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明显陵规划布局特色及艺术审美价值

2019-06-24孙得东郑艺鸿

关键词:陵园景观空间

孙得东 郑艺鸿

(安徽科技学院 建筑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一贯主张“圣天子孝先天下,首重山陵”。古人认为陵墓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在封建帝王的眼中,陵墓是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厚葬以明孝”起源于周礼,自此以降,几乎历代帝王均主张厚葬,甚至不惜倾全国之力为其建造陵墓。这些为数众多的帝王陵墓在集中彰显封建王朝灵魂信仰的同时,也向后人展现出一个朝代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状况、科技水平。现今存世的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东北五公里的纯德山(原松林山),埋葬着兴献王朱祐杬及王妃蒋氏,是嘉靖皇帝为其父所修建的陵寝。虽历经四百多年的岁月洗礼,地面建筑屡遭毁坏,但陵园的整体布局却完整保存下来,为我们研究明代帝陵空间规划布局及其艺术文化价值提供了直观详实的资料。

一、特色鲜明的规划形式

明显陵是一座由藩王陵按照帝陵规制改造而成的陵墓。墓主人兴献王朱祐杬为嘉靖帝之父,生前是位藩王,并未做过皇帝。嘉靖三年(1524),朱厚熜追尊其父为恭睿献皇帝,改献陵为显陵。随着“议礼的一波三折,显陵也在不断增建改制”[1],这是历代帝王陵寝中的特例。从其规划形式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色。

第一,规划布局自由。明显陵在明代18座帝陵中,按照建造年代处于中期,是明帝国兴建的第12座皇陵。显陵占地面积达183公顷,为明代帝陵之首。其构造形式独特,规划布局不拘一格,采用内外罗城结构避免了建筑外部的生硬感。其后的明清皇家陵寝都借鉴了这一形制。外罗城布局没有采用传统的规则式矩形,而是随山峦起伏、地形走势围绕整个纯德山进行建设。从空中俯瞰,陵园的外罗城呈现前后窄、中间宽的形态,酷似一个金瓶。这种打破形式桎梏的作法,充分反映了显陵在规划中对自然与地形的尊重,体现了“陵制与山水相称”的建造原则。在规划布局创新的同时,显陵的修建还继承了明前期帝陵的规制。据《明世宗实录》“嘉靖六年丁亥十二月丁末……命修显陵如天寿山七陵之制”的记载可知,显陵在帝陵规制的演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突出作用。显陵除金瓶形外罗城及规模宏大这两个特点外,它还具备明代其他皇陵没有的特征,如一陵两冢、双重红门、龙形神道、内明堂、外明堂、九曲河等。(见图1)这些明代皇陵中仅存的孤例,为显陵增添了无限魅力与神秘色彩。

图片来源:钟祥市旅游观光图图1 明显陵总平面图

第二,规划尺度合理。在古代陵墓建造中,风水学作为重要的指导原则渗透到了布局构思的方方面面,如“千尺为势,百尺为形”[注]据测算,百尺约为23~35米,千尺约为230~350米。就经常被用在陵墓外部空间规划及建筑设计上。据现代行为心理学研究,人对不同空间尺度的感知差别巨大:开阔的空间使人心情舒畅,封闭的空间让人感到压抑。由此可知,空间的根本属性是尺度,合乎人体尺度的空间即是合理的空间。实践证明,百尺景观在千尺之距远观时,视角为6o,这正是人眼中最为敏感的黄斑视域,同时也是现代建筑在外部空间设计中的极限视角;而当视角小于6o时,景观视觉效果明显减弱。“百尺之距观其形,千尺之距观其势”亦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从风景园林学角度分析来看,明显陵的空间布局极其科学合理,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对“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原则的完美运用。在纵向设计中,作为陵区最高建筑的方城明楼,其高度并未超过一百尺。其余建筑景观如棂星门面阔24.43米,内明塘直径33米,方城明楼面阔、进深均为22.2米,祾恩殿面阔31米,进深17米,这些主要的景观尺度均控制在百尺之内。在横向设计中,根据实测分析,显陵的空间规划先是以“百尺”为单位分隔出局部“田”字形网格,再推广到以“千尺”为单位的方格网中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可见,显陵的规划无论从横、纵向设计还是从建筑高度、布局及组群划分来说都将尺度控制得恰到好处。

第三,规划空间多样。空间序列设计是决定陵园景观设计成败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实地测量考察后发现,明显陵的景观布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按照其功能的不同可将显陵的地面空间划分前序空间、过渡空间、引导空间、节点空间、纪念空间和墓葬空间等类型。前序空间包含下马碑、外名塘及新红门三部分,功能主要为集散和停留,景观要求易于识别。过渡空间是指新红门与旧红门之间的区域,功能主要为转折与过渡,景观要求同中求变。引导空间是指从旧红门到祾恩门这部分区域,此处也是整个空间序列中最长的一段,视野开阔,主要通过神道的设置以及两边对称排布的石像生来体现,景观要求考虑礼仪与秩序。节点空间主要是指位于引导空间内的三处单体景观,即圣德碑楼、龙凤门和内明塘。其功能主要是串联不同单元的景观区,为空间序列增添节奏与韵律,景观要求考虑体量与细节。纪念空间是显陵内最为重要和神圣的场所,承担着祭祀缅怀的仪式性功能,位于园区的中心,包括祾恩门到方城明楼之间的区域。方城明楼为整个陵区建筑的制高点,景观要求突出体量与等级。墓葬空间是陵园最主要的功能空间,为寝宫重地,包括方城明楼到宝城之间的区域,景观要求表现庄重与威严。相较于明代其他帝陵,显陵的空间布局层次丰富、类型多样、对比强烈、变化丰富,应用了“对景、借景、障景、隔景、框景、点景等造景方法”[2],且具有极强的进深感,满足了中国人偏爱纵深空间的审美心理。(见图2)

二、艺技兼备的建筑组群

明显陵因建造时间长、用工量巨大,形成了艺术水平高超的建筑组群。整个陵园除主体建筑外,还拥有众多的碑亭及附属建筑。其建筑规格等级高,建造技术精湛,同时将绘画、雕刻等多种装饰技艺融为一体,代表了明代中叶突出的建筑艺术成就。

第一,建筑布局因地制宜。中国古代建筑历来讲究因地制宜,根据客观存在的环境,采取适宜的建造方式,探究自然景观美与人文景观美的协调统一,同时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古人的环境观、建筑观与审美观。明显陵具有封闭式帝陵的特征,这种封闭式主要体现在对于山水构成要素的细致安排,以此达到陵园与周围环境完美的融合。从实地调研的情况看,显陵建筑群掩映于崇山之中,设计手法没有选择与自然成对立之势或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依山就势、疏密相间地进行布置,并依托自然环境要素,构成视野深远、富有生气的立体画面。主要建筑如圣德碑楼、御河桥、石像生、龙凤门、祾恩门、祾恩殿、方城明楼、新旧宝城等均坐落在中轴线上,以突显其地位的重要性;次要建筑如碑亭、朝房、神马房、神宫监、礼生乐户房、陵户军士房、神库、神厨等则是依据地形地势灵活布置,无明显主轴线,突出主次关系,以体现尊卑有序的观念。由此可见,显陵的整体建筑布局在遵守儒家严谨规整的同时,又强调道家的天人合一;既渗透着儒学规范和礼制,又紧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建筑观,集中反映了中国古建筑强调实用理性精神的特点。

图2 明显陵空间类型划分

第二,建筑景观比例均衡。协调的建筑比例能够予人以美的感受,通过对建筑物本身高度、宽度与长度之间大小关系的调整,便可以达到尺度均衡的美感。显陵建筑的比例关系臻于完美,据史料记载,嘉靖年间,明显陵内修建宫殿多达212间,整个陵园由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组成,其建筑造型古朴美观,极具特色。显陵在建筑景观布局中,利用纯德山的地势依次排列下马碑、新旧红门、圣德碑楼、御河桥、望柱、石像生群雕、龙凤门、纯德山祭告文碑亭、祾恩门等,并顺山势走向由低到高最终引导至祾恩殿、方城明楼和宝城。在狭长的空间内排布建筑组群,比例关系控制不当,极易造成视觉上的混乱。而显陵内的建筑主次分明、层次丰富、比例均衡,给人一种基于封建等级制度约束下的秩序美感,营造出庄重、寂静的纪念性环境氛围。在建筑布局中间穿插布置的九曲河及五座汉白玉拱桥,为严整划一的景观建筑群增添了活泼的元素,它丰富了建筑环境内容,拉近了人与建筑的距离。

第三,建筑艺术精美绝伦。建筑艺术是通过将建筑的功能、材料和技术条件以及时代的审美规律在特定背景下融合形成的立体艺术形式。随着建筑艺术的不断发展,明代陵墓建筑的艺术风格较之前代有了明显的改变,形成了从南到北以木结构为主的有序布局形式。这也是明清时期陵墓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明显陵不仅在创造群体空间的艺术性上取得了突出成就,而且在建筑艺术的创造性上亦获得了极高的造诣。显陵的修建与历史事件“大礼议”息息相关。所处之地湖北钟祥又在楚文化区内,因此,其建筑艺术风格也受到了楚文化的深刻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精致设计理念被大量的应用到了陵墓的建造中,形成了显陵独特的艺术风格。祾恩门的后部现存有一块雕刻十分精致的云龙纹丹陛,其纹饰可分为三部分:下部雕龙凤并列在云海中追逐;中部雕一条在云海中穿梭飞腾的巨龙;上部亦雕有龙凤图案,却是凤头在上,龙头在下的“升凤降龙”构图,这在历代陵寝中极为罕见。有学者分析指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来说明嘉靖皇帝对其母非常崇敬;再者与其在钟祥生活了十几年深受“楚文化尊龙崇凤的影响密切相关”[3]。在祾恩门入口两侧保存有一对做工精美的双龙琉璃影壁,从现有墙体外观看,影壁用琉璃做成仿木形式,上部为瓦檐,檐下是仿木构件,下部为须弥座,正面饰有琼花图案,背面饰双龙图案,做工异常精巧。陵园内地面建筑虽损毁严重,但建筑物的基础部分还都完好保存。从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建筑采用须弥座式石雕台基,上雕寓意吉祥的纹饰图案,门券石则是用汉白玉石雕刻龙纹贴面,显示出了皇家陵寝建筑装饰技艺的高超水平。显陵内石像生等礼仪性建筑均由整块巨石雕成,虽说从数量和体量上均逊于明十三陵,但其雕工精细,造型生动,手法多样,极为传神,给人一种直观而亲切的艺术形象,体现了丰富的艺术情感,彰显了帝王的权威、气派与尊严,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三、内涵丰富的美学价值

明显陵除了规划形式及建筑布局独具特色外,还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大量的历史信息,为我们研究及传播其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提供了样本。整个陵园给人以浓厚的艺术气息和深刻的视觉美感体验,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契合自然的风水美。风水学又称堪舆学,是一种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中国古代从宫殿选址到住宅营建,从城镇规划到墓地建设,都离不开风水学的指导。明显陵的建造同样是严格依据风水理论进行的。嘉靖皇帝尊重道教,迷信风水和吉祥的预兆。这与他家乡的文化和地理环境有关。其家乡钟祥地区是道教盛行的地方,靠近道教圣地武当山,道观众多。“仅嘉靖时期境内就有元祐宫、东岳观、大德观等二十多个道观。”[4]从空中俯瞰,显陵西临汉水,南傍莫愁湖,四面环山,明塘开阔,屈曲蜿蜒,陵园背向东北,面朝西南,向阳而避风,地势较高,与周围山势的走向十分吻合。宝城后部是墓地所依靠的天然山体,称为祖山,两侧连绵的山丘成护卫状,中间的开阔场地用来布置各类建筑、九曲河、桥梁等景观要素。前部的山丘则称为屏山,整个山势与地形走向巧妙地构成了“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完美风水格局,诠释了“山环水绕、负阴抱阳”的风水美学理念。嘉靖帝本人亦赞誉显陵的风水格局要比北京的大峪山更为完美。他在《兴都志》中对显陵的风水环境进行了描述:“夫兹山之体,则峻而不激,雅而不缓,层峦叠帕,含藻藏蕴奇,虎踞而龙蟠,鸾翔而凤舞,然后翼翼绵绵盘纡前结,实为天子之岗,佳名素定,非假人为也。”除此之外,显陵还按照风水意向设计了内、外明塘,内明塘靠近玄宫穴位,呈圆形,宜窄不宜宽,可“藏风聚气”;外明塘位于陵园的前端,呈椭圆形,要宽阔忌狭窄,以为长久发展之计。明塘为聚气之所,是风水格局中有关“生气”的关键部分,暗合“风水之法,得水为上”的要求。可以说,显陵从择地选址到建造完成,堪舆学对其设计理念的影响贯穿始末,并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显陵式”风水格局,堪称风水理论指导下陵墓建筑的杰作。从实际使用意义进行分析,显陵背山面水,整体地势为北高南低,位于最北面的宝城则是整个陵园地势的最高点,符合理想的风水空间模式。在这样的基址上建造陵园既可以显示至高无上的皇权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也能保证陵园内的积水顺利地由北向南排出,使地宫不受水患困扰,从而保证地宫的安全,其“独到的引水、蓄水、排水设计是我国陵墓设计的精品”[5]。

第二,富于变化的形式美。明代帝陵多呈现“前方后圆”的格局,显陵的总体规划在遵守帝陵建造规制的基础上,更多的考虑到建筑如何与自然相和谐,这充分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从空中俯瞰显陵外罗城恰似金瓶形状,其于自然美中提炼人工美,庄重而不失灵动,在注重整体均衡稳定的视觉效果基础上,并不严格强调规则对称,局部设计表现出因地制宜、对称中富于变化的特点。在空间规划上利用中轴线进行整体统一,主要建筑物如龙凤门、石像生、祾恩门、祾恩殿、方城明楼等均布置在中心轴线上。为打破中轴对称带来的单调呆板,设计中又加入了龙形神道、九曲河等曲线元素。神道作为皇家陵寝规划的必要元素,一般为直线形式,且长短不一。显陵神道全长1368米,前半段呈直线布局,后半段(从龙凤门至第五座御桥)则是做成290米长的弯曲形状,称为龙形神道。它改变了过去皇家陵寝神道直线布局和居中对称的原则,客观上更完美的与周围设计元素相融合,予人以“曲径通幽”的艺术形式美感。九曲河的设计则在解决陵园排水问题的同时,巧妙的划分了陵园空间,丰富了空间变化,增强了视觉美感。由上所述,明显陵在规划形式上不被传统所桎梏,充分利用原有地理条件,敢于创新,其充满变化而又和谐统一的表现手法,给人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

第三,寓意丰富的意蕴美。明显陵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其设计中蕴含着众多特殊寓意。如在陵寝设计上,一座陵墓二座宝城的规格举世罕见,宝城平面呈圆形,象征天,方城明楼呈方形,寓意地,符合古人天圆地方的建筑观,其间通过瑶台相连,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连的整体。“金瓶”状的外罗城,构思来源于神仙所佩之法器,取饶气护生之意,寓意神圣吉祥。贯穿全园的九曲河,上设五座汉白玉石拱桥。“九”数通龙,表示天;“五”数居中,中为人,该组合暗含墓主人“九五之尊”的帝王身份。从意象上看,内明塘模拟龙珠之形,龙形神道喻旱龙,九曲河喻水龙,二龙交汇于内明塘,构成了一幅双龙戏珠的图案,寓意吉祥幸福、平安长寿,为原本沉寂的空间带来了生气与活力。神道两侧的石像生从南到北依次为华表、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马、文臣、武臣。其中选取的6种石兽也各具寓意:狮子能够显示帝王的威严,是皇权的象征;獬豸是一种能够明辨是非的神兽,寓意公平与正义;骆驼暗示国家疆域辽阔;大象则象征江山的稳固,太平有象;麒麟象征仁义之君;马寓意国力强盛。位于中轴线上的龙凤门(又称棂星门)象征着天门,寓意帝王的灵魂经过此门便已抵达天国,完成了真龙在精神层面的回归。此外,陵区内还保存着大量象征道教阴阳太极图的彩画和抽象图样,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些随处可见的蕴含特殊寓意的设计,在营造神秘、肃穆的祭祀空间意境的同时,也向人们传递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综上所论,明显陵的规划与建设在继承前代形制的基础上自成一格,将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完美融合,既突出了帝陵建制的庄严,展示皇权至高无上的恢弘气势,又保证了空间尺度比例科学合理,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在建筑布局上,参考儒学规范和礼制,同时又受到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影响,力求简洁庄重,强调色彩对比及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在空间表现上,显陵的规划还结合了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设计手法,运用门、建筑、神道、石像生、桥、水体、植物等元素构成完整的空间序列,极大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扩大了场地视觉进深感,丰富了陵园建筑景观层次,强化了庄严肃穆的纪念氛围,营造出一个层次丰富、景观优美、序列完整、特色鲜明且具有强烈纪念意义的建筑景观空间,堪称中国陵墓建筑空间规划与建设的典范。

猜你喜欢

陵园景观空间
维权解难题,英烈归陵园
景观别墅
空间是什么?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创享空间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走进陵园(外一首)
建设陵园 缅怀先烈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