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六龄齿行窝沟封闭防龋的效果评价
2019-06-24陈茂
陈 茂
(望江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安徽 望江 246200)
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儿童与青少年中,窝沟龋占牙列龋齿的80%~90%[1],六龄齿是萌出最早、咀嚼功能最强的牙齿,同时还有保持牙列稳定,确定咬合关系的作用,但又是最容易患龋齿的一颗牙。六龄齿的龋坏严重影响着学龄儿童的身心健康。如果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窝沟龋的发生,不仅能保持儿童牙齿的健康,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治疗。因此,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的预防和控制窝沟龋的方法显得十分必要。临床上预防儿童第一恒磨牙龋齿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窝沟封闭术[2],笔者对256例儿童的908颗六龄齿进行窝沟封闭,并进行1年的跟踪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1—7月,选取498例望江第一小学和实验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年龄6~8岁,身体健康。其中6~8岁学龄儿童256例,共968颗六龄齿,选择其中适合的无龋或可疑龋牙共908颗牙齿作窝沟封闭为观察组;另242例6~8岁学龄儿童的956颗六龄齿不作任何处理,将其作为对照组。
1.2 材料与器械
3M ESPE Concise光凝窝沟封闭剂;美国科尔光固化机。
1.3 操作方法
1)牙体预备。先用专用毛刷配合清洁剂彻底清洁需要治疗的牙齿,再用吸唾器和干棉球隔湿,用加压气枪吹干。2)酸蚀。用配套的酸蚀剂均匀的涂在咬合面窝沟内,酸蚀时间30 s,然后用水枪彻底冲洗牙面10~15 s。3)涂布。再次隔湿并彻底吹干后涂光固化窝沟封闭剂于相应部位,用光固化机光照1 min。4)检查。用牙科探针检查固化情况,检查有无遗漏,咬合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4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入组时和窝沟封闭术后1年复查时2组六龄齿龋病发病率和龋均。龋病发病率=新患龋牙数/六龄齿数×100%;龋均=龋失补牙数之和/受检人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年后复查观察组行窝沟封闭的908颗六龄齿,其中封闭剂保留完好的牙齿为880颗,无一颗患龋齿。封闭剂脱落或部分脱落的牙齿共28颗,其中有11颗患浅龋。对照组未实行窝沟封闭的956颗六龄齿新患龋齿牙数为185颗。观察组龋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74.422,P<0.05),见表1。
观察组入组和复查时龋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组和复查时龋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查时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882,P<0.05),见表2。
表1 2组六龄齿龋病发病率比较 例
*P<0.05与观察组比较。
表2 2组入组和复查时龋均比较
*P>0.05、△P<0.05与入组时比较;#P<0.05与观察组比较。
3 讨论
龋齿的产生是脱矿与再矿化不平衡、脱矿作用大于再矿化作用的过程[3]。窝沟封闭防龋的机制就是液态流动的封闭剂进入窝沟后经过光照固化形成一层坚硬的保护膜覆盖窝沟表面,一方面防止食物及菌斑的堆积残留,隔绝致龋环境,另一方面封闭剂能够缓慢释放氟离子,抑制牙釉质细菌的侵蚀,其抗酸性可抑制牙釉质内磷灰石晶体的溶解[4],促进牙釉质再矿化,从而达到预防龋齿的目的。
本研究中窝沟封闭1年后观察组有880颗牙封闭剂完全保留,完全保留率达到96.92%,在封闭剂完全保留的情况下,无牙齿患龋。在封闭剂脱落或部分脱落的情况下有11颗牙齿患浅龋,即使在封闭剂脱落或部分脱落的情况下仍有17颗牙齿未发生龋坏,说明仍有防龋的作用。
1年后复查六龄齿:观察组新发生龋齿牙数为11颗,龋病发病率为1.136%;对照组新发生龋齿牙数为185颗,龋病发病率为19.351%。观察组龋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查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窝沟封闭能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
窝沟封闭是一种安全、简单、高效及经济的预防龋齿的方法。龋齿一旦不能及时处理,会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等,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成长发育有着不利的影响,故应重视龋齿预防特别是青少年时期六龄齿龋齿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