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藏齐白石山水画研究
2019-06-23李天垠
李天垠
齐白石的山水画是其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他以花鸟画闻名于世,但纵观齐白石的艺术人生,山水画创作亦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齐白石“五出五归”之后,其山水画创作进入了一个充满个人识别性的阶段。故宫博物院收藏齐白石作品400余件,其中山水画仅15件左右,可见其山水画的数量较少,但更显珍贵。故宫博物院藏齐白石山水画的入藏途径包括收购、捐献与拨交,入藏时间跨度为1958年至1961年,藏品的创作跨度则从1902年至1938年。通过对这十几件藏品的研究梳理,我们可以体会出齐白石创作的人生经历、艺术活动及艺术思想,基本上体现了齐白石山水画发展的脉络。
一、早期作品
以下四件作品当为故宫博物院收藏创作年代最早的齐白石山水画,根据其相同的画幅尺寸及相互关联的画面内容来看,这四幅很有可能是一套四条屏作品系列。根据《老屋秋声图》落款可知,此系列作品创作于清光绪壬寅年(1902),正是齐白石应朋友之邀离家远游之始。这是他山水画创作发生重大转折之时。此系列作品的画风带有明显的“四王”余韵,构图与皴法均是传统文人山水画风格,据《白石老人自述》中记载,光绪八年(1882)即他20岁还在做雕花木匠时,偶然看到主顾家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传》①,并认真对临学习其中每幅图例,以此奠定了他传统山水画的基础。可以说,齐白石的早期山水画作品都是出自于此,再融入当时时髦的“四王”经典元素,形成了完整的齐氏早期风格。这种学习和继承的模式从19世纪末开始持续到1903年远游发生变化为止。
其一,“新00078358齐璜《蒿岭卧云图》轴”(见本期第18页),购自1958年。本幅自题:“蒿岭卧云图。寄幻仙奴。”钤“寄幻仙奴”朱文方印。又题:“一径蓬蒿独去还,如斯天下忍闲闲。笑君更比山云懒,云自无心也出山。幻翁补题。”钤“濒生”朱文方印。此图构图饱满,由近、中、远三景构成云雾缭绕的高远青绿山水,颇具清代“四王”山水的特征。
其二,“新00078359齐璜《吟江话月图》轴”(见本期第19页),购自1958年。本幅自题:“吟江话月图。龙山樵长。”钤“臣璜”白文长印。又题:“万柳如烟一叶舟,嗟余与子发诗愁。来生何处更今夕,不负月明未白头。龙山诗长补题。”钤“濒生”朱文方印、“阿芝”朱文方印、“齐山人书画记”白文长印。该图为传统三段式构图,描绘一江两岸的水景,岸边柳树垂条,江中众人泛舟赏景,充满生气。
其三,“新00078361齐璜《巴湖春水图》轴”(见本期第20页),购自1958年。本幅自题:“巴湖春水图。濒生。”钤“臣璜之印”白文方印。又题:“兰芽十里山间路,春水一帘湖上田。如此湖山合偕隐,读书从汝对鸥眠。濒生补题。”钤“臣璜之印”白文方印、“阿芝”朱文方印、“身健穷愁不须耻”朱文方印。此图亦是传统三段式构图,描绘湖水两岸的景致。该图近景为湖边水塘捕鱼、养鱼的劳作场景,中景描绘寥寥湖面,远景为湖边房屋及远山,充满了乡间的生活情趣。
其四,“新00078360齐璜《老屋秋声图》轴”(见本期第21页),购自1958年。本幅自题:“老屋秋声,朴君诗弟属,齐璜。”钤“濒生”朱文方印,又题:“疏林一角月华明,黄卷青童碧玉檠。我亦借山著吟屋,那能归去听秋声。光绪壬寅十月第十一日,来吟江以将游西安,行期告诸朴弟,并补书题句,盖感别也。璜并记。”钤“臣璜之印”白文方印、“阿芝”朱文方印、“太公之裔”朱文方印。该图描绘的是掩映在秋景山色中的山居场景。
二、“五出五归”远游初期及过渡期作品
美术史上所谓齐白石“五出五归”指的是1902年至1909年间,齐白石应朋友之邀的外出远游创作活动,但笔者认为这个阶段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这其中每个时期的作品风格也各不相同。其中,其远游初期的作品就体现出了画家转型期作品的新旧交融特质。比如以下两幅作品,我们从中既可以看出齐白石认真写生描摹自然界景观的努力,又可以看出在山石描摹上体现出的《芥子园画传》程式元素。
其一,“新00111646齐璜《云山图》轴”(见本期第22页),购自1959年。此图无款识,钤“濒生”朱文方印、“齐”朱文圆印。这件作品是体现齐白石转型期的一件重要之作。此图用较为写实的皴法描绘云雾缭绕的雄伟群山及山脚下的红树,构图方式则较传统风格有所不同,呈现出了齐白石山水画中后期的简括风,上部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大量留白,把画面的重心向下引。根据画面风格及设色画法等特征判断,此图的创作年代当是齐白石刚离家不久的远游初期。
其二,“新00111647齐璜《秋山鱼鹰图》轴”(图1),购自1959年。此图无题款,钤“白石小印”白文方印。该图左侧蓝红两山设色大胆,右侧山峰运用传统皴法并以蓝色晕染,前景幾只鸬鹚戏水,体现了齐白石作品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根据图中景色地貌判断,此图当作于“五出五归”远游期间的广西桂林,而桂林也是齐白石一生中山水画的基本要素来源地。齐白石曾说过:“画山水,到了广西,才算开了眼界啦!”②根据北京画院所藏写生画稿,我们可知,齐白石在游历桂林时不断写生,并把其对自然景物的感受记录纸上,这些对景写生的画稿为其日后的山水画创作提供了素材。
三、成熟期作品
经历过1902年至1909年的“五出五归”之后,齐白石山水画创作有了质的变化,其特征由原来的模仿《芥子园画传》及清初“四王”以来的主流山水画风,向着充满个人色彩的独特风格转变。齐白石山水特色包括:其一,在实景山水基础之上的艺术写照,具有山水写生性质;其二,在构图形式上具有非常简练的特征,进而形成其具有符号化的图式;其三,在笔墨运用上极具个人色彩及特征;其四,齐白石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抽象的表现手法与田园情趣相结合,则创作出了打动人心的艺术精品。
可以说,“五出五归”在齐白石艺术发展道路上,主要产生以下几方面的影响:其一是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艺术审美力与理论层次;其二,游历名山大川使得齐白石增加了对真实山水的认知,奠定了其山水写生的坚实基础,并成为其日后山水画创作的实景来源;其三,通过这几次游历,拓展了齐白石的交友圈与人脉,为其后来跻身京华画坛铺垫了道路;其四,在远游期间,齐白石还得以观赏到了古人名画,这为日后的画艺精进提供了理论支持。以下我们就以故宫博物院藏齐白石山水画作品为例,进行深度剖析。
1.齐白石山水画成熟期的艺术探索
齐白石在其成熟期的山水画创作中,积极将其他艺术形式引入到中国山水画的变革中,以此体现自己的艺术主张与特色。如所藏“新00086510齐璜《山水》轴”(见本期第23页),购自1958年。本幅自题:“画宗习气尽删除,休道刻丝宋代愚。他日笔刀论画苑,钩山著色苦瓜无。齐璜画。”钤“阿芝”朱文方印。
此图为齐白石山水画中非常有特色的作品,作者以模仿宋代缂丝画的方式大面积进行平涂着色,用色也颇为大胆。实际上,在经历过“五出五归”以及在北京画坛的历练之后,齐白石也在尽可能地改变自己以往的绘画书写方式,力求将自己从一名地方民间画师向京城文人画家转变。而这幅作品,他却刻意去除绘画元素,而追求古代工艺之风,可谓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创作探索。整幅作品中,无论是近景浮在水中的小岛,还是对岸的土坡和山峰,几乎都没有用皴法来表现,而是用些许晕开和飞白的轮廓线围起。
更为有趣的是,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亦藏有一幅与之非常相似的作品资料——瑞光画的《青绿山水图》(图2)的照片③。此图原是须磨弥吉郎的藏品,但现在已不知去向,只留存有一幅黑白照片。通过照片比较,这两幅作品无论从构图方面还是笔法甚至题诗,几乎都一模一样,由此可以判断出故宫博物院齐白石原作藏本为京都博物馆藏品照片的母本。联系到瑞光作为齐白石的弟子,其绘有与本图如此相像的作品也就不难理解了。京都国立博物馆还藏有瑞光的另一幅作品——《彩色山寺松溪图》,此图亦是须磨弥吉郎的旧藏。从画面构图与内容来看,完全是瑞光自己的创作,描绘的应该是北京西山古寺的场景,其创作手法亦是仿缂丝法,与本图如出一辙,非常具有艺术探索性。
同样用色大胆、颇具艺术探索性的作品还包括“新00093898齐璜《白石草堂图》轴”(见本期第94页),购自1958年。本幅自题:“白石草堂图。此图百劫之馀、梦中所见之景物也,因画藏之。白石山翁并记。”钤“阿芝”朱文方印。又题:“林密山深好隐居,牛羊常过草都无。昨宵与客还家去,犹指吾庐好读书。此诗真梦中语也。显庭仁兄正。白石山翁又题。”钤“老白”白文方印、“木居士”白文方印。此图用色大胆,构图取法自传统,布局又别具现代简约的风格。
2.齐白石山水画成熟期中规中矩的作品
尽管齐白石在山水画创作上追求革新,但并不是每幅作品都充满前卫探索风,有些作品也相对沉稳保守。如“新00127576齐璜《风顺波清图》轴”(图3),购自1960年。本幅自题:“风顺波清。寄萍堂上老人齊璜,四百廿甲子时画于燕。”钤“白石翁”白文方印、“一切画会无能加入”白文方印。根据齐白石以六甲子为一岁来计算,此画当作于其70岁时,也即1934年画于北京。此图已体现出齐白石晚期山水画作品的高度成熟,远景山石简约概括,中景风帆和水波层叠有致。还有“新00105358齐璜《山水》轴”(图4)。本幅自题:“有色青松无恙风,自罗山水在胸中。鬼神所使非工力,他日何人识此翁。齐璜题旧句。”钤“阿芝”朱文方印、“老白”白文方印。此图样式是齐白石最为喜爱的母题,与此图相类似的齐氏作品存世亦有多件,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其送给周恩来总理的那件作品④。
3.齐白石山水画成熟期作品中体现出的交游情况
齐白石定居北京之后,凭借着自身的艺术造诣与交际能力,很快在北京画坛占有立足之地,其与各界的交往也是非常广泛的。如所藏“新00086292齐璜《山水》轴”(见本期封三),购自1958年。本幅自题:“逢人耻听说荆关,宗派夸能却汗颜。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熟桂林山。甲子春三月,为汇川先生画并题。齐璜白石山翁。”钤“阿芝”朱文方印、“木居士”白文方印。该图作于1924年,是齐白石根据之前在广西桂林写生期间的所见而绘。该图构图呈S型的层峦叠嶂状,山石由墨笔晕染勾绘而成,其整体风格颇为奇特。该图除了展现出桂林山水对于齐白石艺术创作的重要影响外,还让我们知道齐白石与民国政要季源溥⑤有着不错的私人关系。
齐白石除了与政界、军界人士联系密切外,与京城中医界的名医、收藏家萧龙友也有私交,其所藏“新00094009齐璜《雨砚簃图》轴”(见本期首页),购自1958年。萧龙友题签:“齐白石为杨泊庐绘雨砚簃图,萧龙友题。”本幅齐白石自题:“雨砚簃图。泊庐仁弟属画。曾自画此图,(泊庐)并有题记,予复将泊庐原题书之于后:乙亥春,奉命宰孟凡七阅月,耗数百金,辞归时所与共载者,惟新得之张雨一砚而已,得失相较,时窃庆幸,因名所居日‘雨砚簃,并绘此图以志其事,河阳满县之花,永与此砚争辉于蓬荜间,岂不堪以自夸哉?丙子秋八月,云云。辛巳六月之初,白石老人齐璜。”“‘曾自画此图之上应有‘泊庐二字。白石。”钤“木人,朱文方印、“白石老人,白文方印。该图墨笔描绘山居书房之情景,书桌上一枚砚台分外显眼,书斋主人坐于案后观砚,露出满意欣喜的神情。
其实,齐白石早在来京之前,还在湖南长沙时期,即已将其山水画创作与士人的交游相结合,如所藏“新00133973齐璜画《超览楼禊集图》卷”即是如此(见本期第24、25页)。1960年朱省斋捐献,1961年人藏故宫博物院。本幅自题:“超览楼禊集图。前壬子春,湘绮师居长沙,予客谭五家。一日,湘绮师笺曰:‘明日约文人二三,借瞿超览楼宴饮,不妨翩然而来。明日饮后,瞿相国与湘绮师引诸客看海棠,且索予画禊集图,予因事还家乡,未及报命。后二十七年,兑之公子晤予于古燕京,出示相国及湘绮师超览楼禊集诗,委予补此图。予复题三绝句:‘忆旧难逢话旧人,阿吾不复梦王门。追思处处堪挥泪,食果看花总有恩(前甲辰,予侍湘绮师游南昌,七夕,师以石榴啖诸门客,即席联句)。‘送老还乡清宰相,居高飞不到红尘。一日楼头文酒宴,海棠开上第三层(相国自谓海棠树高花盛,长沙无二)。‘清门公子最风流,乱世诗文趁北游。二十七年浑似昨,海棠开候却无愁。己卯秋九月,大病后手不应心,强涂塞责。白石齐璜。”钤“白石山翁”朱文长方印。此图描绘湘江水岸楼阁场景,设色浓郁艳丽,用笔沉着老辣,体现了齐白石山水画晚期的特征。跋文中的湘绮师指的是湖南名士王闿运,号湘绮,齐白石曾拜在他的门—Fo而文中超览楼的主人则为瞿兑之(1893-1973),名宣颖,字兑之,号蜕园,也是王闿运的学生之一。其父瞿子玖(1850-1918),号止庵,晚号西岩老人,为同治年间进士,官至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与王闿运为好友。袁世凯复辟帝制时,聘瞿兑之为参政员,瞿坚辞不就,后病逝于上海。著有《使豫日记》《止庵诗文集》等。
根据跋文可知,此图记录的故事是宣统三年(1911)清明节后二日,王闿运借瞿子玖家里的超览楼,招集友人宴饮,赏海棠花。齐白石收到老师的信,便从暂住的长沙友人家赶往瞿府。在这次雅集中,瞿氏父子热情安排,赏花、饮酒、作诗,大家皆大欢喜。在当日的宴会上,王阄运命齐白石画一幅《超览楼禊集图)),他一口就答应了,可是其不久因事还家,这图就没有画成。直到27年后的1938年,瞿兑之拜访北京的齐白石,重提此事,根据齐白石的回忆“瞿兑之来请我画《超览楼禊集图》,我记起这件事来了!前清宣统三年三月初十日,是清明后两天,我在长沙,王湘绮老师约我到瞿子玖超览楼看樱花海棠,命我画图,我答允了没有践诺。兑之是子玖的小儿子,会画几笔梅花,曾拜尹和伯为师,画笔倒也不俗。他请我补画当年的《禊集图》,我就画了给他,了却一桩心愿”⑥。
此图瞿兑之珍藏多年,但在兵乱中散失。后来朱省斋在搜集文献中辗转得此图,兑之见之,还为此画作一长跋以纪念。朱省斋于1960年在香港将此图捐献给故宫博物院。
四、结语
尽管故宫博物院仅收藏有齐白石山水画作品15件,但这批作品创作跨度达36年(1902-1938)之久,基本上体现了齐白石山水画创作的发展脉络。齐白石创作的人生经历、艺术活动及艺术思想都在这些作品中展现出来,这也是20世纪中国山水画变革的组成部分。齐白石把自身对于真实生活的感受、自然风景的倾慕注入到山水画创作中,在继承中国古代传统山水画模式的基础上,更大程度地体现了画家的个人意志与主观情趣。齐白石山水画以其突出民众日常生活意趣的特色,区别于传统追求高冷隐逸的文人山水画风,为追求个性的20世纪中国山水画注入了一股新风。可以说,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山水画变革的先驱者之一。
注释:
①齐白石口述、张次溪笔录《白石老人自述》,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年,第41-43页。
②同上,第82页。
③[日]西上实《雪庵瑞光的山水画法》,北京画院编《齐白石研究》第五辑,广西美術出版社,2017年,第104120页。
④这件作品收录于1932年徐悲鸿为齐白石出版的《齐白石画册》,怀英印刷局印制。此图是齐白石非常喜欢的作品,后来他送给了周恩来总理。
⑤季源溥(1906-1979),字汇川,江苏沭阳人,国民党要员,病逝于台湾。
⑥《白石老人自述》,第1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