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规范住房公积金统计指标

2019-06-23杨宽明

现代经济信息 2019年7期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规范

杨宽明

摘要: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在提高职工购、建房支付能力,提供给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资金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能。随着我国住房公积金归集和个贷队伍的扩大,公积金在服务民众,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使得公积金越来越受到重视,公积金统计指标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它关系到地方政府政策制定,中心领导科学管理,缴存民众的切身利益,以及国家政策实施的效果等方面。因此,本文根据作者在公积金和统计局的工作经验,对住房公积金统计指标的特点和功能,发展现状作初浅探讨,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统计指标;规范

中图分类号:TU1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0-0050-02

一、公积金统计的起源

1991年,在推行房改试点过程中,上海市借鉴新加坡实行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率先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结合中国国情,率先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同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会议充分肯定了上海市建立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认为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大中城市、特别是特大型城市启动房改的有效途径。会议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逐步推行这项制度。1992年,北京、天津等城市相继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承德市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从1993年5月3日承德市政府颁发的《承德市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开始运行后开始逐步建立起来的。1995年4月24日承德市政府印发《承德市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办法》,1998年12月16日承德市政府又印发了《承德市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要求承德市所有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均按照“个人存储、单位资助、统一管理、专项使用”的原则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从此,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承德市开始全面推进,公积金统计工作也随之全面开展。

二、住房公积金的统计指标功能及作用

住房公积金统计指标的功能主要包括:信息、咨询、监督这三个方面。这三方面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只有充分发挥这三个功能的作用,才能为广大缴存职工、管理中心、地方政府提供可靠的信息,才更有利于住房公积金的发展和管理。

公积金统计工作为改革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住房公积金统计工作对于分析经济运行及金融政策发展变化态势,监督、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既是进行其他工作的前提,也是各项工作的汇总、总结,它为改革发展提供了最原始的数据,是改革进行的重要参照。

公积金统计工作为去限购做出统计数据分析。2017年开始,全国各地开始出台各种限购政策,来抑制炒房现象,真正贯彻落实习主席“房子是用来住的”民生理念,公积金作为房地产业调控的重要部门,相继出台了提升首付款比例、提高贷款条件,取消异地贷款等限购政策,而每月、每季度、每年的贷款发放数额,个贷比例等的数据统计,充分显示了国家限购政策的实施力度及实施效果,为国家制定下步政策、措施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公积金统计工作为惠民生提供统计数据反映。公积金是国家事业单位职能部门,是国家民生政策的推行部门之一,它为缴存职工提供了低息贷款资格,同时,也让缴存职工在维修住房或职工罹患一些重大疾病时提取公积金补贴所需支出,因而,公积金的分类统计,能够深刻反映群众在不同方面的需求程度,也反映了国家民生政策的推行力度,为惠民生提供了重要统计数据反映。

三、住房公积金统计指标的分类与设计

住房公积金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的经济现象的总体特征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

总量指标是反映公积金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通常以绝对数的形式来表现,它包括累计归集额、累计提取额、累计发放贷款额、期末存量等指标;公积金的总量指标按其所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即总体单位数)是反映总体单位数目多少的总量指标。它是总体内所有单位的合计数,主要用来说明总体本身规模的大小,比如用来统计所有缴存单位每年缴纳公积金的额度指标“本年归集额”,用来反映当年缴存职工大病提取、购房提取、租房提取、代扣等的提取指标“当年提取额”等;总量标志总量是反映总体或总体各组标志值总和的总量指标。它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总和,主要用来说明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总量的大小。比如调查了解承德市总体公积金的情况,全市的公积金缴存单位数,缴存职工数等都是总体标志总量。

相对指标是两个相互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或比例关系,表现形式通常有比例和比率两种。如公积金指标里的贷款逾期率、个贷使用率、环比、同比等指标,相对指标能够以更加直接的形式表现两种指标之间的关系,多用来反映指标的相对水平、普遍程度、内部结构,完成度、增长度等,它可以使不能直接对比的总量指标,找到可以对比的途径,进行更为有效的分析,比如公积金各管理部之间可能会由于所在区域的规模、人口等因素,导致各管理部之间无法进行归集、贷款等指标的比较,但是,通过同比、环比,个贷使用率、计划完成程度等这些相对指标,则可以轻松的实现管理部之间的业务比较,为各管理部进行年终工作考核提供数据支撑,也为中心领导统筹各管理部的工作,制定下步工作计划提供数据参考。

平均指标反映同类现象的一般水平,是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的代表值,也是对变量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定。如平均贷款额、月均归集额等,它可以消除因总体范围不同而带来的总体数量的差异,从而使不同规模的总体具有可比性,比如各管理部之间进行业务比较;此外,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平均指标可以反映该总体的发展变化趋势,比如,研究归集额的变化,用累计歸集额往往不能说明问题,因为不同管理部、不同中心之间城市(县城)的规模、人数、缴存单位不同,但如果用平均归集额进行动态对比分析,则可正确反映人口、单位数的变动对于归集额变动的趋势和规律。

住房公积金的不同指标形式,为公积金工作的不同需要提供了可能,因此,在公积金日常统计工作中,要详细了解各个指标的功能和作用,通过不同的指标表现形式,做好公积金统计工作。

四、当前住房公积金统计指标存在的问题

随着公积金业务量的迅速增加,对统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公积金统计工作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由于当前公积金主要实行管运分离的运行体制,业务办理在管理部及银行代办网点,统计管理工作在中心,与此同时,统计系统软件、技术支撑还没有与迅速增长的业务量相匹配,由此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发生,主要表现在:

1.住房公积金指标尚处于统一标准的过渡阶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的《住房公积金统计信息系统》上线后,新老系统并行,两种统计标准同行,同时,由于各地城市情况、经济状况、历史背景等的不同,导致全国各地公积金政策不同,公积金统计指标实现全国性的计算、统计、定兴、量化甚至于上报的统一,还需要一定的时日。

2.指标名称不统一。设计统计指标的一个主要出发点就是要对同一现象进行量化比较,这就要求指标名称的准确与唯一,以避免混乱。但是,由于全国尚未统一标准,导致各地对公积金指标的设定、名称、归类等方面都还存在较大差异,比如,有些地方称公积金提取,有的称公积金支取,有的地方称公积金归集额,有的称公积金缴存额;甚至还有更大的名称差异,使各地指标无法进行更加顺畅的比较,对比,对于全国公积金数据的收集产生了一定的困难。

3.指标設计还有待完善之处。有的指标之间存在包含情况,有的指标存在统计困难的情况,有的指标存在画蛇添足的问题,有的指标存在不易理解的情况等等,这些都是指标有待完善的地方。

4.指标测算依据不同。比如,在贷款额度测算时,各地对缴存人的担保金额对公积金贷款额度的影响标准不同,导致贷款测算额度也产生了大幅差异;再比如,各地对于二套房的认定方法不同,有的地方认贷不认房,有的地方认贷又认房,导致贷款首付比例,贷款发放与否产生了很大差别,这也就导致了各地指标产生的来源

不同,严重影响了公积金统计指标的数据。

五、扎实推进公积金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强化依法统计,增强统计人员素质。加大对《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宣传力度,提高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同时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进行统计新知识的再教育,培育一批业务够硬,素质够高,思想够先进的公积金统计业务

人员。

2.着力实现与上级部门统计报表的无缝衔接。在保证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统计报表的基础上,优化本部门统计报表,把本部门的统计报表指标融合进上级统计报表,一起报送,既能减少统计工作人员的负担,又能与上级统计部门报送实现无缝衔接。

3.建立健全公积金统计指标体系,统一基础报表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套统一的报表制度和报表体系,彻底解决各地、上下级之间指标名称、指标计算、指标数据要求不一致的问题,力争形成全国一套表,一套制度,一套体系,以便于各地之间进行比较,同期比较。

4.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全国范围内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实现主要数据及时更新,加快公积金统计信息网络与政府统计部门网络连接,实现报表联网直报,与此同时,同其他部门一起对统计工作进行共同研究、沟通,针对各部门的工作特点,结合其他部门的统计方式、方法,利用现代科技,求同存异,力争实现全国统计系统数据共享,技术互通,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统计大数据系统。

参考文献:

[1]梁立方.如何规范住房公积金统计指标[J].住房公积金管理,2015(5).

猜你喜欢

住房公积金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分析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项目贷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