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州:以实效彰显担当

2019-06-22

浙江人大 2019年5期
关键词:台州市台州人大常委会

台州是我国东南沿海历史名城,是股份合作经济的发源地,更是一片敢冒险、有硬气、善创造、崇务实的热土。

这一切,在台州历史文化、人文精神中可见一斑,在台州市各级人大的履职中亦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18年为民圆一个“美丽台州”梦,测评时敢于说“不”,还是在街道议政会、代表联络站、民生实事项目和代表建议督办等各项工作中,都处处彰显了台州市各级人大敢作敢为敢担当,务实履职见“真章”。

台州,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全国最具幸福感的十大城市之一。除此之外,这座滨海城市还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可十几年前的今天,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作为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台州经济曾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期。随之而来,水质變差,空气变臭,生态环境整体恶化。

从那时起,台州人民就有一个“美丽台州”的梦想。

2001年3月,台州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全面开展河道疏浚整治的决议》,迈出了市人大监督治水、治污的第一步。

继而,监督治气、治固废、护市容……10多年来,台州市人大常委会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用实际行动为民圆一个“美丽台州”梦。

治水——“十年磨一剑”的韧性监督

监督治水非一日之功,也绝非简单的重复。从台州市二届人大启动“督水”计划开始,这项工作就成了该市历届人大的“必修课”,同一个监督主题,不同的监督重点,不同的监督方式,几乎年年被列入台州市人大年度监督计划。

据有关记录,1999年之前,台州河道水质能达到三类水标准;到了2002年,水环境迅速恶化,河道水质处于五类水标准;2004年、2005年,很多河道水质变成劣五类水,甚至出现了黑臭河。

随着水质日渐变差,群众治水呼声渐起,台州市人大常委会2001年拉开了督水的序幕。台州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全面开展河道疏浚整治的决议》,台州也成了全省第一个提出水环境整治的设区的市。

2006年6月,台州市三届人大又根据代表意见作出了第二个治水决议——《关于全面开展水环境整治的决议》,明确提出五年目标和任务,要求市政府切实抓好水环境综合整治,遏制水环境污染严重恶化的态势。

到2011年,经过十年整治,台州市区主要河道黑臭问题得到了解决,但仍未实现整治目标。鉴于此,当年8月25日,台州市四届人大常委会首次就水环境整治工作启动专题询问。

“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悉数到场,市长和两位副市长‘领衔坐在‘应询席的上首位置,10余个组成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到场,三个半小时的询问会,20多个问题,涉及水系畅通、截污减排、生态修复、加强执法等方方面面。”对于这个画面,台州市人大常委会的许多“老人大”仍印象深刻。同年,市政府出台了《“铁腕治水大会战”实施方案》,一场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纪律”实施的“铁腕治水大会战”揭幕。

而让“老人大”们印象更深刻的,还是2012年的那次满意度测评,这也着实给台州市政府部门敲响了警钟!

2012年6月20日至21日,台州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对上一年度治水专题询问会的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了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参加会议的32位常委会组成人员中,18人投了“基本满意”,“不满意”的14票,“满意”的则为0票,最终测评结果为“不满意”。这也是台州人大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一次“不满意”测评。

又隔5年,这也是台州市人大督水的第四个“五年”。2016年10月27日,台州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组织了第二次“问水”,现场18个问题,再次“考问”水环境整治工作。“建设水清岸绿景美的山海水城,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这就是政府的重要奋斗目标。我们要勇于担当、不辱使命、只争朝夕,切实加大治水工作力度,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询问会上,时任台州市市长张兵这样表态,台州的治水工作再次“加码”。

从台州的率先提出,到全省的上下联动,全省治水工作迎来了黄金期,而台州的治水工作也到了决战决胜时刻。

刚换届不久,台州市五届人大就接过“督水”的接力棒。2017年4月21日,台州市人大办下发通知部署开展“剿灭劣V类水 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全市80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投身治水行动,开启了一场“以人民的名义”保水、护水的战斗,将全市的治水工作推向高潮。

为提高监督实效,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发了实时监督“神器”——监督治水APP,从监督到反馈实现了“秒速”。监督治水APP的应用,将台州市的8000多名代表“化整为零”,每位代表就是一个监督“触角”,实时反馈各地水环境状况,真正实现了治水监督的“无死角”“全天候”。

2018年8月,台州市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继续听取水环境整治工作落实情况汇报。“铁腕治水,更要科学治水。保持强势性工作措施的同时,还要引进科学性、制度性措施,注重标本兼治,建立治水长效机制。”对于新时期的治水工作,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元茂荣有着更高的期待。他还要求将人大督水的“韧劲”体现在人大日常监督工作上,让“韧性”监督常态化。

整整18年,台州市人大监督治水从未停歇!2018年,台州捧回全省“五水共治”工作最高奖项“大禹鼎”,并成为全国首批无黑臭水体城市。

如今的台州湾,再现“潺潺清水入河湾,鱼翔浅底白鹭飞”的美丽画卷。

治气——“除恶务尽”的硬气监督

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十,“台州蓝”成为对外的金名片!这对于经历过“臭气袭城”的台州市民来说,真是有点喜出望外。

若将时光轴拨回十年前,打开台州“19楼”网上论坛,常能看到网友纷纷吐槽台州化工臭气污染问题,往往是一个帖子发出去,跟帖的长达好几页,群力声讨化工恶臭。在当时,台州已是全国重要的化学原料药及成药的生产基地,这一庞大的产业在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和有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主城区空气污染的“头号公敌”。

2010年8月,台州市委三届十四次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解决化工恶臭问题。

2011年4月,在台州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潘通天等13位代表提出了《关于让台州主城区彻底告别化工臭气的建议》,要求市区两级政府加大整治力度,加快医化园区企业的转型升级,力求环保工作与工业发展和谐共进,还市民一个清新干净的城市环境。当年,该建议被列为市人大常委会年度重点督办建议之一。

次年,台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了椒江医化园区整治情况。审议中,就有委员坦言,整治工作对于医化企业和财政收入来说都是真正的“割肉”,一方面损失固定资产10多亿元,另一方面还要补助扶持资金8个亿,在当时经济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个别领导和企业主对整治工作思想上有松动,这一点要引起高度重视。

告别恶臭是底线,也是红线!从2011年开始,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就此开展检查视察,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作出审议意见,督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为彻底告别恶臭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手段。

如果说监督治水靠的是一种“韧劲”,那么监督“治气”就少不了监督的“硬气”。“整治必须要到位,设备要拆除干净,坚决防止死灰复燃。”“椒江的医化产业整治已经做出了榜样,黄岩江口和临海川南医化园区也要迎头赶上,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在2014年2月25日的台州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委员们再次提出意见建议。

随着一大批落后产能的退出,台州空气质量明显提升。从2016年1月开始,台州又实行特定区域大气恶臭预警应急联动机制,实施医化企业特别預警方案,进一步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控。

一边是治理发力,一边是监督收紧,好空气如约而至。从“屏住”呼吸到“放心”呼吸,台州市以刮骨疗伤的决心,再一次完成了环境治理进程中的一次自我革命。

2018年8月27日,台州市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再次听取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情况汇报。不过,与过去的怨声载道不同,与会人员更多的是肯定与期待:希望“台州蓝”常驻。

从2018年起,台州市、县(市、区)人大全面落实环境报告制度,监督环境保护工作将成为台州市各级人大每年的“必修课”。

“宁舍GDP,也要好空气!”成为推动台州空气质量治理工作的一句座右铭,更是践行“两山”理论的台州实践。

治固废——“立足未来”的前瞻监督

2017年底,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全面决胜”“到2020年设区市全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垃圾治理工作目标。

对于这场已经来临的“垃圾革命”,台州是否已准备好了?2018年初,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进多次带领调研组实地调研、会议座谈,深入了解市区垃圾分类及处理能力建设情况,还先后赴宁波、杭州、衢州、北京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

其实,早在2014年,台州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就已经启动,试点工作也已在几个小区进行,但实质性的垃圾分类尚未开始,在社会氛围营造、终端处置能力建设、工作体系构建、保障措施跟进等方面与先进地区差距较大。

如何发挥后发优势,打赢这场“垃圾”革命的硬仗?2018年4月25日,一场关于垃圾分类和处理的专题询问会如期召开。“对照省里的目标,我市做了哪些准备?下一步工作重点在哪里?2018年要实现哪些目标?”询问会一开始,台州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董服标就抛出了一连串问题,委员们也随之接连发问,既瞄准顶层设计,更直击终端处理能力。

2018年5月中旬开始,台州市人大又紧接着开展固废“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检查小组兵分八路赶赴9个县(市、区)进行实地检查,询问会上的“16个问题”落实情况成了检查重点。2018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专题审议了执法检查报告。根据计划,今年上半年市政府将向市人大书面反馈审议意见处理情况。

在人大的推动下,台州的“垃圾革命”驶入快车道,市政府陆续落实询问会相关工作清单,将垃圾分类工作从“点”向“面”推开。按照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台州市将投入67.7亿元,建设38座垃圾处理设施,至2019年,实现各类垃圾“全量处理、统筹运营”和生活垃圾分类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美丽台州”如今已成效初显,如何让这份“美丽”常在,是当下必须思考的问题。台州市人大给出的答案是:行使好“监督权”+“立法权”,不仅要管住当前,更要着眼长远,用法律的刚性保护生态环境,守住台州的绿水青山。

自2015年拥有立法权后,台州市人大常委会立的“首法”便与环境卫生有关。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精打细磨,经历了40多场调研会、座谈会、征求意见会,吸收了500多条意见、建议后,《台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于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以高质量立法护航“美丽台州”建设,按照成熟一个出台一个的思路,台州市人大将逐步为“美丽台州”织起一张严密的“法律保护网”。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快速推进,垃圾分类强制性和惩罚性措施不够健全等问题逐渐暴露,生活垃圾分类立法工作也已势在必行。”元茂荣表示,建设“美丽台州”是台州人民多年的夙愿,也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人大责无旁贷,不仅要监督助推好,更要立法保护好。

今年6月,台州市人大常委会还将组织开展“美丽台州建设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11月份将视察重大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猜你喜欢

台州市台州人大常委会
高邑县人大常委会 组织召开常委会主任与“三长”联席会议
黏黏花
本刊2017年第二季度稿件刊用情况
台州远洲墅
浙江省台州中学语文组
防风林莫名枯死,引出一起重大环保案 台州市路桥区金清“7·15”废酸倾倒案告破
“乞丐王”——记感动台州十大人物之一王曰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