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区:“一对一”监督实事不走样
2019-06-22应缤谊陶勤贝王成豪
应缤谊 陶勤贝 王成豪
路桥区人大作为台州市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的试点单位,近年来在注重依法按程序票决实事项目的基础上,更侧重于监督实事项目的实施工作。
在具体实践中,以“一对一认领,全过程监督,满意度测评”等为抓手,通过盯紧“关键小事”的监督,进而促进“民生大事”的落地,扎实书写民生实事人大监督这篇“大文章”。
一对一认领,从“蜻蜓点水”到“军令如山”
严格落实责任,是开展好工作的重要基石。为避免监督工作“蜻蜓点水”“走走过场”,推动2018年民生实事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扎实成效,2018年人代会一结束,路桥区人大常委会就出台《关于建立民生实事项目人大监督小组的通知》,通过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分解任务,明确担当。
人大层面,以“一事一小组”的形式,“一对一”为每个项目匹配建立了一个由常委会领导牵头部署,相关专(工)委具体组织,10名人大基层一线代表全程参与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监督小组。
10个实事项目,10个监督小组,100名人大代表,充实的监督力量拉起了一张庞大的监督网络,为开展民生实事項目全过程监督夯实了基础。
“队伍立起来了,机制也要跟上去。要以区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平台,将10件实事项目按时间、内容分类纳入联络站活动主题,提前一周通知代表,把闭会期间的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常态化制度化,及时把群众呼声向人大、政府传递,充分提升选民对民生实事项目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主任会议上,常委会副主任林金祥提出要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及时反馈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上下联动发挥人大监督合力。
当区人大代表杨凌拿到分配的任务清单时,显得有些诧异,“我对口监督的是‘公厕革命项目,原以为和以前一样大伙去集中视察,转上一圈就完事了,想不到这次进行了任务细化。该项目涉及新建厕所7座、改造提升15座,现在小组成员每人分到2个,看来我不得不‘一对一做好这些公厕的‘贴身盯防了。”
的确,随着监督小组的建立和责任分工,特别是将实事项目监督与代表的日常履职考评相结合,让代表们感到了“压力”。
“截污纳管是好事,我们的民生实事也连续两年票选出类似项目,但目前二级管网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三级管网,管网建设中存在脱节现象,怎么办?”“今年新增的公共停车位,真正能停的有多少?前些年发现把新小区建设的私家地下车位也算进去了,这样‘滥竽充数的情况还有没有?”2018年6月中旬,在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牵头召开的民生实事对口项目部门座谈会上,有基层代表“犀利”发问。
自开展民生实事监督工作以来,这样的座谈会记不清开了多少次,每一次会议都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会解决一些问题。其间,代表们真正把自己摆进了民生实事项目长效监督责任人的位置,更加敢问、敢讲、敢提,短短数月已收集意见建议70多条。
同时,政府层面也以文件形式明确了各项目的牵头领导和责任单位,由分管副区长“一对一”认领具体实施项目,定期听汇报、查问题、促进度,扎实有效地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实施。通过常委会领导、人大工委、代表以及政府四个层面的“一对一”工作机制,不仅让民生实事项目快速实施,也为代表履职创新了载体,使得闭会期间代表活动频率大大提高,代表主体作用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
全过程监督,从“一年两考”到“常态督查”
“看,这是我们本地企业欧路莎赞助的智能马桶,样子很精巧,下水也很利落,接下来还要在其他公厕逐步亮相!”路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官利兵一一介绍。推进“公厕革命”,是路桥区2018年的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实事办得怎么样?效果好不好?2018年8月上旬,路桥区人大常委会开展民生实事项目半年度督查活动,共有50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区人大代表参加。
“我在这附近生活几十年了,原来这里气味很重,光线也差,现在一改造,舒适多了!”区人大代表颜可林忍不住连连赞叹。这座上了“年纪”的公厕就在永安广场边上,由于人流集聚,是城区使用率较高的公厕之一,现在公厕内外不仅没有任何异味,“老公厕”还成了广场上的一道新风景。
“截至7月底,完成新建公厕7座,改造提升16座,已完成为民办实事任务要求。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公厕的外观、设施、服务。此外,还将开发手机APP导厕软件,在老城区基本形成15分钟如厕圈。”实地走访后,官利兵向监督小组成员讲述了“公厕革命”的阶段性成绩和未来规划。代表们在肯定工作的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要完善照明、通风、除臭、环保、公厕路标等配套设施”,“要加强建后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公厕要回归实用,不能单单搞高大上,更要用得上”……
“年中考”和“年末考”是民生实事项目监督的两个重要环节。这次对“公厕革命”的半年度监督考评,即是民生实事项目“一年两考”的一个缩影。
如果说往年的“两考”是民生实事项目监督的“独角戏”,2018年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全过程”监督评估后,“两考”从“独角戏”变成了“重头戏”,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已逐步趋于常态化。
“近年来,人大机关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加上力量有限,如果单单就民生实事进行单项监督,成效肯定大打折扣。”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蒋临说,“所以我考虑,能否将民生实事项目与当年常委会日常监督议题相结合,借力常委会的法定监督措施,才能更有利于实事项目的加快推进。”
2018年以来,路桥区人大常委会探索将常委会、主任会议议题与相关具体实事项目结合起来调研、视察的工作机制。比如,将基本医疗方面的民生实事项目与主任会议听取医共体工作报告结合起来;将实施“三大革命”项目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工作评议结合起来;将交通出行方面项目与主任会议专题听取交警工作结合起来;将全民健身方面项目与听取审议全区文化体育工作结合起来;将环境保护方面项目与河道管理条例执法检查,以及听取水环境整治落实情况报告结合起来。正是通过诸如此类的有机结合,向常委会的法定监督措施借力,在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常态化上发力,不断推动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按期保质完成。
“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一条完整的监督链条,实现精准监督和长效监督,全过程盯好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以实际成效回应群众期盼。”在年中的民生实事项目协调会上,蒋临主任提出要求。
路桥区人大常委会上下紧紧围绕这一要求,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步构建了以“综合协调、定期报告、实时监督、常态联络、科学评估”五大机制为基础的全过程监督评估体系,有效提升了监督成效。同时,各个监督小组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常规+重点”的监督模式,在“现场看进度、集中听汇报、共商议良策”的定期督查基础上,对实施进度慢的项目开展集中视察、约谈政府负责人、现场督办等“硬”监督。代表们边走边看,“望闻问切”一样不落,积极为项目推进建言献策,推动项目实施规范化和法制化。截至2018年底,区政府报告的10件民生实事23个子项目已全部完成,其中有9项超额完成工作目标。全年民生支出达31.72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4.22%。
满意度测评,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
“下面,我宣布2018年民生实事交通出行方面项目完成情况的满意度测评结果:‘满意109票,‘基本满意72票,‘不满意28票,结果为:‘基本满意。”2019年3月1日上午,路桥区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当主持人宣布最后一项测评结果时,在主席台前就座的政府负责人面色紧张。
会前,引用一位政府负责人的话说:“和去年不同,今年的满意度测评是逐项票决,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我们相当有压力。”确实,大多数地方为了稳妥起见,往往会在常委会会议上对当年实事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即使在人代会上进行测评,也通常采用所有项目“打包测评”,以减少不可控的风险。
但在路桥区人大常委会代表与选举任免工委主任梁祚青的眼里,这并不存在什么风险,“从去年起,我们就开始在人代会上听取审议区政府关于上一年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和当年项目征集情况,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还轮流到各代表团参与审议,听取代表意见,答复代表询问。我想,只要真正把项目实施到位了,代表自然会作出公正的评价,无需担心。”
区人大代表罗永增一直对养老事业非常关心,对于2018年民生实事之一的“每个镇(街道)创建示范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个以上”项目尤其关注。“我给政府投了个满意票。”罗永增直言不讳,“居家养老一直是个大难题,据我了解,政府在这方面动足了脑筋,新桥镇金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开展了日托模式让老人‘老有所乐;横街镇的天赐湖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80岁以上老人均可免费吃饭,让老人‘老有所养。政府还引进了杭州健康社区服务中心和杭州钱江养老服务中心,在全区多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立了托管模式,努力打通居家养老的‘最后一公里,我必须点赞。”
相比在常委会会议上进行满意度测评,人代会上测评按照无记名投票方式,一人一票,测评结果当场宣布并向社会公开,尤其是将原先的“打包票決”“一揽子通过”,变为每个项目逐项进行表决,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大大提高,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轻轻一票重千钧,满意度测评给政府无形中加大了压力,督促政府拿出更大的决心、更实在的举措推动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对代表来说,也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真正完成了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
“下阶段,除了满意度测评,我们还将探索完善‘回头看制度,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不断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生效,让群众共享实事成果。”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蒋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