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相色谱法检测黄瓜和土壤中氟唑活化酯残留

2019-06-24张春荣郭钤孔丽萍徐玲英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石油醚活化回收率

张春荣,郭钤,孔丽萍,徐玲英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试验室培育基地 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农药残留检测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1)

氟唑活化酯,化学名称为2,2,2-三氟乙基苯并[1,2,3]噻二唑-7-甲酸酯,是由华东理工大学开发的创制农药产品,上海泰禾化工有限公司享有专利化合物独家使用权,并与华东理工大学产学研合作开发工业化生产技术。氟唑活化酯是一类新型的植物诱导抗病激活剂,本身没有杀菌活性,但在活体植物上能够诱导植物产生对侵染病菌的抗性[1],对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稻瘟病、瓜类炭疽病和瓜类白粉病均具有诱导抗病活性[2]。目前,我国政府批准的氟唑活化酯的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黄瓜白粉病;但我国、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美国、日本等均未制定黄瓜上氟唑活化酯的最大残留限量值。关于氟唑活化酯的诱导抗病机理,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报道[3-6]。在检测方法上,覃柳琼等[1]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唑活化酯含量的方法,但关于其残留检测方法尚未见任何报道。为评价氟唑活化酯使用的安全性,有效防止和减少其对农作物和环境的污染,并为制定氟唑活化酯在黄瓜中的最高允许残留限量提供参考依据,特开展氟唑活化酯在黄瓜和土壤样品中残留量检测的气相色谱方法研究,并在浙江杭州、山东淄博和湖北武汉3地开展了2 a的田间残留检测试验。该方法准确、净化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现总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药剂:5%氟唑活化酯乳油,由南通泰禾化工有限公司提供。99.0%氟唑活化酯标准品,由南通泰禾化工有限公司提供。乙腈、氯化钠、乙酸乙酯、石油醚(60~90 ℃沸程)、无水硫酸钠,均为分析纯;弗罗里硅土,650 ℃烘4 h,5%水脱活,分析纯。试验用水为超纯水。

试验作物:黄瓜。

试验仪器:Shimadzu GC-2010 Plus型GC-ECD(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日本岛津;AB104-S电子天平(0.000 1 g),梅特勒-托利多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R201旋转蒸发仪,上海申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HH-4恒温水浴锅,江苏金坛市江南仪器厂;SHZ-D(Ⅲ)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子华仪器责任公司;SPN402F型电子天平(0.01 g),梅特勒-托利多(常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W201B型数控恒温浴锅,上海申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DHZ-DA全温型大容器恒温振荡器,太仓市试验设备厂。

1.2 田间试验

1.2.1 施药

消解动态。施药时期为黄瓜果实生长至成熟个体一半大小时,施药时应保证用于动态试验的黄瓜均匀着药。小区面积15 m2,施药剂量为制剂量1 666.7倍液(30 mg·kg-1),施药后2 h和1、3、5、7、10、14、21、28 d采集黄瓜和土壤样本。

残留量。设2个施药剂量:低剂量,制剂量2 500倍液(20 mg·kg-1);高剂量,制剂量1 666.7倍液(30 mg·kg-1)。各设5~6次施药,小区面积30 m2。黄瓜定植苗后第一次用药,施药间隔期7 d。采样时距离最后一次施药的间隔分别为3、5、7 d。

试验另设清水空白对照。以上所有处理均重复3次,处理间设保护带。

1.2.2 样本采集

用随机方法在试验小区内不同方向及不同部位采集6份以上(不少于2 kg)生长正常、无病害、成熟的黄瓜样本;并在试验小区内随机取点6~12个,用土钻采集0~15 cm的地表土(动态采集0~10 cm)1~2 kg,除去碎石、杂草和植物根茎等杂物。将以上样本装入样品袋中包扎妥当,同时采集对照区样本。

1.2.3 样品制备与保存

田间样本采集后8 h内运回实验室。黄瓜田间样本用不锈钢刀切成1 cm大小的碎块,充分混匀后用四分法缩分黄瓜及土壤样品,分取两份150 g的样品,装入封口样品容器中,贴好标签,贮存于-20 ℃冰柜,待测。

1.3 样品分析

1.3.1 标准溶液配制

准确称取99%的氟唑活化酯标准品0.010 1 g于100 mL容量瓶中,用石油醚配成浓度为100 mg·L-1的标准储备溶液,吸取1.0 mL于10 mL容量瓶中,石油醚定容,得到10.0 mg·L-1的氟唑活化酯标准工作溶液,再分别稀释成0.001、0.002、0.005、0.010、0.020 mg·L-1的系列浓度氟唑活化酯标准溶液。

1.3.2 提取

称取样品(黄瓜、土壤)各20 g(精确到0.01 g),放入250 mL锥形瓶中,加入50 mL乙腈振荡30 min,提取液经布氏漏斗抽滤,滤液转入装有10 g氯化钠的100 mL具塞量筒中,充分摇匀2 min,静置15 min,取上清液5 mL到250 mL平底烧瓶中,在40 ℃水浴条件下浓缩近干,待净化。

1.3.3 净化

在玻璃层析柱内依次加入2 cm高的无水Na2SO4、4 g弗罗里硅土、2 cm高的无水Na2SO4,用10 mL石油醚预淋层析柱,弃去淋洗液。

将以上提取物用10 mL石油醚溶解洗涤3次,移入层析柱中,用10 mL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95∶5)淋洗,弃去淋出液,再用20 mL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90∶10)洗脱,收集洗脱液,在40 ℃水浴条件下浓缩干,用5 mL石油醚定容待测。

1.3.4 色谱条件

色谱柱:RTX-1701(30 m×0.320 mm×0.25 μm);气体流量恒压:100.0 kPa;载气:氮气,流量60.0 mL·min-1;进样口温度:250 ℃,不分流进样;检测器温度:300 ℃;基座温度:280 ℃。程序升温:150 ℃,0.5 min;25 ℃·min-1升温至260 ℃,保持3 min;再20 ℃·min-1升温至280 ℃,保持5 min。进样量:1.0 μL;尾吹:30 mL·min-1。外标法定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用石油醚准确配制0.001、0.002、0.005、0.010、0.020 mg·L-1的系列浓度氟唑活化酯标准溶液,按前述色谱条件测定,以峰面积(y)-浓度(x)绘制标准曲线,经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回归方程y=11 741 408.789 4x+4 776.693 2(R2=0.999 2),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见,氟唑活化酯在0.001~0.02 mg·L-1范围内,含量与色谱峰面积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可满足定量分析的需要。

2.2 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

2.2.1 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采用添加回收率和变异系数(RSD)表示此方法的准确度及精密度。在黄瓜和土壤空白样品中添加3档浓度的氟唑活化酯标准溶液,每档重复5次,测定回收率(表1)。当黄瓜、土壤中氟唑活化酯的添加浓度为0.02、0.2、2.0 mg·kg-1时,黄瓜中的回收率为95.5%~97.4%,RSD为1.7%~4.5%;土壤中的回收率为92.1%~106.8%,RSD为1.7%~6.1%。说明分析数据准确可靠,可满足农药残留检测要求。

2.2.2 方法的灵敏度

采用最小检出量和最低检出浓度来表示此方法的灵敏度。仪器对氟唑活化酯的最小检出量为1.0×10-12g;方法对黄瓜及土壤样品中氟唑活化酯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2 mg·kg-1。

表1 氟唑活化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

2.3 氟唑活化酯在黄瓜和土壤基质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

以施药剂量30 mg·kg-1喷施5%氟唑活化酯乳油1次,浙江点、山东点和湖北点3地2 a样品中仅在药后2 h黄瓜样品中检测到氟唑活化酯,其含量为0.020~0.045 mg·kg-1,土壤样品中氟唑活化酯均未检出(<0.020 mg·kg-1),表明氟唑活化酯在黄瓜和土壤中消解较快。

以低剂量(20 mg·kg-1)和高剂量(30 mg·kg-1)分别喷施5%氟唑活化酯乳油5次和6次,施药间隔期均为7 d,距离最后一次喷药3、5、7 d采样测定黄瓜和土壤中氟唑活化酯的残留量。浙江点、山东点和湖北点黄瓜和土壤样品中氟唑活化酯均未检出(<0.020 mg·kg-1)。说明用5%氟唑活化酯乳油防治黄瓜白粉病,用药量20~30 mg·kg-1,施药5~6次,施药间隔7 d,距最后一次施药3 d采样,采收的黄瓜样品是安全的。氟唑活化酯在土壤中消解较快,不易对周围环境及地下水造成风险。

3 小结

建立了一种基于气相色谱检测黄瓜和土壤中氟唑活化酯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回收率等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氟唑活化酯在黄瓜和土壤中消解较快,不易对周围环境及地下水造成风险。5%氟唑活化酯乳油,用药量20~30 mg·kg-1,施药5~6次,施药间隔7 d,距离最后一次喷药3 d时黄瓜和土壤中氟唑活化酯残留量均<0.020 mg·kg-1,无残留风险。

猜你喜欢

石油醚活化回收率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WEEE产品总回收率的影响因素初探
不同形态氮肥对棉花15N回收率和产量的影响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全国农膜回收率年底前达到80%以上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如何积累小学生活化作文素材
5种石油醚前处理对不同植物样品黄酮含量测定的影响
奶粉中ARA和DHA的加标回收率研究
复序橐吾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