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儿子成长的幸福时光
2019-06-24○商棠
○商 棠
儿子商中夏在加拿大读博士,每个周末都会和我们视频聊天,实验做得怎么样,多伦多的雪下得多大,师兄又回国搞对象去了……无所不谈。
儿子不仅是我们最大的牵挂,也是我们的骄傲,我们的幸福。我在参加家长会时,常会被问到“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直到现在,还时常被问到。
儿子能让我们感觉到幸福,不仅因为他学业出色,也因为他与我们没有隔阂。我想,这可能也是他能学得好、心态好的原因。
小学四年级时,儿子从老家转学来省城就读。平时我工作忙,根本顾不上管他,他就一直处于被“放养”状态。这给了他自我生长、自我把握的空间。我说的“放养”,指的是不像有些家长那样陪着学习、上辅导班。我和他经常聊天,比如对一些热点事件的看法,日常生活中的人生道理等。我喜欢舞文弄墨,业余也爱看书、写点东西,这些对他也是一种熏陶吧。撰文是我的强项,有时我会给他写个纸条,给他一些告诫、启示或是表达鼓励和支持。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中考时以石家庄市桥西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石家庄二中理科实验班。
孩子在青春期出现逆反,亲子关系紧张,在我们家表现不太明显,因为经常交流,儿子心中没什么梗。
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有了自己的圈子和自己的想法,学习也越来越紧张,与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了。高中时,学校举办了成人节仪式。事先,学校让家长和孩子分别给对方写了信,仪式现场拆开来看。那一刻,孩子和家长都热泪盈眶。在主持人引导下,父母和孩子深情相拥。这封信的力量真是太强大了。我深刻感悟到:孩子心里不是没有对父母的爱,也不是不愿意表达和交流,只是没有找到恰当的渠道和方式。
中夏后来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系。他那个年龄,阅历有限,为了不“失控”,我想到了通信:一是随时了解他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预防其迷失方向;二是培养他人文素养,避免学了理工科,文科荒废掉;三是留下一些回忆。于是我们便约定一月互相写一封信。多少个静静的夜晚,我敲击着键盘,与千里之外的儿子“说话”,他的气息和神情都感受得那样真切,好似就在对面。我的牵念、嘱咐、期望和鼓励,与儿子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融合成了浓浓的亲情。回头来看,深感欣慰。儿子走出了一条勤奋求学、阳光快乐的成长之路,大学期间连续两年取得年级第一名的成绩,并获得赴法国高等电力学院学习两年的机会,本科毕业时被保送西安交大读硕士研究生,后来又赴加拿大攻读博士。同时,我们“多年父子成兄弟”,彼此越来越了解,感情也越来越深。后来,我把这4年多的通信结集,出版了一本《两地书父子情》,以为纪念。
《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因它切实反映了一个现实问题:父爱缺位。家长们在孩子的逆反期束手无策,根本的问题是他们之前很少和孩子“在一起”,很少交流。
在孩子成长上,在亲子感情上,你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作者为长城新媒体集团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