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铁岭食用菌产业问题的思考

2019-06-23王为

现代经济信息 2019年7期
关键词:产业扶贫食用菌

王为

摘要:扶贫先扶智,加强教育服务“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和“一带五基地”是职业院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重要工作,加强与县域特色

产业对接,与企业共同开展科技共建共育人才是一个新途径。

关键词:食用菌;产业扶贫;科技共建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0-0390-01

食用菌产业是铁岭乃至辽宁省的特色产业,是精准扶贫的新抓手、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路径,“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新选择,更是现代农业新业态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铁岭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在我省食用菌的四个主产区中,抚顺、鞍山、丹東都有着20多年的产业发展史;铁岭的西丰县是从2014年才规模化发展为县域特色产业。食用菌产业作为铁岭新兴产业,在西丰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发展成由振兴镇辐射到西丰的其它7个镇并正在辐射铁岭、开原东部山区的良好态势。未来食用菌将成为铁岭西丰县的主导产业,产业扶贫的主力军。探索大力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加大对产业科技创新支撑和人才培养、振兴县域实体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辽宁省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深化项目推进,全省食用菌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食用菌生产不仅是本省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随着“南菇北移”态势发展,辽宁的食用菌产业将在全国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辽宁食用菌产业现状面积不断扩大,年总产量不断提高,品种日益多样化,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据调研抚顺市由于政府高度重视特色产业发展,积极主动与省农科院联合,共建科技团队,共育产业发展所需各类人才,研发出适合辽宁种植的食用菌新品种,并通过食用菌科技和人才服务,已实现“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带动23万农民致富”的丰硕成果。2018年8月23日陈求发省长到抚顺考察食用菌特色产业时指示并要求“立足资源优势做大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西丰县十年前开始食用菌产业建设,但一直没有发展起来,2014年通过返乡农民带着技术和销路回乡创业,用短短三年时间,利用区域地理资源优势,把产业发展壮大。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仅2016年,在西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形成了“扶贫资金+产业合作社+贫困户”的脱贫模式,宝丰合作社“共带动贫困户534户,1054人,其中有68户贫困户,204人直接参与到香菇生产中,210户贫困户,320人到合作社打工,503人将扶贫资金入股到合作社中参与效益分红。”[1]

二、铁岭食用菌产业存在问题

目前,铁岭食用菌产业由于刚刚起步,还只停留在低层次的生产水平上,在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验证以形成广大农村的支柱产业。一是食用菌产业发展规模化、现代化和集约化与产业迅猛发展不相对应,政府推动和引导力度不够,受多种因素影响,各类体制机制不健全;二是科技兴菇意识淡薄,企业或合作社只顾眼前短期利益忙于生产,忽视科技研发培育适合本地地理资源特点和市场销路好的新品种研发、成果转化和推广。三是产品深加工方式单一,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少;四是菌种管理混乱,产品检测和检测标准不到位;五是菌类文化没有形成,商品销售出现“北菇南移”现象,专业化食用菌销售渠道拓展和市场少,市场行情分析、销售人才短缺;六是食用菌农业和相关产业链条上技术人才匮乏;七是食用菌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没有模式,食用菌作业一个新业态、难以形成战略新兴产业。

三、铁岭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举措

1.加强科技共建,强力助推产业快速发展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要求“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强化农业科技推广”[2]打造一批“星创天地”的要求。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需要继续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扶持和引导。一是建议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普及科学种菇,走“科技兴菇”之路。主动与抚顺食用菌协会、抚顺的食用菌科技服务团队联合。参加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完善“政府+科研机构(农技部门)+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民”新型推广服务网络实践中,共同探索建立农业科技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现“产、供、销、科、工、贸”一体化,从而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为食用菌产业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形成我省独具特色食用菌产业建设模式。二是建议本区域特别是铁岭地区科技和科协部门支持食用菌企业和科技公司联合省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申请组建省、市级食用菌产业科研机构(产业化研究会、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和建立铁岭市食用菌产业协会。并建立省内首家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与本地高校、科研院所师生对接农业合作社共同组建“食用菌产业化科研创新团队”为全产业链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支持科技机构与企业对接,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并且本地高校可实现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加强对食用菌科技扶贫项目的跟踪、监督和指导,特别是对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试验中心新品种的研发、试验、示范、推广的扶持和指导,真正实现科技兴菇,使辽宁地区通过科技创新研发出更多适合本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

2.重视共建人才培养,为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为发展食用菌产业,实现产业扶贫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目标,必须加快对产业发展急需各类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建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一是要按照国家、省相关文件精神“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训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二是要鼓励省内院校联合共办食用菌专业及食用菌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要与农业特色产业学校、高、中等职业院校联合,共同培养铁岭现代农业及农民合作社发展中所急需的各类人才。三是要鼓励农民合作社及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经纪人队伍。加强食用菌产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中长期计划。四是建设食用菌人才培养孵化中心,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撑,实现教育链、产业链、资源链的深度融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铁岭:小香菇让贫困户富起来-辽宁频道-东北新闻网.http://liaoning.nen.com.cn/system/2017/05/25/019880363.shtml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_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

猜你喜欢

产业扶贫食用菌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秋季食用菌 农事巧安排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产业联盟”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路径探索
一四三团鑫花园食用菌厂春节创收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