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苏北盐阜区解决“招兵买马难”
2019-06-24高辰
高 辰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刘少奇奉党中央、毛泽东之命,于1940年10月31日到1942年3月19日在苏北盐阜区领导敌后抗日斗争,留下了许多生动的故事,其中之一便是解决“招兵买马难”。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北盐阜区的城镇先后被日军占领,建立了日伪政权。而日军未占领的地区,又被国民党军队所控制,存在着国民党的旧政权。少数地方政权则在土匪的控制之下。当时,由黄克诚率领南下的八路军第五纵队与陈毅率领北上的新四军,在盐城以南的白驹狮子口会师,因新四军、八路军是新来乍到,当地群众了解不多,尤其是一些地主、商人,受国民党反共宣传的影响,顾虑颇多。
此时,新四军和八路军面临两大难题:一是给养没有来源,冬天已到,指战员们还是单衣薄被;二是扩军难,青年人不敢投军。
1941年,时任中共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的刘少奇
1940年12月的一天上午,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扎着人们的面孔。驻扎在盐城西北乡湖垛镇的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三团正在开会,突接旅部来电通知,说有位名叫胡服(刘少奇的化名)的首长要经过湖垛。团领导当即决定,派出警卫连前去接应。
在建湖同阜宁交界的嘎粮河边,警卫连与刘少奇带领的100余人接上了头。刘少奇穿着灰色土军装,圆口布鞋,肩挎着文件包,装束非常朴素。长期的斗争生活,使刘少奇显得很消瘦,然而目光炯炯有神,他和蔼地望着一个个同志,亲切地询问大家的生活、工作情况。当他了解到同志们度过了一段艰苦的岁月,并且在对敌斗争中取得很大成绩之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说:“同志们辛苦了。”
到达湖垛镇,已是中饭时间,三团领导见刘少奇连日来行军很辛苦,多做了几道菜,又买了一点洪桥酒店做的土酒招待他,刘少奇一见就批评起来,用和善的语调说:“革命队伍里当官的,要同战士同甘共苦,千万不能搞突出,那样会脱离群众,会使部队丧失战斗力。”在他的指示下,多做的几道菜,全端去送给其他战士吃,他同警卫战士一起吃杂粮。饭后,他没顾上休息,就去走访当地干部,调查地方的对敌斗争、民主政权建设情况,还看望战士,了解部队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情况。
晚上,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刘少奇为大家讲话。他着重讲了3个问题:一是苏北斗争的方针、策略;二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抗日统一战线;三是共产党员的修养。他引经据典,说古道今,展现出渊博的学识和高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时他会停下来,问大家懂不懂,启发大家提问题,然后一一回答。在回答一个干部提出革命前途问题时,他做着手势,激动地说:“向世界大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进,前进到社会主义共和国,这自然不是今天的事,也许还不是最近的事,然而这种前途,是必然要来到的。”
这天晚上,刘少奇从7点半开始讲,同志们被他那生动的、振奋人心的讲话吸引住了,没有一点倦意。当时,部队里有一种说法,就是“建立根据地可以,但反对招兵买马,愿意参加革命的,自己来嘛”。刘少奇讲了《孔子家语·贤君》中“徙宅忘妻”的故事。他说:“过去有个人得了健忘症,搬家的时候,把自己的妻子忘掉了。现在我们碰到的问题,比这还要严重,不仅把妻子,而且连自己都忘掉了。为什么自己不去建立根据地,发展人民的武装呢?”
这时,有位同志说:“招兵买马是资产阶级军队的做法。”刘少奇说:“我看资产阶级知道招兵买马也不错,我们有些同志却不知道。有兵为什么不招?有马为什么不买?发展抗日武装,多多益善!”
有的同志问:“我们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派区长、县长,国民党不批准怎么办?这样会不会破坏统一战线?”刘少奇严肃地说:“我们共产党人办事,要国民党批准干什么,当然我们可以让他知道,但批不批由不得他。有利抗战的事,人民批准就可以干。”接着,刘少奇斩钉截铁地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应该统一于抗日,统一于救国,只要有利于抗日救国,就符合统一战线原则。如果事事都要国民党批准才能干,那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也就没有统一战线了。”直到凌晨两点,刘少奇看看时间不早了,才结束讲话。
刘少奇被临时安排住在湖垛镇北边一家典当铺的小楼上。他回到住地后,小楼上的灯一直亮着。第二天一早,三团领导上楼请他吃早饭,见他仍在修改文件,一次一次地推迟。直到9点多钟,他才收拾好起草的文件下楼,草草地吃了点饭,就带领队伍离开湖垛,踏上了去盐城的大路。由于刘少奇一路上把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浅出地传达给广大干部战士,解决了许多同志一直想解决又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大家思路顿开,信心倍增。在刘少奇等人领导下,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努力,苏北敌后抗战局面大变:群众发动起来,把共产党的干部委派到各地,普遍建立了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组织地方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主力部队也发展壮大了,为以后粉碎日伪军的“大扫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