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在学前儿童古琴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9-06-23林维章储蕾芳
林维章 储蕾芳
摘要:通过合适的交互设计使学前儿童获得更有效的古琴教育。根據学前儿童的认知心理特征,提出交互设计需求,并结合交互设计发展趋势进行设计实践。以APP为载体,在学前儿童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将交互设计与学前儿童古琴教育相融合。基于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心理分析,定义学前儿童古琴教育特点,并通过实践应用,初步验证了所做研究的适用性,利用交互设计对传统学前儿童古琴教育做出改善。
关键词:学前教育 古琴 交互设计 认知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9) 06-0146-02
引言
随着网络和新技术的发展,各类产品的交互方式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交互的体验,交互设计开始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为各行业的发展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
古琴作为中国著名传统乐器,蕴含深刻的审美思想与教育意义,对于培养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具有很大帮助。然而,目前针对学前儿童的古琴教育仍有许多不足,例如传统古琴教育较为严谨,较难适应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古琴的乐曲大多中正平和,不太容易引起小孩子的兴趣等。这里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学前儿童认知心理特征,并以此对学前儿童古琴教育的交互设计应用提出创新的观点与实践。
一、学前儿童古琴教育中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认知心理学为交互设计提供基础的设计原则,它研究人的认知或认知过程,如知觉、注意力、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根据Piaget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可知,学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其认知特征如下: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并开始将各种感知信息以符号的形式储存下来,但是书面语言的掌握能力尚不成熟,难以理解较复杂的语法环境;思维具有相对具体性,且抽象性较弱,他们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简单逻辑思维的运算;注意力缺乏,在日常生活中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发展阶段,较容易集中注意一些具体的、动态的、鲜明的事物,而对于抽象的、复杂的、单调刻板的事物就容易注意力分散:记忆的无意性占有主导地位,总是记得那些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或者自己喜欢的东西。
此外,学前儿童的生理特征对认知发展也有着直接影响,其主要特征如下:由于学前儿童的视觉系统发展还不够完善,他们对色彩越鲜亮的事物识别度越高,记忆性也越强,且视觉是学前儿童感知事物的最直观方式:听觉是学前儿童感知声音、学习语言的最重要方式,且听觉记忆是他们学习语言和音乐的重要能力:学前儿童的指、腕小关节活动的发展不完善,在进行精度较高、持续时间较长的动作任务时有较大困难。
认知心理特征是学前儿童古琴教育的交互设计的核心要素,在进行交互设计时要仔细考虑每一个特征与设计之间的联系,把儿童与教学信息的交流和互动方式做到最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儿童的认知需求,对学前儿童古琴教育做出有效改善。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交互设计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技术的高度发展,音乐教育的方式不断趋于数字化,推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数字化也变得日益重要。线上数字化教学,例如教育类APP,其交互方式多样、传播范围广大,目前在学前儿童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同时,学前儿童教育的游戏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这点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类APP中的表现尤为明显。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融合了各类感官元素和新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有助于加强儿童主动性,激发儿童学习兴趣,降低儿童的认知负担,使儿童在无意识中进行音乐的学习与创作。例如一款叫BANDIMAL的儿童音乐创作APP,它将九种乐器变成了动物的形象,当孩子们用手指在动物间滑动时,即可完成选择乐器、组成旋律、改变循环节奏等操作,且这款软件界面简洁、色彩鲜明、动态丰富,非常符合学前儿童的认知心理特点。
此外,目前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更加注重对儿童的音乐感受与音乐表达的培养。由于学前儿童身心发育尚浅,难以理解理性抽象的事物,所以音乐感受的培养比乐理、乐谱等理性知识的教育对学前儿童会有更大帮助。在对学前儿童进行古琴教育时,应创造有助于审美体验的视听环境,简化乐理和乐谱的学习,注重儿童对古琴音乐的感受与表达,从而培养出良好的音乐素养。
这些趋势都表明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交互设计需要建立在学前儿童认知心理特点上,这也为后面的交互设计实践提供了现实指导。
三、学前儿童古琴教育APP交互设计实践
根据学前儿童认知心理特征,结合现有优秀案例中的设计,以下将通过APP的形式对学前儿童古琴教育中的交互设计进行实践探索。
(一)信息架构与功能简介:该APP主要分为四个功能模块,即课程、创作、古琴收藏、家长互动,如图1所示。课程功能主要以游戏的形式对儿童进行古琴音乐的教学;创作功能使儿童通过界面中的虚拟古琴进行演奏,并对创作乐曲进行保存与分享;古琴收藏功能与游戏任务相关,每通过一个大任务,系统会解锁一个古代名琴,儿童可以根据收藏跟换虚拟古琴的视觉样式;家长互动功能可以将多个APP账号相互关联,为家长推送孩子的学习进度及成果,并能通过APP进行鼓励与交流。
APP的信息架构较为简单,以避免儿童在功能切换中迷失。界面左边显示菜单栏,菜单栏包涵课程、创作、个人中心三个功能的按键图标,如图2所示。在使用具体功能之前,菜单栏始终存在,在执行具体功能时,左上角始终显示暂停或返回按键,右上角放置帮助按键,给儿童带来操作上的安全感。
(二)学前儿童古琴教育APP的交互设计
1.视听交互设计。在视觉方面,由于学前儿童更喜欢鲜艳丰富的色彩,因此该APP的主要教学内容采用鲜明丰富的色系,而对背景等次要元素的设计则采用饱和度较低的色系,以突出视觉重点,使学前儿童的注意力集中在主要内容当中。根据学前儿童认知特点分析可知,学前儿童容易被动态的、鲜明的事物吸引,因此APP通过具有引导性的、简明的图形设计来吸引儿童做出正确有效的操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弹拨四弦时,在四弦的右边显示圆形点击图标,需要向右滑动一弦时,在左边显示向右箭头,且乐谱上显示进程提示,如图3所示。同时,对儿童的各类操作做出相应的视觉反馈,比如色彩变化或动态效果,让儿童直观地感受自己的操作所带来的结果,例如图3中的数字颜色的变化。界面图形采用扁平化的设计,简单易懂,减少认知负担。
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相对具体性的特点,对于抽象的音乐较难理解,因此APP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尤其对抽象的古琴音乐进行具体化设计,以辅助儿童理解抽象元素。如在课程功能中,借鉴于儿童音乐创作APP《BANDIMAL》,古琴教育APP也将具体的动物形象与相应音乐结合:在琴乐欣赏中,仙鹤代表较清丽的琴声,乌龟代表较低沉的琴声,动物与山水背景都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变化,如图4所示。
在听觉方面,由于学前儿童对于文字的识别能力较弱,因此APP少量运用书面语言,多以具象图形或简单语言进行教学沟通。在课程功能中,简单的语言沟通贯穿教学内容始终。同时,儿童在各项功能中进行操作时,APP会作出丰富的声音反馈,包括音乐、操作音效等,儿童只有在丰富的声音环境中才能更好地被音乐吸引,且多样的声音交互也能使儿童乐于进行更多操作。学前儿童的记忆具有无意性的特征,容易记忆喜爱的事物,而这种丰富的视听感受也顺应了儿童的喜好,增强了对教学内容的記忆。
2.手势交互方式设计。学前儿童较难进行复杂的界面操作,因此在手势交互方式的设计上,选择学前儿童熟悉的,没有操作困难的手势。该APP将提取古琴的基本弹奏技法,并将其转化为学前儿童熟悉的、没有操作困难的交互手势:古琴的演奏以左手按弦取音,以右手弹弦出音,左手的界面操作方式有单击、长按、左滑、右滑,分别代表左手技法中的吟、猱、绰、注;右手的界面操作方式有单击、上滑、下滑,分别代表右手技法中的托、拂、滚。在这种丰富的交互环境下,儿童能够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
3.沉浸式交互设计。由于学前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沉浸式的交互设计能在学前儿童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学前儿童的认知心理特征,沉浸式的游戏教学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儿童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相应的知识,且游戏能够激起儿童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加强儿童主动性。参考一款针对儿童吉他辅助学习的APP“怪物和弦”,该学前儿童古琴教育APP把教学内容设计成游戏闯关的形式,如图2中的界面所示,整个游戏分成几个大任务,大任务被分成多个小任务,任务难度由浅入深,乐理知识与琴乐欣赏都以音画结合的形式表现。在一小段琴乐动画欣赏之后,会进入弹奏练习界面,界面展示虚拟琴弦以及简化乐谱。在完成弹奏练习之后,进行没有提示的简单乐曲弹奏即游戏闯关,在达到一定准确率的标准后,进阶下一任务,如果错误较多,则会开启视觉提示,保证儿童在沉浸式体验中不被打断,避免儿童出现畏难心理。
4.情感交互设计。情感交互设计的目的是提升用户的情感体验。用户只有在进行符合自身认知特点的活动时,才能获得好的情感体验。从学前儿童的认知心理特征中可以得知,儿童喜欢具体的、动态的、鲜活的事物,且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获得一定的鼓励,以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因此除了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动效化之外,APP中还加入了奖励机制。儿童在每通过一个大任务时,将获得卡通形象的古代名琴,图2中的一级界面所示。同时,儿童能在古琴收藏功能中更换演奏时的虚拟古琴的样式,增加学习趣味性,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看得见的收获。此外,在儿童学习过程中,需提高操作的容错率,或以温和的方式提醒儿童的错误操作,避免儿童畏难情绪的产生,如图3界面所示,儿童弹奏错误时,进程不停止,在错误地方以温暖的橙色提示,儿童可在弹奏结束后选择进行重复练习。
学前儿童的自制力还很欠缺,非常倚赖家长的陪同与监督,因此他们使用APP学习过程中需要有家长的参与。在APP中设置了“家长互动”功能,鼓励家长参与陪同与监督儿童使用APP学习,家长专区中包含对于学习时间的限制和儿童作息时间的设计,同时还能通过APP查看孩子的学习进度,并进行鼓励与交流,这不仅督促了孩子的学习,还能增进亲子间的情感关系,提升用户体验。
结论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交互设计为学前儿童教育注入了更多的活力与动力。古琴文化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被传承,也需要被创新。学前儿童的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阶段,因此我们更需要对学前儿童古琴教育进行创新,通过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知识,提出有效的交互设计方案,使学前儿童古琴教育符合学前儿童身心特点,使古琴文化的传承更有效、更普及。本文将现有的相关研究及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学前儿童的认知心理特点,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交互设计在学前儿童古琴教育APP中的应用,将学前儿童的古琴教育与交互设计结合形成新的教育方式,让交互设计更好地为儿童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l]黄琦,毕志卫,交互设计[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方浩,张言林,周婷婷,向梦飘学龄前儿童教育类APP交互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6,20: 113-117
[3]陈志学前儿童教育类APP界面设计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7
[4]于慧从学前儿童心理特征谈学前儿童音乐审美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4,7:274-275
[5]孙辛欣,靳文奎移动应用中的情感交互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4,14: 51-54
[6]程冉聂睿,蒋雯桂元龙基于认知发展的儿童交互设计研究[J]设计, 2016,29 (5):132-133
[7]黄永杰胡伟峰基于用户无意识行为的交互设计研究与实践[J].设计' 2016,29 (8):132-133
[8]陈晨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学龄前儿童交互式教育产品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9]马继超古琴声音的数字化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