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到来了吗?
2019-06-22黄鸣奋
黄鸣奋
2019年贺岁片中,居然有两部是科幻电影,而且它们居然都表现不俗,以此为依托,“中国科幻电影元年”重新成为热门话题。早在2015年,由于有多部根据科幻小说(首先是刘慈欣获奖大作)改编的电影正式投拍等原因,就有人兴高采烈地宣布“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到来。但是,由于缺乏公认的扛鼎之作,特别是原本被看好的《三体》(全本)千呼万唤出不来,人们的热情逐渐冷却。尽管如此,依然有一批电影工作者在不懈努力,《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作品给今年春节增添了暖意,提供了议题。在有关评论中,我们发现了和“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这一范畴相关的若干分歧:
取法西方还是另辟蹊径?科幻电影是率先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好莱坞科幻大片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典范。在这样的语境下,对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到来的标志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看法:一种以西方样板为标准,认为若有国产影片能够达到好莱坞科幻大片的制作水准,就可以算;另一种是强调民族特色,认为我国科幻电影必须形成自己的叙事风格。科幻电影是由西方开创、在欧美率先获得繁荣并成为类型片的,完全无视西方(特别是好莱坞)所确立的惯例、样板和传统,国产电影就难以在科幻领域跻身世界殿堂;而如果只是跟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又无法真正树立自己的旗帜。在2019年贺岁片中,《疯狂的外星人》将文明鄙视链作为重要切入点,对于自认高傲的西方文明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流浪地球》则展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以及中国人所看重的家庭伦理、春节文化。它们都包含了诸多中国元素,如中国习俗、中国地标、中国流行语等。这是应当肯定的。
尽可能提高科技含量,还是尽可能展开艺术想象?若加比较的话,《流浪地球》的科技含量无疑高于《疯狂的外星人》,尽管如此,仍有人认为它还不够科学化,只能算灾难片而非科幻片,并尖锐地指出片中的多处漏洞,如人类可以随意采矿发展热核聚变、毫无延时的空间站/地球通话、能够以1000马赫的速度推开地球却不破坏其基本结构,等等。《疯狂的外星人》的喜剧色彩无疑浓于《流浪地球》,尽管如此,仍有人责备导演过于求稳,未能在习用路数之外取得新突破。实际上,科幻电影的内涵和外延至今为止仍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既存在《星际穿越》(Interstellar,2014)那样以科学性见长的影片,也存在《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2004)那样不乏荒诞搞笑成分的影片。思维之花有不同的色彩、造型与绽放方式,作为类型片的科幻电影本身也包含不同子类。
着眼于杰出影片的横空出世,还是着眼于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单单一部科幻电影的成功,可能有许多与这种类型电影本身特点相对无关的因素在起作用,如导演的人脉、演员的颜值、粉丝的追星、投资者的慧眼独识等。这些因素往往为写影评的人所津津乐道。科幻电影作为整体的成功,则有待整个产业生态的养成。其中,下述条件是值得重视的:一是我国近年来科技事业取得不少令全世界瞩目的重大成就,像高铁、5G、天眼、宇航、量子通信等就是如此,这既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又为科幻电影的流行做了必要铺垫。加强科技工作者与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无疑可以扩展科幻想象、丰富科幻灵感。二是我国移动互联网络建设为电影创作、传播和鉴赏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年来,以新媒体为依托,我国科幻电影在数量上显著增长。据笔者对国内各大电影网站所进行的不完全统计,我国科幻长片产量2016年首度突破100部,2017年产量超过130部,其中多数是网络大电影。由于主管部门统一网络大电影与院线电影审查标准等原因,2018年长片数量有所下降,但已知的仍有83部。其中,有一些影片其实是挺不错的,如小成本大思路的《孤岛终结》(2017)、富于思辨性的《天才J》(三部曲,2018)等。2019年元月,又有《零八三七》《天使源代码》等影片问世。前者具有浓郁的“川味”,描写海清集团法人李浩遭合伙人王鑫陷害,出逃途中邂逅寻找弟弟的四川姑娘韩湘子,靠量子机器人冻结王鑫在瑞士银行账户,昭雪自己。后者着眼真爱衰减所导致的生育危机,描写未来一种名为“天使”的基因病毒使人类的Y染色体发生变异,以致无法生育男性婴儿,需要通过时间旅行来查找源头、挽回局面。由于《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票房喜人,估计会有更多电影在融媒体平台上问世。三是我国科幻实验短片和商业性类型片之间形成了相互补充、相互激励的关系。这些短片多数是高校师生制作,内容和手法不拘一格,其拍摄为影视新人的成长提供了重要途径。值得一提的是胤祥执导的《Parapax》(2007),由夏笳编剧并主演。本片在篇幅上接近于长片(58分鐘),但在创意上属于实验短片,用夏笳的话说,在观念上是“元科幻”,即对于科幻的反思。影片中不止一次宣告:“科幻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说,科幻是一种量子态,是承认自身的存在具有多种可能性。你只是占有某种生活方式,其他都若隐若现地存在于你身边,就像量子力学的波函数那样。
强调创始之年,抑或元气之年?如果将“元年”理解为创始之年的话,那么,也许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要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1938年已有《六十年后上海滩》),新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要追溯到20世纪下半叶(1958年《十三陵水库畅想曲》问世),新时期科幻电影元年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0年《珊瑚岛上的死光》首映)。今天所说的以《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为议题的则是中国科幻大片元年。电影本身正由于媒体科技突飞猛进等原因而经历变革,我们很可能会在科幻电影领域不断迎来新元年(譬如VR科幻电影元年等)。如果将“元年”理解为元气之年的话,那么,中国科幻电影所需要的是一种生机勃勃、可持续发展的局面。我们在有关报道中看到了相关电影工作者之间的相互支持(例如《疯狂的外星人》导演宁浩客串郭帆执导的《流浪地球》),但也听说了水军之间的彼此较劲(例如有意压低豆瓣评分);看到了对贺岁科幻片成功带来整个行业腾飞的乐观预计,但也听到了对于科幻电影在整个市场中所可能占有的容量有限的担心;既看到了对2019年科幻贺岁片成为元年里程碑的评价和赞扬,又发现了关于2019年只是中国科幻电影的一次“小升初”阶段考试、未来道路阻且长的保留态度。从整体上说,中国科幻电影的兴盛既需要相关电影工作者的通力协作,又需要电影观众更多的关注、理解、宽容与支持。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科幻电影2019年的开局如此不同凡响,那么,还有更多的业绩和成果可以期待。
更值得期待的也许是“中国科幻电影学派元年”,这是得靠国际影响和历史地位来说话的,需要影片制作、发行、评论和研究等环节协力实现。目前,中国电影学派建设已经作为国家社科重大课题立项,正由北京电影学院牵头进行。从以往的情况看,科幻电影在国产电影业属于弱项,每年的票房占比通常不足10%。人们提到科幻电影时经常想到的是进口大片,有些人甚至不知道我国还有科幻电影这个类别存在。学术界对科幻电影的关注度很低,像《记忆大师》(2017)那样烧脑的作品也只在相关报刊上搅起了不大的涟漪。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要特别感谢《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因为它们成功地使科幻电影成为舆论热点和媒体议题,而且正在海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也正在这一意义上,我们非常期待舆论的热度转化为后劲的力度,媒体的现象级点评转化为理论研究的深度。只要元气旺,中国科幻电影岁岁有元年。
(作者为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责任编辑:马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