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玉米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

2016-12-01岳红远

智富时代 2016年12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玉米

岳红远

【摘 要】阿图洛·瓦尔曼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着迷于玉米背后的故事,它的起源就像是一个谜团,向世界的蔓延也多少有些传奇性,从受人歧视的穷人的口粮到现代西方农产品中的王者,玉米征服世界的历史过程令人叹为观止。在《玉米与资本主义》这本书中,正如阿图洛·瓦尔曼所说,玉米的集团化生产也也意味着资本的增值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着农业上的动力,生产和生长在这里获得了统一。描述玉米在社会进程和世界历史大潮流中所扮演的角色,探究资本主义发展的轨迹,得出资本主义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发展模式的结论,并想象未来的乌托邦。在玉米这部悲喜剧里,我们探寻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

【关键词】瓦尔曼;玉米;资本主义

从繁华商业街的路边摊到到浪漫电影院里面的专属柜台,从作为农村饭桌上馒头旁边的陪衬到豪华酒楼里精致的窝头,此外还有玉米糖、玉米饼等令人喜爱的甜食。这一切说明玉米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们,从而我们记忆的最初时刻起,它就以百变的形态充斥着我们的眼球。但是,它从以往粗糙的玉米粥到如今奶香的爆米花完成了一种转变。正如西敏司《甜与权力》里面所描述的甘蔗的生命过程,物所具有的这种生命的活力是社会所赋予的。玉米的经历与蔗糖不同,玉米是作为一个味道不好、为人不齿的“杂种”起家,与此相比,甘蔗倒是光鲜亮丽许多,它从一开始就是“贵族”,是欧洲那些皇室大臣的珍宝,甚至一度被作为赏赐给予那些有功之人。玉米是一种由下而上的过程,甘蔗则是相反。但无论如何,二者都是在资本主义体系下经历了起伏的过程,物本身也在发生变化,以往我们是否只捕捉到那种定格点而忽视其变化性,这种定格点和变化性应当如何把握?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玉米本身作为给人提供基本营养食物的身份也早已发生改变,从偏僻贫穷的农村进入繁华的都市,并能够成为都市文化的一部分。玉米所代表贫穷文化的符号,这种耻辱的名声也正在消失。这一切都不是自发的,而是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追求物的多样性,玉米的原初状态也逐渐被人们所遗忘。我们对于物的把握应当和物的生命本身一样,也是一种动态的追求,而不是静止的放在放大镜下的观察。

一、玉米在资本主义中的历史演变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捕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接踵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美洲植物是世界的宝藏,这些植物在当今世界秩序的确立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因为这些宝藏的发现而既得的利益并不属于它的拥有者——美洲土著人,相反,这些土著人却沦为这些宝藏的奴隶,而那些强盗或者入侵者也通过资本对他们进行剥削和压迫。

当欧洲的“异己”第一次踏上美洲这块神秘的土地时,是玉米使这些殖民者摆脱了死亡的威胁。这些欧洲殖民者开始大肆地扩张自己的领土,这些土地的每一寸都浸润着美洲土著的鲜血。土地的增加意味着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多,于是,罪恶的黑奴贸易成为弥补这一缺陷的方式。玉米则成为种植园里奴隶的主食,也成为他们反抗种植园主的一种武器。南北战争爆发后,南方陷入经济沼泽而一蹶不振,北方的工业化却如火如荼,玉米及其他作物的种植代替极需劳动力的棉花生产,导致南方乡村的许多劳动力进入工场,美国的工业化迅速发展。如今玉米生产是美国重要的粮食生产,也是美国实现霸权的一种手段。美国的农业是追求资本最大化的商业,在很大程度上它输出的是含有更多政治意味的商品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食物,印第安人不明白成本、价格、相对优势都依赖于权力和垄断,所以他们只能残喘在保护区里。但是,美国现如今的这种农业模式是真正值得被模仿,被学习的完美的农业模式吗?中国的农业和土地政策是不是应该向往这种自由化商业耕作模式,资本主义的历史会告诉我们答案,毕竟在考虑完政治和权利之后,还要考虑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

15世纪中期以后,给非洲留下深刻印记的奴隶贸易逐渐盛行,玉米也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到来生长到非洲大陆的土地上,在这种大环境下开始自己的表演。玉米是奴隶贸易中的主要食物,它保证了为资本主义输出大量劳动力,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不能说没有玉米黑奴贸易就不会发生,其实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法则但不是正常的法则,若没有玉米也还会出现其他的食物来代替玉米,这就好像说没有华盛顿、富兰克林等人美国就不会独立一样。

在殖民非洲过程中,玉米成为劳苦大众的救命稻草,黑人和玉米一样成为“歧视下的可怜虫”,背负着穷困的耻辱。由于玉米既是非洲劳动人民的一日三餐,又是商品,因此它成为反抗殖民管理巨大压力的力量源泉。“玉米在这里意味着正义:也许它本来意欲满足欧洲人利益的工具,最终却成为了农民反抗殖民统治的秘密武器。”非洲独立后,各国开始实现自己的复兴梦,开始引进欧美的农业技术和模式,但大部分都成为了泡影,为这些失败最终买单的还是非洲最贫苦的农民,玉米也只能勉强维持他们的生命。表面上看起来非洲独立了,赢得了自由,而实际上还是生活在西方的另一种殖民中,只是一种升级版的殖民手段,它更加高明、隐蔽。所以,非洲真正的独立道路在于改善本国的小生产者和政府的关系,以及在现今国际环境中的地位。

二、对玉米历史的分析

笔者认为我们心中的乌托邦就是对自由的终极追求,摆脱外界政治和经济的束缚,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资本主义体制表面上吹嘘自由主义,而背后却是坚实的政治铁腕,如果缺少政治的支持,西方资本主义所鼓吹的那些相对优势、尖端科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效率就不会出现。政治与经济总是密不可分,只不过是孰轻孰重罢了。然而,关于摆脱束缚,创造自由的议题,伟大的卡尔·波兰尼早有论述。“于是认识社会便是自由的终结,抑或自由的重生……只要人们仍忠于其为全人类创造更多自由的任务,他就无需担心权力或计划会变成自由的障碍,并因其工具性而摧毁他所建构的自由。这就是在复杂社会中自由的意义,它赋予我们渴望的安定感。”

所以,资本主义是第一世界的遗产,它的那一套东西是“有钱人”才能够玩得转的东西,对于第三世界的人民来说,我们要建造属于自己的乌托邦,即使它不能够实现,我们对它的追求也能让我们离这种美好更进一步。作者所描绘的乌托邦的图景是这样的:“把未来握在手中,用多元化与和睦,用应该被保留的、优化的和我们更了解的东西建设未来。”我们中国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当前社会发展中也遇到很多问题,有的学者提议我们要学习西方的自由、民主等,但是这些东西我们熟悉么?适合于我们么?盲目地模仿带来的只有底层人民的灾难。或许,会批评笔者论断比较保守,但是中国的文化传统深厚,这种熟悉的历史是我们制定政策或者改革时所必须要考虑进去的,否则就是对历史的背叛。

【参考文献】

[1]阿图洛·瓦尔曼,《玉米与资本主义——一个实现了全球霸权的植物杂种的故事》,谷晓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2]卡尔·马克思:《资本论》,郭大力、王亚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

[3]卡尔·波兰尼,《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黄树民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玉米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收玉米啦!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青年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方法的再检视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历史使命的终结?——在资本主义危机中思考女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上)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