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贵庙:红教喇嘛的唯一寺庙
2019-06-24涅萨其
涅萨其
阿贵庙位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哈腾套海苏木境内狼山山脉西端的阿贵沟,是内蒙古地区红教喇嘛的唯一寺庙,被列为内蒙古十二大庙宇之一。
早在唐代宗大历九年(774年),阿贵庙一带就有人开始从事藏传佛教活动,距今已有1245年的历史。阿贵庙始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藏名为“拉西任布·嘎定林阿贵”。“阿贵”是蒙古语,意为山洞,因为此处多奇洞怪岩,故得名“阿贵庙”。后来清廷理藩院为其更名“宗乘寺”,并且赠满、蒙古、藏、汉四种文字雕刻的“宗乘寺”字样大匾一块。
喇嘛教传入蒙古地区是在明朝,明朝以后广泛传播。明朝政府给西藏执政派黄教喇嘛以种种优惠待遇,支持他们到蒙古封建贵族中讲经、劝话,这期间,黄教喇嘛大量印刷出版藏经,制造各种法器,派工匠,拨器材,支持修建庙宇,喇嘛教很快在蒙古地区传播。经过600多年的盛传,尤其在清王朝的扶植下,喇嘛教逐渐成为蒙古全民族信仰的宗教,上层喇嘛被授予各种封号、特权,当喇嘛不用纳税,不用服兵役,不用出劳役,生活费用由民众上供和国库拨给。在当时盛行的喇嘛教中,坐落在磴口县境内的阿贵庙成为内蒙古西部蒙古族布尔尼特部落、乌拉特部落、阿拉善部落红教喇嘛最具规模的活动场所,它辖有子庙、儿驼庙、沟兴庙、玛尼吐庙、苏布日格庙。
阿贵庙属藏传佛教红教派,即宁玛教派,奉8世纪到西藏传播佛教的天竺僧人莲花生为祖师。该派喇嘛戴红帽,着红衣,故称“红教”。红教派的特点是崇信旧密咒,可以吃肉、喝酒、娶妻。红教的这些独特之处,成为阿贵庙名扬四海的原因之一。据庙里现任的大喇嘛介绍,阿贵庙极盛时期有喇嘛400多人,顺山势而建成的主殿及左右配殿共981间。如今的阿贵庙仍然依山傍水而建,海拔1500米,占地100多公顷,是典型的藏式建筑。从现今的面貌,我们仍然可以想象得出阿贵庙当年的辉煌和繁盛。沿着山间的石阶登高,可以清楚地看到阿贵庙的全貌。春暖花开时,整个庙宇被青山环抱,一沟南北贯通,青溪顺沟而下,如白绢飘落,山势如雕似琢,颜色丹青难描。山上层峦叠翠,清溪泻玉;寺前清流涟漪,碧波荡漾;周围绿树成荫,山花烂漫,芳香醉人,加上百鸟的鸣叫声,俨然一派人间仙境。
洞窟奇特是阿贵庙的一大特色。阿贵庙四周的悬崖峭壁上,镶嵌着阿贵洞、上乐金刚洞、公主洞、水帘洞、护法神洞五个天然岩洞,形成了“一奇、二幽、三高、四险”的佳境。洞内石笋林立,神灯闪耀,彩塑栩栩如生。
阿贵庙的魅力还远远不止这些,它的那些难解之谜和动人传说更是时时吸引着无数的游人。
在阿贵庙的前面有一块悬石,悬石上有一个人的赤脚印,传说是祖师莲花生大师离洞时所踩。脚印皮肤纹理和5个脚趾头挤压出的隆起形状惟妙惟肖,坚硬的岩石仿佛是任人踩捏的软泥。悬石下却是绝壁千仞,“能工巧匠不能至也,鬼斧神工也不能为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从阿贵庙顺沟下行500米的东山腰间,有条崎岖的盘山小道,拾阶上行约400米处,陡峭的壁间有一山洞,这便是洪羊洞。该洞呈拱形,进到里面要下台阶。据传,台阶下有深洞,用大石板盖着,是出山去西藏的通道。在文艺作品中,洪羊洞与宋代杨家将有关,据说“杨继业存尸”“孟良盗骨”和“焦赞焚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说的是,杨延昭命孟良往辽邦洪羊洞盗取杨继业骸骨,焦赞暗随,因洞内黑暗,孟良误以焦赞为敌将,用斧将其劈死,发现后哀悔不已,将遗骨交随行送回,自刎洞外。噩耗传来,杨延昭惊痛呕血,与八贤王及母、妻诀别而死。故事曲折传奇,表达了人们对报效国家、守土征战的杨家英雄的尊敬和爱戴,对英雄末路、无辜惨死的哀叹和愤慨。洪羊洞壁上,凿有两个一米见方的神龛,里面各有塑像一尊,一为焦赞,一为孟良,二人皆为忠义之士,受到后人供奉。
洪羊洞内的红土俗称玉光土,信徒们取而治病,也是蒙医常用的药材之一。后来经过有关部门化验,该土的确含有一定的药物成分,可以帮助治疗皮肤病、胃病等。
与阿贵庙一山之隔的一处景点,叫“夫妻山”。此处有一泉眼,泉水终年不息,晶莹透彻,甘甜爽口,被当地牧民称为“神泉”。相传,活佛莲花生大师离开阿贵庙时,信徒们请求他留下医治百病的奇方妙药,莲花生大师就赠给人们洪羊洞的玉光土和格尔敖包沟内的泉水,并且派金童玉女镇守泉边,因为金童玉女不守教规,被莲花生大师作法变为夫妻石,当地人称此山为“夫妻山”。虽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但是这里的泉水却因此而名扬天下。经过地矿、卫生等有关部门鉴定,这里的泉水含有20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水质清澈透明无悬浮物,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