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慷慨歌谣《敕勒歌》

2019-06-24

老年世界 2019年3期
关键词:苍莽敕勒川阴山

王 刚

公元542年和546年,东魏丞相高欢两次率领大军从玉壁(现山西境内)城进犯西魏,挑起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玉壁大战。《敕勒歌》就是在公元546年那场大战中传唱开来并流传至今的。

公元546年,正是东魏孝敬帝武定四年,高欢率兵讨伐西魏,围攻玉壁城50多天,损兵折将7万多人,不能取胜,他气恨交加,一下子病倒了,数日没有露面。西魏人探知消息,乘机大造高欢已被西魏玉壁守将韦孝宽一箭射死了的谣言,还编了首歌谣,让士兵到处唱。这首歌谣是:“高欢鼠子,亲犯玉壁,剑弩一发,元凶自毙。高欢大老鼠,无故犯玉壁。弦响箭齐发,首恶命归西。”

歌谣传到高欢耳中,他怒火中烧,但他明白,大敌当前,这谣言到处扩散必定会动摇军心,后果不堪设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强打精神挣扎起床,亲自去各营安抚将士,然后召集全体将领商议军情。原来对谣言半信半疑的人们,见高欢露面了,并没有死,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但是看到高欢这么瘦弱,又都忧虑重重。

唯有大司马斛律金依旧昂首挺胸,雄赳赳地侍立身旁。高欢看着这位年逾六旬的猛将,想他跟随自己征战南北,如今已是两鬓斑白,可依然是这样气宇轩昂,不禁感慨万分。于是,高欢就对斛律金说:“我早就听说将军擅长歌唱,今日试歌一曲,如何?”显然,高欢是希望用歌声来振奋大家的精神。

斛律金领会了高欢的用意,毫不推托,轻拍几案,用鲜卑语放声高唱起平时他经常给大家唱的一首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斛律金粗犷嘹亮的歌声振动草木,响遏行云,在场的将领们被感染了,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唱了起来。一时间,高亢豪放的歌声响彻了整个大厅,大家的心也随着雄壮的旋律起伏跳动,精神为之大振。高欢及时抓住战机,振奋军心,指挥大军顺利地撤退回境,保存了军队的主力。

这首民歌虽然只有简短的27个字,但是字里行间却透露出浓浓的浑朴苍茫的草原气息,将一幅天地交融、广阔无际、充满生机的优美画面展示在我们眼前。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富有感染力。尤其是最后一句“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把阴山(内蒙古中部)下敕勒川水草丰盛、畜牧兴旺的景致,描绘得淋漓尽致,生动而又含蓄,形象真切感人。后来,这首民歌被译成汉语,才得以广泛流传开来。因为它主要描写敕勒川一带的风光,所以题目就叫《敕勒歌》。

《敕勒歌》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开放”在大草原的一朵“奇葩”,受到历代人们的喜爱。时至今日,在谈到南北朝文学史时,人们还一定要提到《敕勒歌》。

大诗人元好问读了这首民歌后,在《论诗三十三首》中曾赞叹曰:

慷慨歌谣绝不传,

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

也到阴山敕勒川。

在评论这首“语言简练而有味,全诗一气贯注,音调浑壮”的民歌时,明代著名学者胡应麟云:“此歌成于信口,正在不能文者以无意发之,所以浑朴苍莽,使当时文士为之,便欲雕缋满眼。”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学史》也作了相近的评价:“语言浑朴自然,气象苍莽辽阔,如同画家大笔挥洒,顷刻之间,便在笔底出现一幅粗线条的塞外风情画”。

猜你喜欢

苍莽敕勒川阴山
Poesía En la frontera
浣溪沙·延安
爱上敕勒川
王永收
唐 槐
——兼致洛夫
敕勒川文化生态保护体系的构建初探
邂逅
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