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几点探讨

2019-06-23张毅民

现代经济信息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高校教育

张毅民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40年,在这期间大学生的数量更是突飞猛进,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热议话题。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而对于各大高校而言,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的重要工具。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积极群体,提升其创新能力,鼓励其选择自主创业,非常有助于解决社会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然而在大学生实际创业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存在缺陷。因此,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必须对其核心内容进行优化发展,要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及就业环境所提出的新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长期性、系统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教育;创新创业能力;就业指导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編号:1001-828X(2019)010-0410-02

引言

现如今,创新已经处在了我国五大发展理念的第一位,它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驱动力,也指明了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向,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在2014年被李克强总理提出来以后就一直受到很大的重视,它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席卷了全国各地,在这样一个“双创”的大背景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了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只有这种人才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来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思想,这对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拓展新的就业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也对高校打破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实现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的目标具有非凡意义,所以无论从大学生的发展来看还是从高校的发展来看,优化发展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就业指导模式是极为必要的。

一、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优化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创下历史新高,大学生出现了严重“过剩”的状况,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严峻,意味今后的高校毕业生将面临更残酷、更激烈的就业竞争。从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来看,大部分人都愿意跻身于那些高回报、高地位的行业,这就使得一些热门行业出现了“人才过剩”的状况,而另一方面,那些艰苦行业,边远地区,那些真正需要建设的地方又难以留住有用之才,出现了“人才短缺”的情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表面上看是人才市场机制运行失衡,但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我国的教育固步自封,教育形式和宗旨仍然没有摆脱旧有模式,无法顺应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没有适应教育为社会、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需要。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学而优则仕”、“重仕轻商”等观念长期以来都深刻的影响着人们,这使得我国的教育不同于西方开放型的教育,我国的教育是封闭式、管理式的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和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必然缺少创新创业意识。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植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多数学校为了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高就业率,只是在大四就业的高峰期给学生一些就业指导,提供就业信息,召开就业座谈会,但这些都是简单的就业教育,都不是从创新创业这一最终途径出发思考问题,这样的就业教育不能根治病患,学生依然无法树立起自主创业的意识,改变不了他们就业靠学校、靠政府、靠他人的被动思想,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从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高校应该在大学生入学之日起就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在大四毕业之际简单的做一些表面文章,要改变学生的传统就业观念,让学生明白就业最终要靠学生自身的努力,除了激励学生到艰苦岗位、偏远地域去就业,还要鼓励学生树立自我就业的思想。这种自我就业的精神更可贵,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素质,而这种精神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要从大学起始阶段就抓起,并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这样才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缓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压力。青年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当今社会处于迅速发展变化时期,首先需要一种精神,这就是伟大的创新创业精神,而我国当前所需要的也是这种精神,因此,优化发展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就业指导模式无疑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二、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优化发展策略

1.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批优秀的师资力量对学生来说就犹如一盏明亮的灯指引着学生的前进方向,在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就业指导模式中,教师不仅教给学生就业的学识本领,比这个更关键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那么,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到底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算上是合格呢?第一,要有丰富的学识储备,对科技发展大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时代的各种信息能够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去汲取、学习,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第二,在心理素质方面要健康稳定,要拥有顽强不屈的品德意志,这样才能以自身的行动和品质号召、感染到学生,发挥言传身教的影响。老师不光要关心学生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品质性格的养成,能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世界,老师要敏锐的发现学生的优势和发展潜能所在,释放学生的天性,找到适合的方法教育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第三,老师要有创新创业方面的经历,谙熟创新创业程序与原则,对创新创业实践有自己的切身感受,只有这样,老师才能以自身的实际经验经历对学生给予相应的就业指导,能够切身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学生的难处,而不是简单的讲一些课本上的空话套话,使就业指导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一个空架子。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比其他课程的教师更高,一个能够切实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就业指导教师不仅要有长期的知识积累积淀,而且要有丰富的经验,这样的高要求使得极少数人能胜任此岗位,造成了师资资源的匮乏,创新创业教师的培养任重道远,首先要吸收出色的教师,其次要对现存教师进行再教育。

因此,为了引进培养出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资源,高校必须要改变旧有观念,要从多角度考察教师,不能仅以学历和科研成果作为评判一个老师的标准。要选拔一批老师,让他们先接受创新创业的教育,还要引进新鲜血液,活跃师资队伍,要根据创新创业教师的具体情况安排他们的考核升迁,保障创新创业教师的合法权益,使他们的教学热情始终高涨,要想激发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教师必须发挥首要作用,只要这样才能厚植我国的创新创业文化底蕴。

2.创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来源于实践的,所以大学生在参加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的实践项目的过程中也能培养起创新创业的意识。因此高校应创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举办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比如专題讲座、辩论、演讲等等,以此来激起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致,这将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观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中,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国家针对大学生创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创业资金、场地等许多方面,这些针对大学生的优惠政策和产业项目的推出,吸引了一大批具有创业梦想的创业者积极申报创业项目,很多大学生都积极参与进去,投身于创业实践过程中,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极大的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竞争实力。

此外,由于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首先要建立完善一个长效统一的创新创业服务指导系统,设立专门的机构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咨询服务,科学细致的剖析解决大学生的各种疑惑。让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端正心态,塑造正确向上的创新创业期望和意识,有效发挥创新创业服务系统的作用,使大学生正确的看待创新创业,时刻准备在合适的时机下自己进行创新创业。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举办“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创业设计大赛等各种各样的比赛活动,使创新创业精神在大学生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孕育起来,这种将意识培养融入具体活动的方法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

3.开设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整合完善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体系,在保留原有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系统,其目的并不是像平常人们所理解的那样简单的教给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知识,提供他们相关就业信息,而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起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要揭开创新创业的神秘面纱,让大学生正确的看待创新创业,敢于投身于创新创业,这样在面对合适的机会时,大学生才会勇敢的践行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去。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着手进行优化:一是改革已有课程,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新内容,改革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内容,改变当下就业指导课程设置方面以讲座为主、选修课辅之、必修课欠缺的情况,改变目前零散的、碎片化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现状,使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就业指导模式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合乎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特点,为有从事创新创业活动意向的大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课程模块,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二是要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其他的教育绝不是完全分家,各自为政的,他们的侧重点不同,但必有相互融通的地方,高校应将创新创业理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育之中,这样就能使创新创业教育扩展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要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大学教育中的必备模块,让每个学生都接受创新创业基础性教育,培养起他们的兴趣,埋下未来创新创业的种子。更为关键的是要把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到每个学科、每节课堂的教学中,这种偶尔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结语

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当代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创新创业是大学生实现价值、追求梦想的重要途径,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就业指导模式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助力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稳稳向前的重要保障。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我们要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放在更高的高度来看待,要充分发挥高校这一人才培养平台的作用,让就业指导工作其应具备的育人助人的重要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将创新创业作为一种人生理想、一种奋斗目标、一种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孙波,杨延生,曹玉洁.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内涵特征与提升路径[J].出国与就业,2010(19):17-18.

[2]李娟.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4,8.

[3]蒋侃.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与实现――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高教论坛,2011(1):27-29.

[4]韩菁.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现代国企研究,2016(20):134

[5]彭洁,张小敏.高校普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7):11-11.

[6]李秋斌.大学生创业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18-124.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高校教育
试论高校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