系统聚焦于“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使命的形势下,通识教育的相关教育理念对当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对具体的改革措施可提供有益的指导。

水产动物育种学是研究水产动物选育和繁殖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3],是水产养殖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水产动物育种学具有多学科交叉、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一方面,水产动物育种学与遗传学、动物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课程联系紧密,需要学生具备较为丰富的相关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涉及的主要是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旨在为水产养殖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因此课程中涉及大量的育种方法、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和生产实践。这样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都比较高的专业必修课程,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新时代教育改革形势下,如何结合该课程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行业特点,在提高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的理念下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改革,从而为水产养殖行业提供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的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紧迫性和较大现实意义。因此,在通识教育理念的启发下,笔者对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改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水产动物育种学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首先是课程涉及面广、理论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烦躁、厌学情绪;其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参与度低,对基本的知识点和关键性的原理方法没有内化,普遍存在应付考试的心态,所学知识考后即忘;再次,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勤奋刻苦、深入钻研的精神。此外,从教学效果看,关于水产动物育种的理论素养差强人意,实践动手能力较弱,从事水产动物养殖和育种工作的综合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有必要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和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

2 教学改革建议

2.1 增强专业认同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专业认同是指学习者对所学专业在主观上的意识态度与思想行為,反映了个人与所学专业的情感连接程度[4]。专业认同感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和核心素养的提升无疑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中,可以从水产动物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育种工作的重要性、传统育种与现代育种的联系与差异、我国杂交育种工作的进展和紧迫性等方面讲解,并结合杂交水稻、抗虫棉、多利羊、中国对虾“黄海1号”、“黄海2号”等典型案例,提高水产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认同感,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核心素养。

2.2 重视交叉学科,不断优化课程知识结构 学科交叉是水产动物育种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在学习本课程时,会很难理解掌握一系列的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而出现厌学情绪。因此,该课程的开设和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等课程应有较好的传承性,在讲授过程中还应系统把握相关课程在水产动物育种学中的应用,并将相互联系、系统学习的方法讲授予学生,既有对相关课程知识的回顾、反思,又有新的拓展和延伸,有利于学生更全面更系统地掌握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2.3 注意知识拓展,关注前沿热点和典型实例 由于育种工作和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水产新品种的培育和审定每年都在更新。因此水产动物育种学也需要紧跟学科发展,及时扩充内容,对分子生物学的最近进展、新审定的优良品种进行关注和讲解,尤其是关于新品种的培养方法和过程。通过联系课本相关章节,补充课本以外的、前沿的、真实的案例报道,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其专业素养。

2.4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教授基本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培养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授课教师要更好地制作教学课件,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学生讲授等方法外,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多查阅文献、多利用慕课等公开课进行学习和探索,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指导。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不仅仅对教师是一种挑战,对学生同样如此。因此,对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和取得的进步,应当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2.5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认知 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下,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对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来讲,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环节,应重视实验课在教学环节中的地位,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增加实验操作、参观水产相关企业和实习基地等方式,深化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专业认知和素养。比如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的水產专业,有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北部湾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等良好平台,又地处沿海地区,大量的水产养殖企业和种苗公司为水产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了难得的社会资源。合理地设置实践课程环节,充分地利用当地水产资源、学校的科研平台和教师的科研项目,对学生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必定大有裨益。

2.6 变革考核方式,逐步完善考核机制 考核是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检验。根据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转变。在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必然需要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最核心的一点是要打破以卷面成绩决定课程考核结果的传统,侧重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纪律遵守情况、学习主动性、实践操作能力、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在卷面设计中,除了考察关键知识点外,增加主观题类型,考察学生对知识点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此外,还可以灵活地设计考察形式,比如让学生做简短的学习汇报,可以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阐述,也可以就整个课程谈一谈收获和感想。总之,考核方式的改革,旨在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真实的掌握和内化情况,引导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而非考前突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考核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也应注重制度和程序,并根据实际效果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李曼丽, 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999(1).

[2]张寿松, 徐辉.通识教育的八个基本问题[J].浙江社会科学, 2005(4).

[3]范兆廷.水产动物育种学[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4.

[4]罗小芳,胡丽媛.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51).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教学改革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