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膏摩技术在脾胃虚寒型腹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9-06-22李春红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药膏脾胃评分

李春红,郭 敬

(1.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护理部,北京 100035;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护理部,北京 100053)

脾胃虚寒型腹胀患者多于感受外邪、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及素体虚弱等因素导致脏腑气机不利,经脉失于濡养,胃失和降,从而影响脾胃运化,胃气不升,腑气不降,而致腹胀、便秘、纳差等不良状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1]。到了临床治疗环节,西医为了缓解患者不适,普遍采用的方法是静点给药或者进行口服给药,可治疗的效果并不佳,而中医来则会从病因病机出发,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对患者实施症护处理,具体措施包括有中药足浴,基础护理,腹部按摩,穴位贴敷,以及中医饮食护理等等[2-4],来缓解患者腹胀。本研究将在常规对症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将我院的中药膏摩技术应用于脾胃虚寒型腹胀患者的护理中,在常规腹部按摩的基础上增加手指点穴、敷药及热敷环节,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收集本院内科病房70 例脾胃虚寒型腹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 例,观察组男18 例,女17 例,年龄46 ~70 岁,平均(58.6±6.5)岁,发病时间最短10 d,最长12年,平均(34.2±7.4)月;对照组男17 例,女18 例,年龄41 ~72 岁,平均(56.7±6.8)岁,发病时间最短12 d,最长11.5年,平均(33.3±6.2)月;2组的临床症状,病程及平均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在诊断脾胃虚寒症状方面,具体的诊断标准为: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作为参考,脾胃虚寒的临床诊断主要表现包括:阳气虚衰,脾胃失健运,胃脘冷痛、喜暖恶寒、喜按,饮食少、便溏、肢凉畏寒;兼寒湿或气虚、气滞。

主要证候:1)脘腹痞满隐痛,喜温,劳累后加重;2)食少纳呆腹胀;3)大便溏软;4)舌质淡,舌体胖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

次要证候:1)泛吐清水或泛酸;2)口淡不渴;3)神疲乏力;4)脉细弱。中医证型诊断:具备主证2 项加次证1 项,或主证1 项加次证2 项。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脾胃虚寒型腹胀的诊断标准;2)伴随着其他症状包括有肠鸣音减弱与轻中度的腹胀;3)所处年龄范围在18 ~80 周岁之间,具有相对平稳的生命体征及清楚的意识,能够正确的回答问题;4)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引起腹胀的病症包括有幽门梗阻,电解质紊乱,肠梗阻,以及低钾性肠麻痹等;2)患有比较严重的心肝肾以及其他心理异常等疾病的患者;3)患者服用了其他的对肠胃动力有影响的药物。

1.5 中止标准 1)发生不良事件,不适宜继续接受试验;2)要求退出或者是自动退出的试验者;3)试验的过程中出现了重大的临床方案失误,对治疗效应很难评价;或者出现了更好地方案,到了实施中有重要偏差出现,很难对其治疗效应进行正确评价。

1.6 剔除标准 1)在临床试验实际过程,有一些与接受试验不适宜的疾病发生,如:特殊生理变化疾病及其他疾病等;2)接受试验的患者具有较差的治疗依从性,对于观测项目的检测并不接受,或者采取一些特异性的治疗方案等;3)有患者提出对试验分配方案不依从的情况。

1.7 治疗方法

1.7.1 对照组 参照中医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包括:生活起居、情志调理、饮食指导等护理。1)生活起居护理。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按照气候变化情况,对衣物进行及时的增减处理,以免因为外邪的诱发作用,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了异常的生活起居状况,确保睡眠的充足。2)情志调护。将疾病相关的一些知识介绍给家属与患者,让患者可以对疾病的转归与发生的原因可以更加了解,积极鼓励患者接受治疗,促进其治疗的依从性的进一步提升。3)饮食指导。通过指导,引导患者对高蛋白、高纤维以及高热量的食物科学进食,防止对产气过多的食物摄入,比方说,芹菜,韭菜,豆类,以及洋葱等。蔬菜、水果应该多吃,食物尽量软烂,这样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1.7.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膏摩进行护理。

1.7.2.1 操作前护理 1)病室温度适宜,注意保暖。2)向患者讲解此项操作的目的,观察患者操作部位皮肤是否完整。3)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4)准备用物:院内自制温中理气药膏、温中理气按摩油、一次性纱布、一次性手套、LCD 高精度测温仪(余姚市品益电器有限公司,产品型号:PY-SM5(LCD))及电热式蜡疗袋(广州龙之杰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编号240017121368)。

1.7.2.2 操作中护理 1)手指点穴: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暴露腹部,选取气海、天枢、中脘及关元穴,取穴方法是以病人的手指为标准来定取穴位即“手指同身寸取穴法”,每个穴位按压3 s,然后顺时针按压30 圈,每个部位停留时间不少于1 min。2)腹部按摩:将少许温中理气按摩油涂抹在腹部,采用顺时针方向由中脘穴移至天枢穴,再由天枢穴移至气海穴方向的顺序进行顺时针按摩,力度以能耐受为宜,时间为5 min。3)敷药:将准备好的院内自制温中理气药膏均匀的涂在患者腹部,范围以气海、天枢、中脘等穴位边缘多出2 cm 范围为宜,厚度为1 元硬币的厚度,然后用一次性纱布进行覆盖。4)加热:将准备好的电热式蜡疗袋进行加温,摇匀后用测温仪进行测温,待温度降至40 ℃时,敷于患者敷药部位上方20 min,实施过程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皮肤温度等变化,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1.7.2.3 操作后护理 1)待20 min 后将电热式蜡疗袋取下,用纱布为患者擦去未吸收的药渣,协助患者整理衣物,注意保暖。2)若出现皮肤发红属正常现象不必处理,若出现烫伤水泡,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吸,涂烫伤膏并敷无菌纱布。

1.7.2.4 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中应询问患者温度是否合适,以免烫伤的发生。2)在操作过程中要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若出现烧灼、热烫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3)操作后若有局部发红属正常反应,不久即可消退。

1.8 疗效指标及评定标准

1.8.1 疗效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 d、干预后7 d 和10 d 为结点,采用目前国内通用的腹胀积分法对患者腹胀持续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行评定。

1.8.2 疗效评定标准 1)腹胀评分。根据对《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的参考,0 分代表着是无腹胀现象;1 分代表着进食后出现了略微腹胀的现象,在空腹时并未出现腹胀现象;2 分代表着空腹时未发生腹胀现象,但是进食后有腹胀出现,且每次腹胀的持续时间不超过1 h,在个人的忍受范围内;3 分代表着空腹未出现腹胀现象,患者无法忍受;4 分代表着只有轻微的空腹腹胀现象;5 分代表着一整天时间都在持续腹胀,没有任何的食欲,减少的食量超过了三分之一;得分在0 到2 分区间说明是轻度腹胀;得分在3 ~4 分区间说明是中度腹胀;得分为5 分说明是重度腹胀。2)腹胀疗效。对患者的疗效评价主要是由责任护士的上级护师负责。根据之前的指导原则 来进行方案的拟定。腹胀治愈:在腹胀评分上,入院2 周会相比刚入院时下降≥95%;显效:腹胀的评分值下降≥75%之间;有效:腹胀的评分值下降≥50%;无效:腹胀的评分值下降比例<50%。减分率的计算公式为:减分率= [(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1.9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软件SPSS 19.0 来分析数据,对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使用方差检验方式来检验不同时间的数据测量,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入院后不同时间腹胀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2组入院后不同时间腹胀评分比较(± s,n = 35) 分

表1 2组入院后不同时间腹胀评分比较(± s,n = 35) 分

组 别 干预前 干预后3 d 干预后7 d 干预后10 d观察组 3.65±0.34 2.76±0.42 1.43±0.53 0.65±0.21对照组 3.62±0.29 3.08±0.29 2.34±0.48 1.67±0.26 t 0.374 3.491 7.086 16.992 p 0.710 0.001 0.000 0.000

2.2 2组腹胀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腹胀疗效比较(n = 35) 例

3 讨论

脾胃虚寒症属“痞症”“胃脘痛”“痞满”“腹胀”等范畴[7]。中医学认为,外邪感染、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等因素是导致脾胃虚寒型腹胀发病的主要因素。此外,长期不良生活、饮食作息习惯是引起人体中气不足、阳气受损、脾寒失运导致外邪感染从而发病。腹胀主因为脾气虚,运化功能失衡,导致胀满,其病位在胃,中焦脾胃失调,无法正常运转,导致气滞痞塞[8]。从而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若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则影响脾胃运化,胃气不升,腑气不降,结果出现腹胀。中医学认为,中土作为中轴,而中轴能够顺利运转才能带动四维运转,笔者从患者中焦入手改善患者腹胀症状,有培土生金的治疗理念。

中药膏摩疗法是将中药膏涂于患者治疗部位的体表,再推拿采用按摩手法,使手法和药物发挥综合效果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笔者所采用的中药膏摩技术主要是由手指点穴、腹部按摩、敷药及加热四部分组成。手指点穴:手指点穴的手法处于推拿手法与针法之间;该手法用手指来代替针,用针刺将其锐气去除,然后将针刺的功力留住,其疗效会优于普通的按摩手法。《针灸大成·卷九》所载杨氏医案也有“腰痛之甚”用指针治疗的相关病例:“以手指于肾俞穴行补泻之法”。天枢又名长溪,长,源源不断也;溪,小河流也。 《针灸大成》中记载曰 :“天枢一名长溪,一名谷门,去肓俞一寸,夹脐中两旁各二寸陷中,乃大肠之募。”天枢穴是位于足阳明胃经的腧穴,且胃与脾相表里,共同构成后天之本,按压此穴能够更具有针对性地调理脾胃运化,使肠道胀气排出。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的交汇处,按压此穴能补元助气,扶助元阳元阴[9]。气海穴是人体的关要,真元储存之所,按压此穴能够培元固本、调理冲任。中脘穴是任脉的穴位,为胃之募穴,腹之会穴,具有和胃气、理中焦、调升降等作用。对以上的穴位进行刺激,这样可以调理气机,进一步弛缓紧张的肠胃[10],另外还能对其气血进行调理,行气导滞,进一步加快肠胃的蠕动[11],将其内部的积气加快排出体外。腹部按摩:顺时针的腹部按摩按摩能够刺激激发胃阳明经及大肠经的元气,可以使机体血气通畅,调动体内正气,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敷药:本院自制中药膏主要包括红花、三七粉、路路通、川乌、草乌、羌活、独活等中草药炮制而成。其中的三七粉、红花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功能;川乌、羌活、独活可以宣痹止痛、祛风除湿。这些中草药与75%的酒精进行调和既增加了药物的透皮效果,又起到温中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加热:本研究将电热式蜡疗袋进行加温,并采用精密测温仪进行测温,敷于患者涂药上方,保证了患者的安全,避免烫伤的发生,同时促进了药物的吸收,增强了药物吸收的效果,目前本研究的所有患者未出现过烫伤及过敏反应。

以上几种方法的结合能够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局部不适症状,增加了药物渗透的效果,使药物长时间均匀释放药效直达病所,缓解患者不适症状,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调整阴阳的作用。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2 周后,对照组相比于观察组而言,其腹胀评分显著降低,进而证明了采用中药膏摩技术可以对患者的不适应症状进行有效缓解,最终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综上所述,中药膏摩技术可使脾胃虚寒型腹胀患者症状得到改善,同时在国家对中医大力扶持的大形势下,充分利用祖国中医药资源,发挥了中医护理的特色及优势,使中西医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药膏脾胃评分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脾胃不和的人,夏季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我给爸爸评分
不要动不动往宝宝脸上涂药膏
药膏要按不要涂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