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体育学方法论的相关问题研究
2019-06-22李根张建华
李根 张建华
摘 要:学界近年来对比较体育学研究方法论的问题缺乏必要的讨论。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较体育学研究方法论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可比较性、跨文化性与跨学科性是比较体育学研究的3大特点。比较体育学研究具有创造知识价值与政策参考价值,形成了宏观与微观研究并重的研究取向。其分析层面不断拓宽,强调研究对象和数据及资料的可比性。横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与因素分析法是比较体育学研究的特色方法。比较体育学的研究方法应针对不同的具体研究问题选取适宜的研究方法。比较体育学是否具有独立的学科地位和存在价值,不能取决于它是否具有独立的、特有的研究方法,而其研究领域、范畴及理论视角,才是其作为独立分支学科的生命力所在。
关键词:比较体育;比较方法论;比较体育学;研究领域;研究范畴
中图分类号:G 80-05 学科代码:04030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a lack of necessary discussion about the methodology of comparative physical education research.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ed issues of comparative physical education research. Comparative, intercultur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are the three basic features of comparative physical education research. The research of comparative physical education has the value of creating knowledge and policy reference, and forms the research orientation of paying equal attention to macro and micro researc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analytical units, the emphasis on the comparability of research objects and data are also issues that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he methods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mparison and factor analysis are the characteristic methods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search. The independent discipline status of comparative physical education is not depending on whether it has an independent and unique research method. The research field, category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re its vitality as an independent branch discipline.
Keywords:comparative physical education; comparative method; comparative physical education; research field; research category
在體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比较体育学的研究和学科建设一直是重要的议题。就其渊源来说,比较体育研究的历史相当悠久,可以追溯到18世纪[1]。进入20世纪之后,在国际上有关比较体育的研究开始涌现,192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完成了第1篇比较体育的博士论文,国际上一些院校也开始开设比较体育学的课程。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性的比较体育研讨会开始举办,随后国际比较体育学会也得以成立[2]。可以说,与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等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相比,比较体育学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影响力。
我国比较体育学的学科建设与研究则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起初以借鉴别国的研究为主。到90年代中期,我国的比较体育学发展经历了短暂的高潮,出版了不少研究成果,相关研讨会和课程也得到普遍开展。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关于比较体育学的讨论逐渐减少,学界的关注程度也呈现下滑态势。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针对比较体育学的讨论不再激烈,但是具有比较性的体育研究却较为丰富,在学校体育发展、体育体制建设、体育文化阐释、竞技体育发展等各类议题的讨论中,都有不少基于比较视角的研究出现[3]。在这种比较体育研究广泛兴盛,而比较体育学相对式微的情况下,有学者指出我国现今的比较体育研究存在“错误观念预设”,“无目的性比较”“无可比性比较”“非同质性比较”“带偏见性比较”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4]。而针对比较体育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方法论相关问题缺乏讨论,这是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同时,比较体育学相关的本科、研究生课程(例如国际体育比较、奥林匹克运动等)缺乏建设,也是比较体育学发展受到限制的原因。基于此背景,本文将结合相关学科,从多角度对比较体育学研究的方法论展开探讨,厘清比较体育学中的一些重点问题,以期加深对比较体育学及其基本问题的认识,为比较体育学的研究实践和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1 比较体育学研究的特点
根据《辞海》中对方法论问题的解释,方法论指的是针对在某一门具体学科上所采用的研究方式、方法的综合,是适用于研究开展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方法的总和。比较体育学方法论的问题,关系到比较体育学的学科体系建设,更对研究实践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研究将针对方法论涉及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阐释比较体育学研究中须注意的要点。
1.1 可比较性
就学科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而言,可比较性无疑是比较体育学研究具有的核心特点。很多其他研究方法并未把研究对象当作可以比较的事物进行分析。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通常要区分事物,首先就是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对事物的差异性进行鉴别,从而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而在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分类建立后,比较的方法也开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以此为基础演化成为各学科中的分支学科。这种现象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最为普遍,诸如比较文学、比较教育学、比较史学、比较法学、比较哲学等,都逐渐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这些分支学科,皆以比较的特性作为其学科的基本特点,并将其作为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在这些分支学科中,与比较体育学联系最为紧密的是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了比较体育学的创立。早期的比较体育学研究者,很多也是比较教育学的研究者。
从各国学者对比较体育学的定义来看,可比较性也毫无疑问是比较体育学研究的首要特点。本内特认为,比较体育是基于2个以上国家或2种以上社会制度、文化的体育的主要特点及发展过程的比较分析,以期考察他们的异同[5]1-2。斯坦赛森则认为,比较体育是对一定的体育问题进行跨国家或跨文化比较研究的科学领域[5]1-2。西姆迪克认为,比较体育是通过对2个以上国家的体育运动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对象的体育计划及各种问题,以揭示比较对象之间的异同点[5]1-2。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比较体育是一门采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国家及其不同时期的体育现象的异同,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以揭示体育发展规律的学科[5]8-10。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尽管不同国家或地区学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强调比较方法在学科研究中应用的核心意义。比较方法有助于在认识比较对象时更好地认识自身,从而达到正确地借鉴的目的。可比较性广泛存在于比较体育学的各类研究中。可以说,研究对象间缺少可比较性,比较体育研究就无法进行,比较体育学的学科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1.2 跨文化性
比较体育学研究的另一个特点是跨文化性。任海[6]认为,比较体育的确切涵义是从跨文化的角度去分析体育现象,其研究的问题相当广泛,并具有不同的层次:既要鉴别不同文化中体育现象的不同点与特性, 又要研究其相同点与共性;既要分析不同体育文化形态的特点、相互影响及其演变与发展,又要分析其在国际体育领域及人类体育发展史中的地位与作用;既要分析体育实践的内容、形式,这些显性文化,又要揭示其内在蕴含的哲学思想、價值观等隐性文化。应该说,比较体育研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在跨文化的视野下,提升对体育现象阐释的深度与广度。
同时,比较体育学具有的跨文化性,也是其能独立成为一门子学科的重要原因。“比较体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而“体育比较”则是指在体育研究中应用了比较的方法,其含义有所不同。在“比较体育”中,比较意味着在不同的文化参照系中分析体育现象,具有跨文化、语种、国家进行比较的含义,而脱离了这些含义进行的比较研究,则不属于比较体育的范畴。在比较体育学中,“比较”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它能超越研究者自身文化局限性,拓宽思路,从更广阔的视角来认识体育现象,从而更全面、准确地认识比较对象,同时也更深刻地认识自身。这样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研究问题,并能对已有研究的不足形成补充。而“体育比较”则没有上述含义,它的特点是在研究中应用了比较的方法[6]。
比较体育学的跨文化性内涵与人类学的跨文化性内涵异曲同工。人类学认为,文化是人从童年起不断学习得来的,这种过程被称之为“濡化”。文化又是象征的、共享的、整合的,通过理解、欣赏不同社会中文化的多样性,能够深度理解不同社会发展演变的规律[7]。比较体育学研究也是通过对不同国家社会文化的分析,加深对各国体育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其产生、变化的内在原因,并从更深的层次认识和理解不同国家、社会制度下体育发展的规律。当然,跨文化性也为比较体育学的研究开展带来了挑战,诸如研究者自身认识的局限、语种障碍、资料搜集的困难、研究问题的庞杂等都会影响比较体育学研究的开展[8]。而这些问题还有赖于跨国、跨领域的合作研究来加以解决。
1.3 跨学科性
跨学科性也是比较体育学研究具有的一个重要特点。笔者认为,比较体育学属于体育人文社会学的范畴,其研究方法、理论范式、问题意识均受到多个体育人文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影响,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体育史学与体育社会学。在比较体育学早期的研究中,很多学者是从历史的角度切入,对受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的体育运动进行了跨国比较,涌现出一些具有比较性质的著作。例如1953年范达伦等著的《世界体育史》、1960年卡尔蒂姆著的《世界运动史》,等等,都从历史的角度比较了各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历程。此后,《欧洲的体育和娱乐》《世界体育运动》等都是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对各国的体育运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5]。可以说,在比较体育学早期的研究中,体育史学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占据了主导地位,为认识和理解各国体育发展的历程和体育现象奠定了基础。
随着比较体育学的发展,比较体育学研究中又吸纳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社会学中的2大研究范式,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论都在比较体育学的研究中逐渐得到应用。定量分析,有助于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体育现象以量化指标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并有利于进行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定性分析则更侧重于对体育现象中的个案进行微观分析,有助于对不同国家或地区体育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内在价值进行阐释和理解。例如:民族志等方法,能使研究者更直接地接触研究对象,并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体育现象。这2种社会学研究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深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深度和拓展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广度,并有助于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当前的体育发展状况、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分析。例如,本内特、霍伟尔等的《比较体育》就是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对35个国家的体育现象进行了比较分析,是比较体育学领域较为系统和具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