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节日改革的成效
2019-06-22周施廷
关键词:节日改革,宗教改革,资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9)09-0063-05
一、节日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在中世纪欧洲社会生活中,除了一些特殊的节日外,大部分的节日都带有宗教性质,现在普遍使用的“假日”(holiday)一词,实际上来自于古英语中的“宗教节日”(holy day)。①
宗教节日包括圣徒日、圣诞节和复活节等节日和庆典,为耶稣和圣徒的纪念日。②天主教传统认为卓越的基督徒能够入圣,经教廷“封圣”后,可以成为圣徒,圣徒可以与上帝交通,还能够为人化灾求福,因此要对他们礼拜。中世纪人们继承了这个传统,在特定日子里举行仪式,纪念圣徒,开始成为节日。③后来,随着圣徒的数量不断增多,圣徒的纪念日也不断增多。慶典举行的时间通常很长,常会延续7至8天。两者相加,出现了宗教节日侵蚀工作日的现象。一年之中有1/3的时间都在放假。由于宗教节日的重要性高于工作日,就有一年之内工作日不得超过126天的规定。每年除了52个星期天外,还有40个圣徒日和多达30个的教会庆典。譬如在1300年,法国的蒙彼利埃(Montpellier)一年里有133天在放假,其中包括了星期天。④
连绵不断的宗教节日影响农民播种收割、建筑房屋和运输易腐烂货物等生产活动,也打乱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节奏。大量的节日,不仅使生产力低下,利润减少,人民的收入相应降低,也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节日泛滥对资本家影响非常巨大,因为在节日期间,他们也必须向工人发放工资。过节还常常带来骚乱。有人这样抱怨:本来假日是为举行宗教仪式而设,却常被人利用来饮酒作乐。到处骚乱不断,甚至连神职人员也无法坚守品格。⑤
宗教庆典带来的影响则更为严重。在庆典期间经常会在城市里面或者外面的郊区举行盛大的庙会,假期为三天,庆典的时间可长达八天,一般在五旬节(Penecost)举行,时间为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之间。⑥这段时间气候宜人,特别适合举办活动,但热闹的庆祝活动常常带来酗酒、暴食、赌博、懒散和其他不当行为发生。
莫根多夫(M?觟geldorf)是纽伦堡附近的一个小乡村,每年的莫根多夫教会庆典都非常受欢迎,吸引了一半以上的纽伦堡市民前来参加。如前所说,庆典在五旬节期间举行,这个庆典最大的魅力在于:纽伦堡实行禁酒令,在城市一里之内不得制造白兰地酒,而当时特别流行将白兰地酒和葡萄酒混合饮用。所以距离纽伦堡不近不远的莫根多夫就成为了纽伦堡市民喜欢的去处,即使在平日,他们也经常往莫根多夫跑。①由于情况实在过于严重,纽伦堡市政府只好在1524年2月宣布:“叫那些莫根多夫的僧侣把酒桶的阀门拧上,否则桶底会被敲碎!”②
莫根多夫宗教庆典场景,被当时的一幅木刻版画很好地记录了下来。③这幅版画由德国纽伦堡(Nürnberg)画家塞巴德·贝海姆(Sebald Beham)在1520—1530年代绘制,名称是“卡密斯版画”(Kermis print)的系列版画。“Kermis”是荷兰语,由“kerk”(教会)和“mis”(弥撒)两部分组成,意思是“教会举办的活动或者圣徒的庆典”。这也是15世纪、16世纪德意志最受欢迎的庆典活动。④塞巴德·贝海姆是德意志著名画家阿尔伯特·丢勒(Albrecht Dürer)的学生,曾经在丢勒的作坊里跟随他学习。
这套系列版画的第一幅画名为《莫根多夫的教会庆典》(Der Kirchweih zu M?觟geldorf),⑤画面左边是一个砖木结构的典型德意志乡村房子,屋顶有茅草覆盖,上面还悬挂有一个酒馆的标志。酒馆小屋的旁边摆放了一条长桌子,七男二女坐在长凳上畅饮,通过他们的服饰,可以知道其中包括农民、市民和贵族。其中一个男人已经喝得太多,低头扶着椅子正在呕吐,而在他旁边,画家巧妙的画上一只猪,寓意他像猪一样暴饮暴食。画面上方附有文字解释,由纽伦堡鞋匠诗人汉斯·萨克斯(Hans Sachs)所写。在第一段,他先介绍前往莫根多夫的原因:“有一天,我前往参加教堂周年纪念庆典(kirchweih),在莫根多夫,我看到农民们坐在一个大酒馆里,狂饮作乐。”⑥接着告诉观众,在长桌上摆放有牛犊的头、胃、内脏、血肠、烤猪肉和酸奶,足够大家随便食用和呕吐。有趣的是,画面中的人物都有名有姓,譬如“来自普滕施泰因(Potenstein)的蠢驴穆勒(Miller)是桌上的大酒鬼,他和格瑞特·梅耶(Gretel Mayer)一起找吃的,待她吃噎住的时候,把她一把搂过来”。⑦在系列版画的其他几幅画中,还可以看到人们喝醉后的各种窘态:有人像动物一样的手舞足蹈地跳起舞来,有人则醉倒在地不断地呕吐。⑧
过多的宗教节日和宗教庆典,造成生产停滞,酗酒闹事。在庄严的宗教庆典光彩中,隐藏着富人的贪婪,穷人的辛酸和虔诚信徒的无奈。既有如此弊端,宗教改革运动爆发后,对假日进行改革也被提上了日程。
二、节日改革的内容和成效
早在16世纪初期,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便已提出:“所有的宗教节日应当被废除,如果想保存部分重要节日的话,可以把它们与星期天合并,或者只是在早晨进行庆祝,剩余的时期可以继续工作。”①路德是“因信称义”的信奉者,他区分了“上帝之国”和“人的王国”,认为在人的王国里,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工作乃是荣耀上帝的天职。路德也否定了人能够超凡入圣的说法:路德派中没有圣徒,自然也就没有专门为纪念圣徒而设立的宗教节日。①
路德这种简化宗教节日的思想,与城市政府的想法不谋而合。早在宗教改革之前,纽伦堡市政府便已意识到,庆典中的不当行为会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和问题,其中市民酗酒的情况非常严重。混乱的情况不仅仅发生在纽伦堡,在其他城市也比目皆是。这是由于当时的工作时间安排不当,人民的工作压力极大,所以每到节日缺乏控制,便引发混乱。
宗教节日占去了许多工作时间,只得靠平时增加人们的劳动时间来加以弥补。在16世纪,工作时间是根据日落的时间规定的。所以夏天的工作时间较长,冬天较短,最短需要工作7个小时,最长的工作时间是13个小时。除了宗教节日以外,每个星期需要工作6天,所以从夏天到冬天,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②这样一种高强度的工作安排促使了人民在节日的时候肆意狂欢,释放压力。很明显,必须减少宗教节日,调整工时,张弛有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不足、劳动效率不高的状况。
路德对宗教庆典中人们的表现提出尖锐批评:人们参加庆典,并不是出于虔诚的缘故,而是以节日为名,利用假期来喝酒、赌博、偷懒和做其他犯罪的事情,以至于人们节日里的表现,“激怒基督上帝比别日还甚”。结果,人们不仅无法荣耀上帝,反倒更加堕落。③这也符合路德在《论善功》中所说的:“所有掌权的,在这时代,特别在这国内,有三件特别的工作可做。第一件工作是要禁止可怕的贪食和醉酒,这不仅是因为过度,也是因为浪费。”④路德还看到人们在宗教节日的时候不圣洁,在平常的工作日反倒很圣洁。路德得出结论:教会定下了许多宗教节日,不但没有荣耀上帝和圣徒,反倒大大的侮辱了他们。路德指出:
如果他們真的尊敬圣徒的话,倒不如把圣徒日变成工作日。除了在精神上造成伤害之外,这些宗教节日还会在两个方面对普通人造成物质损失:第一,他忽略了自己工作,而且比平常花费了更多的钱;第二,他把身体变得虚弱,使自己更不适合工作。这种情况每天都在发生,然而没有人试图改善它。人们不应该考虑教皇是否设立了这些节日……每个城市、市政府和世俗权威都有权力,不需要教皇或主教的知情和同意,把这些既违背上帝又对人们的身体和灵魂造成伤害的节日废除。⑤
在路德与市政府的通力合作下,节日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在纽伦堡,市政当局认为过多的节日,只会增加麻烦和花费,而无助于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反之,取消大量的宗教节日,不仅帮助人们节省大量的节日开销,也增加市民的工作时间,对城市长远的发展大有裨益。
另一方面,随着工商业生活的不断发展,职责(Amt)的概念也益发得到重视,路德在1523年的《论世俗权力》中,创造性地对“天职”(Beruf)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把个人的职责拔高到信仰的高度,要以服侍上帝的心态来虔诚地完成工作任务,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职和职责”。⑥同时路德还鼓励人们发挥自己的能力,寻找适合的工作岗位:“因此,如果你看到缺乏刽子手、法庭官员、法官领主或者诸侯,而你又恰好具备必要的能力,那你就应该提供服务和寻找职位,这样有迫切需要的世俗权威,就不会遭到蔑视、失去权力或者无法运作。”⑦
在路德的支持下,纽伦堡市政府在宣布宗教改革后随即推动节日改革。由于路德反对圣徒神圣性的观点,大量的圣徒日也被取消,连同耶稣受难日(Good Friday)的表演、私人的弥撒和圣体节(Corpus Christi)的游行也一并禁止。最后,宗教节日只包括星期日、圣诞节、复活节、耶稣升天节,五旬节和与贞女有关的三个节日。而附近的村庄也在纽伦堡市政府的带动下,纷纷调整了节日的安排。①不久,纽伦堡市政府还颁布了新的日历,他们对此的解释是:“许多宗教节日……导致对上帝的神圣之言的极大地不敬,渎神之语、喝醉酒、愤怒、淫欲、通奸、冲突、误杀、打架和其他一些公开的罪恶行为。”②在新日历中,传统天主教规定的49个宗教节日被大幅度削减,只保留了18个节日,也就是说,只有37%的天主教节日得到保留。而且市政府在改革的时候还考虑到人民的需要,允许城市工人自己决定是否在假日期间休假。③
三、国家的纪念日
新教节日改革的另一项内容,是建立国家的纪念节日,这在同时代的英格兰得到贯彻。正如路德在1523年的《论世俗的权力》中明确指出的,每个人都应该等待他的天职和工作。④身为世俗统治者,有义务也有责任帮助人民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和强调劳动的重要性,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这也是新教的基本精神。天主教颁布的宗教日历由于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而需要进行调整,过多的圣徒日、宗教活动和庆典对16世纪的新兴资产阶级来说,是亟待取缔的对象。
在16世纪早期,英格兰有许多宗教节日、庆典和圣徒日,每年按照基督教的周期举行季节性的庆祝活动。譬如仲夏节(Midsummer Day)被命名为圣约翰节(St. Johns Day),也就是说,一般的节日也与宗教紧密相连。⑤所以,英格兰的日历基本上与其他罗马天主教地区保持一致。但是,英格兰皇家周年纪念日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譬如,在国王亨利八世统治时期,英法百年战争中打败法国的“阿根克日”(Agincourt Day,1415年10月25日)没有被定为纪念日,而国王加冕的日子也没有特殊活动。⑥当亨利八世于1536年进行英格兰宗教改革后,他便开始限制宗教节日的天数,一方面把日历“去节日化”。另一方面希望能够恢复正常的工作节奏。与德意志新教地区节日改革不同的是,英格兰还保留了部分圣徒的节日,除了圣母纪念、耶稣诞生、复活节和其他一些被认为是必要的节日,剩余的节日一概被取消。⑦
到了爱德华六世在位期间,议会在1552年又重新恢复部分被取消的宗教节日,留下27个宗教节日和52个星期天,指定用来做祷告和进行礼拜活动。数年之后,在《公祷书》(Book of Common Prayer)中,宗教节日开始以红色字母标出,“红字母日”现在也成为“假日”的标记。⑧随后在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间,1559年颁布的第三版《公祷书》⑨中,从第1页开始便是一份细致到每天的日历,每月1页,共有12页。⑩举例说明,在第一页上,标题是“1月有31天”,下面竖行是每天的日子,横列是备注和早祷和晚祷的栏目,特殊日子是红色字母,譬如1月6日旁边有红色说明是“主显节”(Epiphany),12月25日圣诞节也是红色。{11}宗教节日的数量被限制在27天(除了星期天),相较宗教改革之前的125天有了大幅度的削减。同时,传统的基督教日历也在根本意义上发生了剧烈转变:“时间”的节奏不再随着耶稣和圣徒的脚步滴答作响,而要以国家和人民为核心;“节日”是用来纪念英格兰的新教君主和国家教会在危难中获得拯救的重要时刻。纽约州立大学大卫·克雷西教授指出:“除了要规范工作和礼拜的时间,英格兰的日历还要提醒人们注意国家的独特性、上帝的恩典,以及英格兰在宗教和王朝延续上的好运气。”①
随着王权的进一步加强,伊丽莎白女王开始鼓励人民在女王继位日(11月17日)进行祷告和举办庆典。②在1559年的《公祷书》上,11月17日的日子旁边有红色字体说明是“女王继位日”(Imt. Reg. Eliza),而且字样和其他宗教节日所使用的哥特体有所不同,采用的是更加现代的字体。③数年之后,庆典发展成为国民纪念日,伴随着教堂钟声的响起,一年一度的“女王节”(St. Elizabeths day)庆祝活动宣告着英格兰的命运,将在女王的领导下迈入一个新的篇章,王权也成为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主导力量。这样的国家纪念日,在欧洲大陆上尚属首例。④隆重而又庄严的庆典活动,既取代了以往宗教节日的庆祝仪式,也为“女王加冕”这一事件赋予更为神圣的含义。在1588年英西战争取胜后,伊丽莎白女王在国内的声望达到顶峰,一些教区甚至在女王的生日那天(9月7日)举行庆典,在诺维奇(Norwich)和索尔兹伯里(Salisbury)地区,更是每年举行活动庆祝“胜利日”。在三场活动中,教堂均会敲响钟声。⑤
四、总结
宗教改革过后,宗教节日的减少不但有助于规范人民的工作时间并减少无谓的花销,同时,在宗教庆典举办期间发生的不当行为也得以遏止。在马丁·路德眼里,履行天职劳动是上帝安排的一项任务,每个人都要认真勤勉并忠实履践,不应缺乏节制地奢侈浪费。对执政者来说,减少不必要的宗教节日,更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和发展资本主义,对建设城市和国家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新教反对圣徒崇拜,认为其缺乏圣经依据的观点,也进一步延伸到反对设立宗教节日进行纪念活动。⑥因此,在宗教改革运动发生后,无论是德意志,还是英格兰,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节日的天数。其中伊丽莎白女王更是赋予节日全新的含义,让“宗教节日”转变成为“国家节日”,节日和假日的含义也被进一步区分开来。盛大的国家庆典,既满足了人民需要娱乐的需求,也让女王的形象得到进一步的丰满和提升。因此,在节日改革的过程中,王权和人民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在激发爱国主义的同时,也成功地帮助新教君主塑造出符合国家需求的政治文化。
【作者简介】周施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王湉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