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o粉粒度对中、粗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2019-06-24王明胜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2019年2期
关键词:断裂韧性硬质合金收缩率

王明胜

(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361006)

0 引言

中、粗晶硬质合金作为一种工具材料,在断裂韧性、抗热疲劳性能和高温硬度等方面具有优异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地矿工具、石油钻采、冲压模具、高温高压合成部件等领域[1,2,3]。 Co 作为目前硬质合金最佳的粘结剂,其形貌、Fsss粒度不仅对硬质合金的生产工艺造成影响,而且对硬质合金的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汪中玮等在研究Co粉形貌对硬质合金性能的报道中表明,与枝状Co粉相比,类球状Co粉能够更均匀地分布于硬质相之间,减少Co相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Co池和微孔隙等缺陷,提高合金抗弯强度等性能[4]。Co粉粒度对超细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已经有比较多的报道。吴志坚在研究Co粉粒度对超细晶硬质合金性能影响的文章中指出:不同粒度的Co粉对超细硬质合金的压制性能、合金性能及金相有一定影响,其中1.0-1.5 μm粒度Co粉对应的硬质合金性能最佳[5];张卫兵在WC、Co质量对超细硬质合金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认为:Co粉粒度小于1.3μm时,合金的性能最优[6]。但是,Co粒度对中、粗硬质合金性能影响的研究目前还鲜有报道。本文选取四种不同粒度的Co粉,两种不同粒度的WC粉,探究Co粉粒度对中、粗硬质合金的压制性能、组织结构及合金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实际生产甄选出最佳Co粉粒度,为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1 实验方法与过程

本文选取0.88 μm、1.14 μm、1.86 μm、2.68 μm四种不同Fsss粒度的类球状Co粉 (如图1所示),并选用Fsss粒度为3.02 μm 与10.1 μm的WC粉,分别按表1所示成份配料,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试验。混合料在1.5 L硬质合金球磨罐中球磨 30 h,卸料、干燥、过筛、压制成 20×15×8 mm的压坯块,并在低压炉中烧结。

图1 不同粒度Co粉的电镜照片(×6k)

利用Genesisxm2型能谱色散X射线能谱仪检测Co粉在压坯中的分布,探究不同粒度Co粉对压坯中Co分布的影响;测量、计算合金的收缩率,分析不同粒度Co粉对压制性能的影响;合金方块经过抛光处理后,使用Imager.A2M型金相显微镜观察合金中Co相分布及孔隙的情况,探讨Co粉粒度对中、粗硬质合金中Co相分布等缺陷的影响;借助Hatachi日立S37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合金晶粒形貌,分析不同Co粉粒度对中、粗合金微组织结构的影响;使用ZDHC40型矫顽磁力自动测量仪测量合金的矫顽磁力(HC);使用韦氏硬度计(HVS-1000)测量合金的韦氏硬度(HV30);使用深圳三思纵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CBT305电子万能试验机检测抗弯强度,JXYB305C型拉伸试验机短杆法检测断裂韧性(K1C)。研究不同Co粉粒度对中、粗硬质合金物理性能的影响。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Co粉粒度对压坯中Co分布的影响

压坯中Co颗粒的结构与分布如图2所示,由图2看到,对于中粒度牌号,Co粉粒度在0.8-1.5 μm时,Co在压坯中的分布较均匀,而当Co粉粒径超过1.5 μm后,压坯中Co的分布出现明显不均匀现象。原因分析如下:这是因为当Co粉粒度接近或大于WC的粒度(球磨后)时,球磨过程中主要通过挤压、搅拌、混合等相互作用,较少发生切割、镶嵌等减小Co粉粒度的行为,湿磨过程中Co粉由圆形颗粒变形为扁平的页片状 (二维图像看到的是条形或片形),Co的二维线性直径变大,出现超过10μm的Co片。

表1 实验用原料粒度及成份配比

图2 采用不同粒度Co粉制备的中、粗粒度牌号压坯中Co相分布(绿色)

与中粒度牌号相比,粗粒度牌号压坯中的Co分布规律略微不同。当Co粉粒度在1.0-2.0之间时,Co在压坯中的分布较均匀,当钴粉粒度小于1.0 μm或大于2.0 μm时,压坯中Co的分布出现团聚、不均匀现象。原因分析如下:当Co粉粒度小于1.0 μm时,Co粉与WC粉粒度差异较大,在球磨过程中,细颗粒的Co粉易出现团聚、偏析的现象,反而不利于湿磨过程中Co粉的分散。而当Co粉粒度大于2.0 μm后压坯中Co分布也变得不均匀,与中粒度牌号的原因类似。

2.2 Co粉粒度对收缩率的影响

各混合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湿磨,并对混合料干燥后进行压制、烧结,所测合金的收缩率(压制方向)如图3所示。

图3 Co粉粒度对中粗硬质合金收缩率的影响

图3(a)中,同样压制压力的情况下,中粒度合金的收缩率随Co粉粒度的增加而减小,其中采用0.88 μm和1.14 μm的样品收缩率基本一致。图3(b)中,同样压制压力的情况下,粗粒度合金的收缩率随Co粉粒度的变化规律和中粒度基本一致,其中采用0.88μm和1.14μm的样品收缩率比较接近,采用1.14 μm的Co的样品收缩率略大,应该是制样过程吸氧量及检测误差所致。

分析原因如下:Co粉在压坯中的分布及大小直接影响着合金收缩率的大小。一方面,由于Co粉越细,其氧含量越高,压坯的压制压力相应也越大[7];另一方面,Co粉越粗,比表面积越小,松比和振实密度越大,球磨干燥后混合料的松比也越大,在同样压制压力的情况下,压制过程中压力衰减较小,压坯密度较大,烧结后收缩率越小。

2.3 Co粉粒度对中、粗合金显微结构的影响

2.3.1 Co粉粒度对中、粗硬质合金中Co相分布的影响

图4为采用不同粒度Co粉制备的中、粗粒度合金的金相照片。由图4可得,经过烧结过程中WC骨架的收缩和Co相的扩散,合金中的Co相分布比压坯中更加均匀,但整体规律和压坯中Co 的分布基本一致。 从图 4 中的(4)、(5)、(8)来看,压坯中Co分布较差时,合金中Co相分布也相对略差。

图4 采用不同粒度Co粉制备的中、粗粒度合金金相照片(×1000倍)

2.3.2 Co粉粒度对中、粗硬质合金晶粒形貌的影响

图5为采用不同粒度Co粉制备的中、粗粒度硬质合金的电镜照片。由图5可得,WC原料相同的硬质合金的晶粒形状相似,棱角较分明,呈较规则的多边形状,不同粒度的Co粉对合金的晶粒形貌基本无影响。

图6为各样品的WC晶粒分布图。由图6(a)可知,对于中粒度合金,合金平均晶粒度随Co粉粒度先减小后增加,当Co粉粒度为1.14 μm时,合金平均晶粒度最小。但当Co粉粒度超过1.5 μm时,合金中出现较多大于6 μm晶粒,粗大WC晶粒出现的概率增加。分析原因如下:当Co粉小于1 μm时,Co粉太细,Co相的表面能较大,烧结过程中出现液相的时间较早,在同样的烧结工艺下,增加了液相量和液相烧结时间,加剧了WC的溶解、析出、再结晶,促进WC晶粒长大;当Co粉粒度超过1.5μm后,由于压坯中Co相分布明显不均匀,一方面增加了WC的临界度,加剧了WC之间的合并,增大了WC晶粒,另一个方面增加了局部WC的溶解、析出再结晶的程度,导致个别晶粒的异常长大,出现较多大于6μm的晶粒,且晶粒异常长大的概率较大。

图5 采用不同粒度Co粉制备的中、粗粒度合金的WC晶粒形貌

图6 不同Co粉粒度对中、粗硬质合金晶粒大小及分布的影响

由图6(b)可知,对于粗粒度合金,合金平均晶粒度的变化规律与中粒度基本一致,但Co粉粒度为0.88 μm时,平均晶粒度粗化明显,除上述影响因素外,主要的因素是:Co粉在0.88 μm时,振实密度较小,同样重量的物料体积较小,致使同样球料比的情况下球磨强度变弱。另外,Co粉粒度在1.0-2.0μm区间时,对粗粒度合金的平均晶粒度的影响不如中粒度合金明显。

2.5 Co粉粒度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2.5.1 Co粉粒度对矫顽磁力(HC)及硬度(HV30)的影响

图7为Co粉粒度对矫顽磁力(HC)和硬度(HV30)的影响。图7(a)中,随着Co粉粒度增加,HC先增加后减小,与合金的平均晶粒的变化趋势相吻合(与平均晶粒成反比)。在WC-Co硬质合金中,合金的矫顽磁力与合金WC的晶粒度成反比[8],平均晶粒度越大,Co相的平均自由程越大,而Co相的平均自由程是影响合金的HC大小的主要因素。Co相平均自由程越小,HC越高;反之,Co相平均自由程越大,则HC越低。图7(b)中,中、粗粒度合金的硬度变化均较小,且变化规律为随Co粉粒度的增加而略微降低。

2.5.2 Co粉粒度对抗弯强度(TRS)及断裂韧性(KIC)的影响

图7 Co粉粒度对中、粗硬质合金矫顽磁力(HC)和硬度(HV30)的影响

图8为Co粉粒度对中、粗硬质合金抗弯强度(TRS)和断裂韧性(KIC)的影响。由图 8(a)可知,随着Co粉粒度的增加,中、粗粒度合金的抗弯强度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变化规律和矫顽磁力基本一致。由图8(b)所示,中粒度合金的断裂韧性随着Co粉粒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变化规律与平均晶粒一致;与中粒度合金的规律不同的是,粗粒度合金的断裂韧性随Co粉粒度增加而增大。

图8 Co粉粒度对中、粗硬质合金抗弯强度(TRS)和断裂韧性(KIC)的影响

3 结论

(1)Co粉粒度对Co在压坯中的分布影响明显,对于中粒度合金,Co粉粒度在0.8-1.5 μm之间时,分布较均匀; 对于粗粒度合金,Co粉粒度在1.0-2.0μm之间时,分布较为均匀。经过烧结后,合金中Co相分布规律与压坯中Co分布的规律基本一致,但不均匀现象明显减弱。

(2)Co粉粒度对中、粗粒度牌号收缩率影响明显,基本规律为收缩率随Co粉粒度的增加而减小。

(3)Co粉粒度对中、粗粒度牌号的晶粒分布、矫顽磁力、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均有一定的影响,但对硬度影响不大。

(4)综合合金各项性能指标,对于中粒度牌号,Co粉粒度选择0.8-1.5 μm比较适宜,对于粗粒度牌号,Co粉粒度选择1.5-2.0μm比较适宜。

猜你喜欢

断裂韧性硬质合金收缩率
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影响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因素探讨
管道环焊缝评估中离散断裂韧性数据的处理*
一种硬质合金铝型材挤压模
西南铝主编起草的国家标准《铝合金断裂韧性》通过审定
高速切削钛合金的硬质合金材料低温固相烧结技术研究
碳化钨硬质合金的抗冲蚀性能及高温高压下的耐腐蚀性能
一种提高TC4-DT钛合金棒材两相区断裂韧性的方法
基于Cube压头压入识别Ti基涂层材料断裂韧性
汽车仪表板用PP改性料收缩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