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运行机制探究

2019-06-23陈引羽

现代经济信息 2019年7期
关键词:开放文化产业

陈引羽

摘要:结合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和文化产业的特点,提出文化产业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分析了知识流动、集群特征、生产者和消费者、创新网络和科研基础设施、流向集群的FDI、全球生产网络/产品链等系统要素的作用,认为相比一般产业集群,文化产业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表现出更强的开放性、系统性和交互性。

关键词:文化产业;区域创新系统;开放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0-0422-02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经济产出,已占其国家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5%,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产出还不到国民经济总产值的3.7%,且产出的主要由内部需求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将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应用于文化产业,对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一、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1987年,Freeman提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开启了对创新能力的针对性研究,自此之后,许多学者以区域为研究范围,探索提升区域产业能力的方式。创新系统理论认为,通过市场机制、政府引导以及社会环境影响等方式,可以建立网络型的创新系统,知识在各个系统主体间不断流动并自我强化。创新系统的能力不仅取决于各主体的能力,更取决于主体作为系统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效果。Asheim和Isaksen(2002)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各种相关机构支撑的区域集群。《国家创新体系发展报告(2008年)》指出,区域集中使集群表现出同质性和内聚性。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知识更易于在相似的组织中流动(Feinberg和Gupta,2004)。

二、文化产业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

文化产品与传统产品的价值通常有着不同的衡量方式,传统产品物以稀为贵,文化产品一般越普及,对大众消费者的吸引力越大,因此,相似的文化企业倾向于聚集在同一个区域,获得更多行业资源。顾江和昝胜锋(2009)认为,与制造业集群相比,文化产业集群对外部环境、制度背景、产业发展等要求更高,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依赖于区域的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产业网络、人才集聚等条件,文化产业集群还需要与外部进行更多信息交流,对全球的产业网络依赖性更大。

根据文化产业的特点,探索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图1),其中,箭头方向为知识主要的流动方向。区域内的创新主体(生产者、消费者、学校、研究机构、政府、中介机构等)在长期与区域内外主体交流和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的开放式产业创新组织结构。文化产业创新不仅包括改进技术或产品,还包括更新管理和营销模式、拓展新市场等方面。创新过程建立在“研究”、“生产”、“终端使用者(生产或加工产出的消费者)”、“联系”和“教育”活动的基础上(Liu和White,2001)。实现系统性快速、可持续创新的关键在于紧密联系系统內外的创新主体,形成互动的学习机制。

1.知识流动

知识可以划分为显性和隐性知识。创新主体可以直接购买显性知识,而隐性知识只能通过技术溢出的方式获得。区域系统创新优势在于主体可以面对面交流,并获得隐性知识。创新主体间复杂的联系是区域创新体系产生的基础,知识在体系中以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形式不断流动。知识流动的性质和速度直接影响系统创新的动态效率。

2.集群特征

集群特征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是最大的。集群的产业和结构特征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Guerrieri、Iammarino和Pietrobelli(2001)指出,马歇尔集群中,存在大量同产业的小企业,通过共同的生产协作,实现集群规模经济;辐射状集群中有一家或多家核心企业/机构,企业分布和相关的创新活动都围绕着核心企业/机构。马歇尔集群和辐射状集群内知识流动更多,更利于发展文化产业。

社会资本指通过相似的价值观念,构建相互信任的社会关系网络,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和企业间的交易成本,从而获得的优势。这里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搜索信息的成本、议价和决策成本、监管和执行成本。增强社会资本是集群提高知识流动效率的重点。在文化产业的知识中,隐性知识占了较大比例,社会资本的作用也更为明显。

集群生命周期的轨迹依次划分为四个阶段:产生、成长、稳定和出现危机导致的衰弱或再生。集群的作用随着集群成熟而减弱。出现危机时,集群内主体间竞争或合作的程度,以及集群内产业的多样化水平,将决定集群或衰弱或再生的发展方向。产业多样化有可能减少集群企业间的合作,降低集群黏性,但是,集群遇到危机时,多样化也可能使其通过转换不同文化产业的创新侧重点,获得新的生机。

集群特征与系统中其它要素存在互动关系。集群特征决定了内外部生产者的控制力,生产者的升级和转型也会引发集群结构和相应知识流动水平的变化。全球生产网络/价值链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推动集群规模化的创新和技术改进,集群通过传导作用,随其生命周期性发展过程的兴衰,影响集群外其它创新主体。

3.生产者和消费者

根据地理位置,可以将生产者和消费者分为集群内和集群外两种类型。地理集聚并不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参与创新的必要条件,但是,面对面互动可能促使集群内的生产商更顺畅地交换文化信息,增强彼此信任,更有可能达成交易活动并实现双向知识溢出。需求决定创新创意活动最终的成败,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反馈信息都有可能促进集群产生创新知识,改善整体业态。

4.创新网络和科研基础设施

创新网络包含集群内外参与创新创意的生产研发主体,还包含解决增量问题的事后支持,以及应对产权和意识锁定等问题的事前支持。技术更新换代推动集群特征(产业类型、结构特征和集群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科研基础设施是全产业现有的基础物质条件,为区域创新活动提供支持。随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创新环境相应变化,吸引更多文化资源进入区域系统,系统创新能力自我增强。

5.流向集群的FDI

企业通过流向集群的FDI,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共享产权资源、人力资源和市场资源。企业参与集群创新有利于紧跟现有文化趋势,更好地应对产业发展固有的不确定性和快速变化带来的挑战。集群内的技术溢出包括两类:直接溢出主要通过集群上下游企业的合作、特定的知识产权许可、生产者网络或转包契约等方式;间接溢出主要是指集群主体吸收溢出形成的公共知识。不同类型的FDI具有不同的溢出潜力,对于文化产业,间接溢出的效果非常明显。

6.全球生产网络/产品链

全球生产网络中主要采用标准模块化生产方式,在全球生产网络中,集群创新主体可以获得潜在的知识流动和产品链中的技术升级。随着产品价值链不断增长,小型、专业化的主体得到越来越多发展机会。合作使各主体在放弃独占资源的同时,换取了技术发展的时间,减少了创新面临的风险。创新主体集中选址使集群的优势自我增强,随着主体创新能力的增强,创新系统内部的知识转移机制逐步形成,这些创新主体又将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国际化的主力。

三、结语

相比一般的产业集群,文化产业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表现出更强的开放性、系统性和交互性。构建文化产业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时,需要从区域实际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和制度背景,区域的经济情况和社会特征。以开放、包容的区域环境,吸引文化产业资源聚集;以合理、透明的产业政策,构筑各类资源平台;以区域主体间快速的信息交流,促进产业交流合作,实现系统内外良性互动。完善区域创新基础设施,从技术创新、设计创新、生产销售模式创新等方向着手,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积极融入国际文化产业网络,联结区域内外的主体,充分发挥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的特性,促进区域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Freeman.Technology polic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lessons from Japan[M].Printer,1987.

[2]Asheim and Isaksen.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the integration of local sticky and global ubiquitous knowledge[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2,27,77-86.

[3]Feinberg and Gupta.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the assignment of R&D responsibilities to foreign subsidiar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4,25,823-845.

[4]顧江,昝胜锋.亚洲国家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9(6):38-41.

[5]Liu and White.Comparing innovation systems:a framework and application to Chinas transitional context[J].Research Policy,2001,30,1091-1114.

[6]Guerrieri,IammarinoandPietrobelli.Theglobalchallengetoindustrial districts[M].EdwardElgar,2001.

猜你喜欢

开放文化产业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
对文化产业创新模式的分析:以传媒类文化产业为例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