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验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2019-06-22郭佳
郭佳
[摘 要]学生口语能力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接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无法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元的语境和交际氛围,“哑巴教育”占据主导,使学生口语能力培养成为空谈,体验式教学模式以学生的真实体验为出发点,让学生深刻体验和感知口语教学内容。对此,本文以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为出发点,探讨其在学生口语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和具体策略,以期为口语教学提供相关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验式教育 口语能力 教学任务 真实语境
引 言
学生口语能力是借助特定词句及语音传递情感的,是语言学习和应用实践的基础。因此,学生要运用准确、恰当的语言表达情绪、抒发情感,实现沟通交流,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口语能力。一直以来,我国采用的是应试教育,“哑巴教育”居于主位,在实践教学中将关注点过多地放在了笔试教学上,即“写”上,而对学生在特定语境下听、说、读及互动交流能力则关注较少,口语教学成为“表面工程”,未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亟待创新。体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核心和主导,以学生的体验为出发点,通过创设真实语境、组织多元语境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能够深刻感知和体会口语教学的魅力。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界定
从本质上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认为,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学习者在外界环境作用下,在切身体验和感知过程中,自身潜力和学习自主性被激发,以此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由此可知,体验式教学模式源于体验式学习,是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任务为基础,让学生通过活动感知和体验语言应用的具体环境,从中识别和提取语言表达和运用的技巧,实现知识自主构建的过程。1984年美国学者科尔布在《体验式学习:作为知识与发展源泉的体验》中将体验式学习过程划分为具体经历、观察反思、抽象概念和主动实践等环节,掀起了国外学者探析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热潮,而在我国体验式教学模式最早可追溯至孔子在《礼记·中庸》所提出的: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如今,我们结合国外相关理念形成了一种更契合现代口语教学的新型教学理念和方法,旨在以体验为主轴,让学生在情景交流中提升口语听说能力。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学生口语能力培养中的价值
1.创设知行合一的教学情景
体验式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真实体验感,是以“体验—感知—构建”为发展路线的实践型教学模式,其衍生于户外拓展训练,在现有教学目标和规划的基础上,努力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真实的教学情景,从而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体验式情感,对口语教学内容有更为深刻的感知和理解,并以此发散思维,在思想理念和认知上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创设知行合一的教学情景是关键,传统口语教学之所以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根源就在于此。著名学者爱德加·戴尔曾经指出,聆听只能帮助学习者记住20%的内容,而亲身体验则可以帮助学习者记住90%的内容。如此,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体验为核心,以宽松、自由、真实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交流和互动,从而让学生通过参与口语实践活动、角色扮演、知识感悟及探索等,掌握口语交际和运用的能力,深刻感知和体验口语学习内容,并将其内化于心,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2.满足学生自我愿望的实现
当前,传统口语教学中仍然以教师为主导,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课堂氛围沉闷、无趣,无法为学生创设口语交流的机会和场所,学生对知识和经验的获取只能靠想象,很难将知识内化于心并进行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且以“分数高低”评判学生能力的方式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打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体验式教学模式以“体验”为着力点,教师重新定位“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个体差异创设不同的任务情景,进行差异化的体验式拓展训练。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积极地参与口语学习,在参与实践体验的基础上感知、反思,从而以体验引领参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可见,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整个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语言学习和交流情景,让学生在与老师、同学的互动交流中自主探索口语知识,提升交际能力,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成就感,重塑自信,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口语能力中的具体策略
1.创建多元的口语情景,以实现“敢说”为目的
英国著名学者波兰尼将知识划分为两类,一类以文字、图片及数字公式呈现的显性知识;另一类为无法系统表达的缄默知识。缄默知识是通过感官体验和感悟,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的认知,其中特定的语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体验式教学不是传统的“你讲我听”的模式,其通过多元化语境和交流活动的创设,丰富了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契合教学需求的语言交流情景。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需要真实的情景作为依托,在学生口语能力培养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与日常联系较紧密的口语话题,通过文字、图片及音视频等形式将学生引入真实语境中,以学生感兴趣的现实话题为引子,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自由的口语交流环境。教师要以身作则,以听带动学生的说,并逐渐融入话题讨论中,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和倾听学生的学习诉求,帮助学生打消畏难情绪。
2.合理创设教学任务,确保学生“能说”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在创设问题情景的基础上、在多元化语境参与中,通过学生间及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切实感知和体验口语学习的重要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并进行知识的自主构建。这一过程需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具体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根据任务需求进行知识探索和实践交流,确保“能说”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设置是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既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又要让学生在任务解决的过程中掌握语言沟通与交流的技巧。为此,教学任务的设置要难易适中,过于简单无法激发学生探索和参与的积极性;太难则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应该借鉴“最近发展区”理论,设置“跳一跳”等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在预设教学任务之前围绕主题,将可能涉及的关键词汇、重点语句及常用句型等提前进行展示和讨论,让学生对拟定的教学任务有一定的了解,并能根据任务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确保“能说”,且说的内容契合主题,语句、词法及表达等力求精准、到位,真正掌握“说”的能力和技巧。
3.增强口语交际体验,引导学生“善说”
体验式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知识传输,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地融入教师创设的语境中。为此,该教学模式应用的关键在于口语交际体验性,即通过课文朗读、情景再现、语义竞猜、口语游戏等各类活动,让学生深刻体验和认知词汇、句型及语义应用的场所、时间,灵活掌握口语表达的内涵和技巧,进而在已有语言知识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实现语言的有效输出,真正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及运用技能,实现“善说”的教学目标。在口语交际体验中,教师应该重新定位角色,及时了解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任务为驱动,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参与互动交流,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加学生语言输出的频率,让其在真实的语境中感知口语表达的乐趣,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知识,提升自身口语交际能力,实现由“敢說、能说”向“善说”的递进。
结 语
口语能力是人们交流及工作学习的必备语言技能,但口语教学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的主体性及个性化体验被严重忽视,体验式教学模式则可为学生创设互动交流的语境和氛围,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觉性,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切实提升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冰:《体验式教育模式培养幼专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策略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5卷第1期,第176-178页。
[2]黄衍:《体验式教育的原理与应用研究》,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14。
[3]王健、王海霞:《体验式教育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第2期,第13-14页。
[4]申海兰:《体验式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学位论文,海南大学,2013。
[5]宋佳玲:《体验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实践》,《考试周刊》2017年第a1期,第131页。
[6]张思思:《体验式教育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研究》,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2013。
作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