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2019-06-22顾乐远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2019年1期
关键词:同义实词词义

顾乐远

“语言的基础是词汇。”(张志公)“从数量上看,在九百个古汉语常用词中,虚词仅有三十来个,绝大多数都是实词;从在句中的地位来看,一句话的主干成分,都由实词充当;从掌握的难度上看,虚词的特点和用法固然不易了解,但反映复杂事物概念的实词,变化更多,更不易弄懂记住。因此,帮助学生掌握实词是提高他们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也是文言文词汇教学首先要抓好的重要环节。”(李保初《文言文教学法》)

文言文实词的考查不仅直接体现在推断词义题上,还间接体现在文言翻译题中。对于即将步人高考考场的同學们来说,文言实词的复习着实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因为从历年的高考真题来看,考查的范围比较广,要求考生除了熟悉课标规定的120个常用实词的具体含义外,还需拓宽视野,扩大词汇量,并在复杂多变的语境中,努力探寻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规律。我们以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和中国古代文献经典名篇为例,讲解高考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一、借助同义词语推断法。在文言文中,意思相同、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连用,表达同一个意思。考生可以借助常用实词的词义来推断另一个较为生疏实词的词义。

1.“说当时决某狱”判、决同义。决:判,断。(2018年江苏卷)

2.“助书贾鬻书于市”鬻、卖同义。鬻:卖。(2017年江苏卷)

3.“称之不置”弃、置同义。弃:放弃。(2017年江苏卷)

4.“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蠲、免同义。蠲:免除。(2011年江苏卷)

5.“百姓怨望,而海内叛矣”望、怨同义。望:怨恨。(贾谊《过秦论》)

6.“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擢、拔同义。擢:提拔。(李密《陈情表》)

二、借助反义词语推断法。在文言文中,还经常出现意思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连用,表达相反或相对的意思。考生可以借助一个实词的词义来推断另一个实词的词义。

1.“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起、讫相对。讫:止,终结。(2010年全国卷)

2.“岁凶,汝旁诸县多盗”凶、穰相对。凶:歉收的、饥荒的;穰:丰收的。(2004年全国卷)

3.“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忠、佞相对。佞:奸诈、伪善。(2002年全国卷)

4.“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细、大相对。细:小的。(韩愈《进学解》)

5.“治乱之条贯”治、乱相对治:安定;乱:动乱;条贯:规律。(司马迁《屈原列传》)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罚相对。陟:提拔;罚:惩罚。臧、否相对。臧:善;否:恶。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诸葛亮《出师表》)

三、借助成语推断法。成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保留着文言文古雅的词。在文言文阅读中,我们可以借助成语——这个现代社会的活化石来推断文言文实词的词义。

1.“吾亦望汝副其此心”借助成语“名不副实”可以推断出。副:符合。(1995年全国卷)

2.“在官清恪,未尝问私”借助成语“恪尽职守”可以推断出。恪:谨慎而恭敬。(1995年全国卷)

3.“被鹤氅衣”借助成语“被(通披)坚执锐”可以推断出。被:通“披”,穿着。(2013年山东卷)

4.“工丹青”借助成语“工于心计”推断出。工:擅长;丹青:绘画。(2013年江西卷)

5.“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借助成语“求全责备”可以推断出。责:求。(蒲松龄《促织》

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借助成语“形影相吊”可以推断出。吊:安慰。(司马光《资治通鉴》)

四、借助现代汉语推断法。“现代汉语是通晓古代汉语的一个关键……古语与今语是相联系着的,不知今就不能知古,惟其能相互比较,才能由今语以通古语。”(周祖谟)

1.“若行事不允,或妄怒”借助现代汉语词语“公允”可以推断出。允:公平。(1995年全国卷)

2.“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借助现代汉语词语“假使”可以推断出。使:假如。(2014年北京卷)

3.“其平居语言容止”借助现代汉语词语“仪容举止”可以推断出。容止:指动静举止。(2010年江苏高考卷)

4.“意其穴竟于是”借助现代汉语词语“料想”可以推断出。意:料想,考虑。(2013年福建卷)

5.“不治科举文词”借助现代汉语词语“治学”可以推断出。治:研究。(2015年江苏卷)

6.“其发奸適伏如神。”借助现代汉语词语“揭发”可以推断出。发:揭发。(班固《汉书.赵广汉传》)

五、借助古代文化推断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一个民族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德国语言学家威廉·洪堡特早就说过:“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载体,文言和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文化习俗和社会风貌。不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就不能真正理解文言文。

1.“而况于亲炙之者乎?”(2018年江苏卷)

“亲炙”是个古语词。《辞海》:亲炙谓亲身受到教益。《孟子尽心下》:“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朱熹注:“亲近而熏炙之也。”《红楼梦》第一百十五回:“久仰芳名,无由亲炙。”《现代汉语词典》释“亲炙”:直接受到教诲和传授。“炙”属会意字,小篆字形为肉在火上烤。作名词为烤熟的肉。成语有脍炙人口、残羹冷炙。由烤肉推广为一般的烤。由炙烤比喻受熏陶、影响。(陈林森)

2.“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2017年江苏卷)

趋庭:袖手低头,碎步疾行,恭敬地快步走过庭前,以示敬畏。语出《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说话没有依据)。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日:‘未也。‘不学礼,无以立(立身没有准则)。鲤退而学礼。”

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作为典故,“趋庭”“鲤对”“庭对”都指子女接受父亲的教诲。王勃的《滕王阁序》里说“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3.“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黔首:百姓。《说文解字·黑部》说:“黔,黎也。从黑今声。秦谓民为黔首,谓黑色也。”秦诏令称百姓为“黔首”,是由于秦为水德,水德尚黑,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

4.“咸平元年,诏任三司、馆阁职事者丁忧,并令持服。”(《宋史·礼志二八》)

丁忧:遭遇父母的丧事。《尔雅·释诂》:“丁,当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据《尚书·说命上》:“忧,居丧也。”所以,古代的“丁忧”,就是遭逢居丧的意思。

5.“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

6.“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黥,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的刑罰。城旦是秦汉时的一种刑罚名。秦服四年兵役,汉确定其刑期为五年,夜里筑长城,白天防敌寇(站岗)。

六、借助邻词推断法。就是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1.“胥吏有过未尝笞罚”借助相邻词汇“吏”,可以推断。胥:小吏。(2010年重庆卷)

2.“公私赠遗,一无所受”借助相邻词汇“赠”,可以推断。遗:赠送的礼品。(2010年安徽卷)

3.“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借助相邻词汇“击”,可以推断。考:敲打。(苏轼《石钟山记》)

4.“太和中,帝思褚忠孝,下诏褒赞”借助相邻词汇“褒”,可以推断。赞:称赞、颂扬。(陈寿《三国志·许褚传》)

5.“成益愕,急逐趁之”借助相邻词汇“逐”,可以推断。趁:追赶。(蒲松龄《促织》)

6.“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借助相邻词汇“冀”是“希望”的意思,可以推断。幸:希望。(司马迁《屈原列传》)

七、借助具体语境推断法。“一篇文言文是一个整体组织,字、词、句、段是其中的个体成员,处于整体中而发挥应有功能作用。在构成一篇文言文的字、词、句、段中,句、段相对于字词而言可以成为具体的语境。其中,句是文言文中最基础的语境。”(李政《论高中文言文的语言学习》)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要求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1.“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联系句子语境,可以判断。矢:屎。(2016年全国卷)

2.“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联系句子语境,可以判断。除:台阶。(2014年重庆卷)

3.“除知台州”联系句子语境,可以判断。除:拜官授职。(2016年天津卷)

4.“国无道而年谷和熟,天赞之也”联系句子语境,可以判断。赞:辅佐、辅助。(《左传·昭公元年》)

5.“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联系句子语境,可以判断,赞:介绍,告诉。(司马迁《魏公子列传》)

6.“平易近民,民必归之”联系句子语境,可以判断。易:平易,和气。(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

八、借助课文验证法。考纲都以课本为依据,文言文知识点大多来源于教材,考试时,可以借助学过的课文例句加以验证。同时根据所在语境,就很容易推断出文言词的意义。

1.“少而所与亲旧”与:结交。(2010年上海卷)

联系学过的《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与:交好。《六国论》“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

2.“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间:悄悄地,暗中。(2014年重庆卷)

联系学过的《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悄悄地,暗中。

3.“遂受而籍之以归”籍:登记、造册。(2013年北京高考卷)

联系学过的《鸿门宴》“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造册。

4.“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若:你们。(2014年湖北高考卷)

联系学过的《陈涉世家》“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若:你们。

5.“复坐门生斫伤人”坐:因……犯罪。(2012年辽宁高考卷)

联系学过的《晏子使楚》“王日:何坐”/坐:因....犯罪。

当然,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还有:字形推断法(依据字形判断意义)、语音推断法(以声求义)、句子成分分析法(依据词语在句子中的成分判断词性和意义)、句式结构分析法(根据文言句式特点判断词性和意义)等。

猜你喜欢

同义实词词义
祈使句小练
until用法巩固精练
西行学院成语班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掌握文言文阅读中的“实”与“虚”
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实词词义猜想与推断
大少不同
高考文言实词释义的误区与对策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
同义句转换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