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透析患者不同症状群与生存情况的关系分析

2019-06-24费慧美

浙江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维持性存活血液

费慧美

近年来,血液透析技术发展迅速,尿毒症患者长期存活成为可能,调查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年生存率日本约为60%,美国约为39%,我国约为10%~80%[1]。血液透析是一种有创性终身治疗,并不能完全替代肾功能,患者面临疾病本身以及治疗引起的相关症状双重困扰。“症状群”是指同时存在、彼此关联的3个或3个以上的症状,且群内症状不需拥有相同的病原学机制[2]。本研究旨在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出现不同症状群时对生存情况的影响,以期为疾病管理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284例。纳入标准:(1)年龄≥18岁,规律血液透析时间≥3个月;(2)可配合调查研究,并坚持完成调查、随访。排除标准:(1)既往精神病史;(2)合并全身严重感染、严重脑血管病后遗症、恶性肿瘤。截至2016年2月,患者存活203例,死亡81例。

1.2 方法 应用症状困扰量表(Dialysis Symptom Index,DSI量表)[3]评估患者1周内出现的身体、情感症状及严重程度,共30个项目;情绪方面症状5项,生理症状25项,重测信效度0.920,内部一致性系数0.872。在血液透析日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采用统一的解释性语言,患者独立完成,部分患者在调查人员辅助下完成,但调查人员不能干扰患者。当场回收问卷,答题时间控制在20min以内。每隔4次透析测评1次,直至患者死亡或随访截止时结束。

1.3 观察指标 比较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一般情况,观察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比较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最后一次调查评估时症状群出现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并计算OR值评估死亡风险;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症状群,缺失值控制在数据记录总量10%以内;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死亡患者81例,其中男 43 例,女 38 例;年龄 42~81(71.3±5.2)岁;透析龄 6~47(19.2±8.5)个月。存活患者 203 例,其中男105 例,女 98 例;年龄 29~76(66.7±7.4)岁;透析龄 9~70(47.1±21.3)个月。死亡与存活患者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患者年龄大于存活患者(P<0.05),透析龄小于存活患者(P<0.05)。

2.2 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分析 81例死亡患者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36例(44.44%)、脑血管意外死亡16例(19.75%)、肺部感染死亡14例(17.28%)、其它原因死亡15例(18.52%)(肿瘤4例、休克4例、呼吸衰竭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消化道出血2例、肺出血1例、自杀1例)。

2.3 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症状群出现情况比较 284例患者最后一次调查评估显示,皮肤干燥症状210例,瘙痒204例,性欲减退143例,早醒172例,入睡困难168例,口干167例,性兴奋困难127例,乏力165例,下肢水肿143例,注意力难集中144例,肌肉痉挛132例,烦躁133例,头痛134例,头晕134例,食欲减退130例,关节或骨疼痛130例,肌肉酸痛124例,焦虑120例,恶心113例,担心112例,悲伤110例,不宁腿综合征98例,气促97例,腹泻92例,手足麻木刺痛92例,咳嗽91例,呕吐81例,紧张80例,便秘73例,腹痛53例。因子分析法提取症状群,性欲减退、性兴奋困难确实量>10%,予剔除,共22项症状进入因子分析。结果显示284例患者存在5个症状群。症状群1:悲伤、焦虑、担心、紧张、烦躁;症状群2:入睡困难、易警醒、瘙痒、皮肤干燥、手足麻木刺痛、关节或骨疼痛、乏力、肌肉酸痛;症状群3:恶心、呕吐、食欲降低;症状群4:胸痛、气促、头晕;症状群5:下肢水肿、不宁腿综合征、肌肉痉挛。累及解释变异量为58.68%。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症状群出现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症状群出现情况比较[例(%)]

由表1可见,死亡患者症状群1出现率低于存活患者(P<0.05),症状群2出现率与存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群 3、4、5出现率均高于存活患者(均P<0.05)。患者出现症状群4、5时死亡风险较高,应警惕。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液透析患者共出现5个症状群,与Yu等[4]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调查方法不同有关。本研究采用随访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包括死亡患者在内的最后一次调查评估结果,其它学者为随机调查,调查对象为病情控制较稳定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脑出血意外以及肺部感染,3者占81.48%。从症状群出现情况来看,患者出现症状群4的死亡风险最高,症状群4包括胸痛、气促、头晕,这些表现均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密切相关,与患者具体死亡原因相符。症状群5死亡风险次之,包括下肢水肿、不宁腿综合征、肌肉痉挛等,这些症状与水电解质紊乱有关,会间接增加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因此,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严格控制水分摄入,若处理不及时,可造成疾病恶化[5]。需注意的是,症状群1死亡风险OR<1,症状群1为情感症状,与患者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笔者认为其多见于近期有负性事件者,如亲人去世,部分负性事件可能与血液透析本身无明显关系,故对死亡影响不显著,初诊者、疾病相对较轻症状不确定感较强患者也易出现症状群1[6],因此初诊者、并发症与原发早期未确诊时死亡风险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应对出现胸痛、气促、头晕症状群以及下肢水肿、不宁腿综合征、肌肉痉挛症状群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保持警惕,此类患者死亡风险相对较高,应及时做好疾病管理。

猜你喜欢

维持性存活血液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