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工具在新闻教学中的应用及改进
2019-06-22钟晓书赵婕
钟晓书 赵婕
[摘 要]新闻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一直以来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之一。信息时代,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对高校的新闻教学方式、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大数据工具在高校新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工具 新闻教学 应用现状 人才培养
引 言
大数据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借助高速发达的信息交互网络广泛搜集和整合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产生的数据以及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形成的海量数据;二是大数据可以借助信息工具,整合、归纳人们行为的一般模式,更直接地掌握人们的社会生活规律,深化人们对自身行为和社会运行的了解。新闻传播是高校的基础性学科,是我国培养新闻传媒领域专业人才、搭建宣传战线人才梯队的重要阵地。高校新闻教学应当顺应时代进步的趋势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大数据工具,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培养現代化的新闻传播人才。
大数据工具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1.大数据工具对新闻传媒行业的影响
当前,新闻生产方式和报道方式已发生了变革。传统的新闻采编以现场采访、图文编辑及排版印刷为全流程,特别是新闻的图文编辑,需要较多的时间和人工成本,不利于新闻质量的提高和宣传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大数据模式下,新闻逐渐从零散的采编向数据化方向发展,数据新闻日益成为主流。通过互联网平台,每个用户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和传播者,改变了以往只能依靠电视、广播、报刊等传递信息的模式,使新闻传媒行业发展日益大众化,更具时效性。
2.新闻报道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新闻报道主要是电视、广播、报刊纸媒等,形式单一,内容有限,且从新闻采编到报道需要多个环节,时效性较低。而在大数据时代,各类新闻呈井喷式增长,除了传统的新闻传媒外,个人也能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等“发声”,世界各地的新闻都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平台实现即时传播,新闻的即时性和可视性获得空前发展,大众化成为大数据时代新闻报道发展的方向和主题。
高校新闻教学中大数据工具应用存在的不足
1.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有将近600所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类专业,具体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数字出版以及广播电视等二类专业,覆盖面广,专业设置多样,人才培养全面,但在课程设置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科目设置上,对如何利用大数据工具挖掘新闻资源,如何在新闻传播报道中嵌入大数据元素,提高新闻传播报道的时效性,更好地吸引读者,还缺乏必要安排。
2.师资队伍
一方面,我国现阶段高校新闻专业教师主要以“60后”“70后”为主,虽然有一批优秀的“80后”讲师人才,但其主要承担课堂教学任务,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上的话语权不够。由于成长经历和知识结构的限制,教学人员对大数据的熟悉程度有限,整体缺乏将大数据工具用于新闻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一方面,我国新闻专业教师主要以理论研究型为主,缺乏在新闻媒体单位实际工作的经验。和国外相比,我国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教师数量不多,特别缺少如何熟练地将大数据工具用于新闻教学的教师。所以,即便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也是流于形式,致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还要有一段使用大数据工具的适应期。
3.学科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新闻专业的学科建设取得了历史性发展。在信息时代浪潮下,新闻学科建设也在不断探索,尝试将大数据工具用于教学活动,旨在培养理论功底深厚、信息技术应用娴熟的高素质人才,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仍缺乏成熟可行的方案。当前,我国新闻专业的学科建设主要是在原有体制框架下的调整,并没有进行整体上的突破和创新,在如何提高大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效率方面仍有不足。
根据教育部相关统计,2017年,全国有300多所高校的新闻专业开设了与大数据工具应用相关的专业,但在教学中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并没有多少机会真正参与并感受大数据工具在新闻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实践动手能力较差,这是学科建设层面一个突出的问题。
大数据工具对高校新闻教学的改进
1.创新教育理念,加强大数据课程建设
大数据时代下,大众化成为新闻的发展主题和方向,通过大数据工具挖掘新闻内容、创新叙事方式,是未来新闻传媒人才需要着力发展的方向,也是应备的素质和技能。对高校新闻专业教育而言,应创新新闻专业的教育理念,从原来培养纸媒人才向培养信息技术人才转变,教育理念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开拓创新,结合信息时代大数据工具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发展趋势和特点,编订更贴近时代的教材。同时,高校要加强与大数据工具相关的课程体系建设,将现有的大数据课程纳入必修系列,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大数据时代,大数据课程要贴近新闻宣传事业的实际,通过完善课程体系设置提高学生的理论功底,加强其实操能力。例如,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专门开设了针对数据新闻报道的方向,在课程建设上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经验,开设了舆情分析和社会计算、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等课程作为专业理论课的有机补充。实践证明,中国传媒大学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此外,一些高校还探索建立校内新闻学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特别加大了对大数据课程的开发及线上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取得了显著成绩。
2.搭建信息技术师资队伍,提高大数据工具教学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是新时期加快大数据工具教学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关键。要将大数据工具渗入高校新闻专业教学活动,一支业务精干、能力突出、思想先进的教师队伍是基础和前提,师资队伍建设要与课程体系建设相互配合。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学校要基于现职教师的知识背景和教学能力,通过补充外聘、内部培养等形式,提升师资水平和教学能力,让大数据课程能真正开展起来。同时,课程体系搭建也要考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循序渐进地调整和改革,充分考虑现有师资队伍是否能有足够的胜任能力,是否真正能让大数据工具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作用。以复旦大学新闻系为例,在开设了大数据相关课程以后,院系管理层从现有的教职工队伍中选拔出一批年轻有为、精力充沛、追求进步的讲师到国外参加相关技能的学习,特别是加强和新闻专业有关的进修,如计算机编程、数据可视化管理等。这些教师归国后对院系内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出一套适合我国的大数据工具教学模式,带动了新闻专业的整体发展。
3.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实践型人才
新闻传播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除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外,实践能力、实操水平是新时期培养新闻专业实践型人才的重要内容,而校企合作能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是非常好的途径。目前,我国有不少高校已经尝试与当地知名企业合作,由企业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给学生一个将理论落到实处,提高实践能力的平台和机会。同时,引进大学生也为企业注入了新活力,让企业在人才选拔和培养上有更多选择,是互利共赢的举措。2013年起,我国已有部分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与当地龙头企业、报社以及政府部门等建立联系,将其作为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切实加强校企合作。例如,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部分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新闻专业大学生到企业去实习,而企业则为学生提供大数据工具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对自身有更明确的发展定位。
结 语
本文从大数据工具对新闻工作产生的影响入手,分析了我国高校新闻专业教学中大数据工具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包括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以及学科建设等。高校应创新教育理念,加强大数据课程建设;搭建信息技术师资队伍,提高大数据工具教学水平;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实践型人才,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课程设置。在大数据浪潮下,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要充分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主动利用大数据工具助力我国新闻宣传事业取得新的成就和辉煌。
参考文献:
[1]俞亦赟:《浅论微信对新闻报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中国报业》2018年第2期。
[2]刘伟:《互联网时代新闻教学新思维的探讨》,《中国市场》2018年第4期。
[3]钟兰青:《高校新闻教学要强化四个意识》,《中国报业》 2017年10期。
[4]赵乐文:《“走转改”让新闻报道进入新常态——浅析“走转改”新闻报道效应与社会价值》,《中国报业》2017年第8期。
作者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