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守护绿水青山的践行者,值得点赞
2019-06-24陈栋
记者 陈栋
《水乡春色》张根福
工作、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一些企业是否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环境管理还有哪些好点子……一年多前,一批善于观察、热心环保的 “环境守护者”成为了江苏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的“鹰眼”和“参谋”,直接参与省、市环境公共事务的管理,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一股来自民间的“新力量”。
一段时间以来,苏州地区的部分首批省环境守护者积极参与环保公益事业,践行环保理念,宣传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是苏城推动环保工作的宣传者、参与者、监督者。他们来自不同领域,身份各异,却做着一件共同的事情:让苏州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生态环境更美好。
洪雨生:张桥村的山更青,水更绿了
洪雨生,吴中区越溪街道张桥村的一名普通村干部。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张桥村人,十分热爱自己的美丽家乡——吴中城外山清水秀的张桥村。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对于生活在美丽乡村张桥村的众多居民来说,家园也面临着众多的变化:村里的年轻人外出居住,村外的他乡人纷纷进村租住。原先村里以传统的农业为主,近几年来,企业却多了,受外来人口增加的影响,原先消失的“老虎灶”又出现了。洪雨生坦言,这样的变化背后,张桥村面临的环保压力直线增加。
为了不让家园的绿水青山受到破坏,洪雨生主动迎难而上。“这不仅是我的工作责任,更是我作为村民、作为基层环境守护者理应做的一点贡献。”在采访中,洪雨生也直言,虽然面临着压力,但洪雨生却没有退缩,结合吴中区“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的有序推进,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上门拜访的形式,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张桥村村民向洪雨生上交烟花爆竹
针对村内存在的部分化工企业必须关闭的紧迫工作,一开始走访,洪雨生就碰了“钉子”,理应关停企业的负责人很不配合,思想上转变不过来,认为自己有营业执照不愿关闭。同时,因关闭企业造成的租金有损失,部分租房给企业的房东也不配合。
面对这种胶着的状态,洪雨生一方面约谈企业投资人,一方面带好相关文件和宣传视频,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主动上门,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地上门去做思想工作,耐心解释政策法规,一去就是好几个小时,常常晚饭都没有时间吃。通过一次次的上门,一次次的沟通解释,分析利弊,最终妥善关闭村里的四家化工企业,为守护好张桥村的绿水青山夯实了基础。
洪雨生也坦言,面对化工企业的企业负责人,虽然难度大,但是数量较少,而张桥村内老虎灶整治,面对的却是情况各异的外来人员。整治刚开始下发通知书的时候,涉及人员不是一口拒签,就是要求高额补偿。
针对这种情况,洪雨生采取沉下身子的工作方法,以一名普通老百姓的身份融入其中。在做思想工作时,多关注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在村里实际情况和面临的困难,帮助办理居住证,详细解释孩子积分上学相关政策,并经常带有需要的人员到学校咨询。
慢慢的,当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从心底接受他后,不少外来务工人员主动把老虎灶取消,村内原先处处冒烟的场景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做好相关工作的同时,洪雨生还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村民成为了呵护美丽张桥的环境保护者。他们经常组织环保知识宣讲小组,走进张桥村里的校园,向未成年人介绍环境保护知识;走进村民家中,向村民介绍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工作;走进企业,宣讲环保法规、提升企业在环保、安全生产等领域的重视度。
雨后,漫步在张桥村内的乡村步道上,就可以发现通过洪雨生等在乡村一线的环境守护者的努力,当地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空气更清新了……
朱永华:发挥专业力量,只为美丽家园
作为一名公司的高管,朱永华有着稳定可观的收入。身为源青净信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朱永华在做好公司发展的同时,还义务当起了相城区生态环境条线的“编外监督员”。
从2016年开始,朱永华利用出门在外走访客户的间隙,深入相城区各个乡镇街道的村间小道里“巡查暗访”,搜集污染相城区水、气等环境污染源。一开始,朱永华身边的不少同事也不理解他这种行为,直言朱永华放着正事不干,却总爱管不着调的“闲事”。
但在朱永华看来,随着身边众多乡亲的生活条件逐渐好起来,身边居民生活的环境却面临着重大的难题。“我从小在相城区太平镇的乡间地头长大,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周边工厂的日渐增多,我们却再也找不到童年时生活的氛围了。”
为为了能让自己和更多的居民享受到富裕生活的同时,更能享受到洁净、美丽的家园。朱永华下定决心,利用空闲时间,时常开着车出门“闲逛”。在看似闲逛的过程中,朱永华注意到,受当时相城区各个乡镇产业发展的限制,一些村落里存在着“散乱污”行为。
看着眼前的河水不在清澈,空气中弥漫着异常的味道。朱永华的心里不是滋味,就萌生了要通过自己的力量,逐步扭转乡亲们的生活家园遭遇的这些现象的想法。
“一开始的时候,家里人和同事不怎么理解我自费拍摄一些企业存在的排污行为,家里人直说我是吃饱了没事干。直到后来,随着我向有关部门的反馈频率不断增多,当时的环保部门也加大了对乡村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乡亲们也渐渐体会到了生活环境的变化。”朱永华说。
记者注意到,近三年来,随着各级部门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在中央、省生态环境部门的牵头下,加大了对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环境污染的监督力度,尤其是这两年苏州地区开展的“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以及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着力让更多居民享受到碧水蓝天。
政府职能部门的坚决行动,更是坚定了朱永华管“闲事”的信心。
《一湖山水》金燕萍
让他记忆深刻的是,2016年,走进企业的生产车间“暗访”时的被企业主和工人围攻的现象逐渐少了,反而是一些企业主托人上门或者电话邀约他和小伙伴们一起上门去明察,并极力邀请他们把看到的问题摆上桌,并邀请他们帮忙提出整改的建议。
朱永华分析说,随着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提升了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少存在一定环境污染问题的企业主也知道了,如果不主动投入资金,进行整改,把存在的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彻底杜绝,企业面临的结局是关停。这样的结果,对于企业的损失来说,更大。
《魅力金鸡湖》刘水
更让朱永华振奋的事是,随着相城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推进,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推进,喜人的变化正不断发生。
一个佐证是他们每年免费组织的环境知识课堂走进街道、走进乡村时,前来听课的企业主从一开始的稀稀拉拉变得越来越多,不少产业园、村负责人甚至登门求援,主动请他们“环境守护者”上门授课,讲解专业知识,共同为呵护好苏州的碧水蓝天贡献一份力量。
如今,在朱永华的带领下,源青净信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的多位员工也成为呵护生态环境的志愿者。朱永华也从孤独的环境守护者转身成为了呵护绿水蓝天的“领跑者”。
呵护青山绿水的民间力量正在壮大
记者从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宣教中心了解到,在苏州像洪雨生、朱永华一样的环境守护者还有很多,如昆山市鹿城环保志愿者服务社副总干事潘烨、常熟尚蓝绿色环保俱乐部负责人姚振新、张家港从事婚纱摄影的钱雪英、张家港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孙钦敏等一批苏州环境守护者群体,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美丽中国,我是守护者”的理念。
朱利华
孙钦敏
姚振新
作为一名媒体人,孙钦敏善于通过创意、制作广播公益广告和策划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来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身为江苏省首批“环境守护者”之一,孙钦敏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宣传方面的创新,他于2017年底、2018年初为张家港市环保局策划执行的旨在向大学生传达“阅读与环保同行,绿色与健康同在”理念的全国高校公益活动成功运行。该活动向全国1000所高校捐赠本土作家出版的图书,作为活动策划者,孙钦敏也积极参与签赠,受益区域覆盖31个省(直辖市)。
张家港市环保科学学会会长秦国平评价说,通常按环境的属性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是指未经过人的加工改造而天然存在的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而人文环境是人类创造的物质的、非物质的成果的总和。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摇篮,是和谐统一的,孙钦敏策划的公益活动的创新性就在这儿,它不是赤裸裸地劝服,而是一种对环境概念的宽泛解释和对环保理念的深度解读。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由环保志愿者发起、环保守护者策划执行、环保产品企业参与、环保部门主办的全国大型公益项目,旨在向大学生传达“环境与阅读”的关系,使其强化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保护观念。
常熟居民姚振新自入选江苏省首批环境守护者以来,在2018年一年时间里,就引领常熟尚蓝绿色环保俱乐部开展了一系列的绿色行动:引导俱乐部志愿者参与常熟当地各种公益活动的环保志愿者人数累计1687人次 ;参与打卡志愿者服务时长累计达1657.5小时。他还为常熟当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出民间智慧力量。 通过倡导遵守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参与环境监督,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推动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一年时间里,姚振新带领志愿者团队把基层干部在环保保护领域不作为公众爆光了1次;引导社会舆论环境守护者为矛盾发声解疑释惑3次;发现环境问题公众参与推进多方联动圆桌对话5次;开展实地调研“周边环境“日常巡查活动39次;开展环境守护日常巡查实施参与人员累计 86人次。通过一次次的自觉行动,有力地推动了常熟地区的一些环保散乱污现象得到了彻底解决。
潘烨作为一名环境守护者,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反省自己:“我是一个垃圾制造者,那么我能做什么?”
他的答案是让与垃圾有关的事情变得有趣起来,当然,垃圾通过变废为宝,可以成为有用的物品。
于是,潘烨利用在服务社的工作之便,通过进校园宣讲互动环保知识的机会,增强昆山当地众多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了废旧物品的利用率……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宣教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和一般的环保志愿者不同,环境守护者在江苏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组织下,担当起“五个角色”:一是示范员,带头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用实际行动为周边群众做好样子,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二是观察员,定期观察和记录当地环境现状和变化情况,为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环境监管建言献策;三是监督员,监督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实施、企业(园区)环境守法等情况,提供问题线索,向生态环境部门提出意见建议;四是宣传员,积极组织和参与环保宣传教育以及公益活动,传播绿色理念,带动影响身边的人感知环保、践行环保;五是调解员,积极参与环保圆桌对话等活动,协助政府部门有效化解环境矛盾和纠纷。
据了解,环境守护者在日常工作中,“一端一网”的信息化技术已贯穿于工作全流程。“一端”是指“环境守护者手机端APP”,守护者可以直接用手机上传相关图片、视频、文字描述及位置信息,提交后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人员手机客户端将收到提醒,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回复;“一网”是指“江苏省环保公众参与信息管理系统”,在这一系统平台,省、市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可以与全省“环境守护者”进行动态交流,我们也安排专人对守护者提交的信息进行有效性分析和回复,守护者提交的有效观察记录、监督信息和调研报告将会定期反馈给市“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相关职能部门。
他也说,“实现从‘人人看到环境问题’到‘人人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可能需要一个较长过程,但在此过程中,需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通过加强引导、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引导更多的市民参与全市的环境公共事务管理”。
《绿色暨阳湖》华晓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