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栋下宇,因应自然
——句容赤山湖游客服务中心

2019-06-22刘磊

建筑技艺 2019年3期
关键词:体量大厅屋顶

刘磊

北京行者匠意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赤山湖湿地公园位于南京句容赤山湖国际养生度假区范围内。句容是南京的东南门户,地处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地带,可谓南京的“后花园”。

赤山湖湿地公园是国际养生度假区的核心。火山运动形成的赤山呈现赭石的颜色,山脚下的赤山湖碧波万顷,赤山湖周边是一望无际的稻田,三者相映成趣,形成以湖、山、田为特色的江南美景。

句容赤山湖游客服务中心位于一期开发的花兰墩地区的东北角,连接S243省道和园内的通湖大道。游客服务中心本身集游客综合服务、展览展示、管理办公多种功能于一体,同时也是湿地公园的展示窗口。基地周边比较空旷,几乎没有建筑物,南侧是成片的水面和蜿蜒的休闲步道。如何将建筑与景观有机结合为一体成为设计的首要目标。

1 化整为零的平面布局

任务书要求4 000m2左右的建筑面积,如果采用现代主义方盒子式的建筑,相对宽敞的用地会使其体量过小,不足以“镇得住”基地,更遑论其周边环境如“天地一沙鸥”般的烟波浩渺。与西方现代主义纯粹几何体量的建筑不同,东方传统建筑屋顶平缓、出檐深远,而且善于使用檐廊等灰空间。单体建筑往往不大,但却容易统领全局、统摄天地,如故宫太和殿和天坛,这些建筑物单体面积并不大,但结合台基、景观的设计,使这些建筑看起来往往气度不凡、震慑四方,气场是其他建筑的数倍乃至数十倍。所以经过建筑师数轮方案的尝试,最后确定了四面出檐的四坡顶建筑单体形式。当然,这个结果并非偶然。因为东方传统建筑往往以群体组合的方式展现韵律之美,而不以单体的建筑形态取胜。在项目中,设计团队采取化整为零的手段,将游客大厅、游客服务区、办公区、规划展厅、湿地展厅和餐饮区六大分区分别置于六个屋顶之下。没有采用传统中轴对称的合院形式,而是借鉴了赖特的草原住宅的风车形平面,用近似中心对称的手法将不同功能的小体量建筑组合成一个整体。

业主:南京丰盛集团

建设地点:江苏省句容市

建筑设计:北京行者匠意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负责人:刘磊

设计团队:郭庆敏、张高山、杨彩亮、胡然

总建筑面积:3 790m2

设计时间:2015

建成时间:2017

1 南侧鸟瞰2 总平面图3 整体俯视鸟瞰

摄影:陈鹤、范伟巍(航拍)

4 主入口5 首层平面图6 主入口广场7 西立面(观湖平台)8 从餐厅望向生态展馆和游客大厅

2 面面俱到的建筑形象

建筑单体都采用了平缓的四坡顶设计,屋檐舒展。游客大厅宽敞高大,统领全局,居于构图中心,是整个建筑群的“旗舰”。大厅面向东侧入口处附加了一段竖格栅门廊,形成进入大厅的序曲。进入大厅,四只巨大的立柱擎托着硕大的屋顶,周边三面是玻璃幕墙,通透明亮。朝向西是“上下天光,春和景明”的湿地景观;朝向北是幽静的展览馆内院。其他体量以风车形关系围绕大厅布置,避免了中轴对称的呆板,呈现出现代建筑的动感形象。朝向省道一侧,规划展厅、湿地展厅、办公区与游客大厅组成了一处宁静而舒适的内院空间,虽是内院,却不闭合,三处角落都与外界开放,通透自然。围绕小院的建筑屋顶也高低错落,避免了传统合院的呆板天际线。朝向湿地一侧,游客大厅由餐厅和湿地展厅两翼护卫构成了U字形的半开放庭院,将湿地的美景借入建筑群内。平台逐级跌落,成为游客的露天客厅。三面建筑用玻璃檐廊联系起来,既遮蔽风雨又形成了框景。餐厅与游客大厅走向垂直,径直伸展向湿地。餐厅三面通透,面向湿地一侧玻璃幕后退,形成一处宽敞的檐下空间,成为室内餐厅的延伸,也是外部景观进入室内空间的过渡。与餐厅垂直并沿着游客大厅向南延伸的是游客服务区功能,由于其内部安排了厕所、医疗室等私密功能,因而外墙较为封闭,多以干挂石材饰面为主。这部分与餐厅、游客大厅共同围合出一处后勤小院。建筑群东向与游客大厅垂直的是内部办公区,立面采用了横向长窗和高窗,简洁明快。

3 简洁现代的建筑材料

建筑的屋顶选用了铝镁锰板,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简洁。屋顶采用断檐沟的形成,将雨水汇集到外墙一侧的雨水槽里,再经内置落水管排走。屋檐处采用自由落水,减少了传统外檐沟的厚重感,突出了屋檐的轻盈。游客大厅的屋顶夹层安放了空调室外机,屋顶中央采用板条格栅,既保证了屋顶轮廓的完整性,又巧妙地植入了设备。游客大厅的立面采用了通透的玻璃幕墙,为了减少东西向的眩光,在玻璃幕墙的外侧外挂了一层竖向木格栅。木格栅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的亲近感,也增加了水乡建筑的韵味。办公区和服务区等单体建筑的墙面采用了干挂石材,根据情况开启横向长窗或竖向条窗。另外,石墙体与屋面交接的地方统一开启横向条状高窗,使得屋顶更具飘逸感,也能改善室内的采光。

各个建筑单体之间尽量用连廊联系起来,以遮挡阴雨和酷日,同时这些檐廊也起到了框景的作用,产生了灰空间,体现了江南园林的趣味。从空中鸟瞰,游客服务中心散落的屋顶镶嵌在翡翠般的湿地中,与周边稻田里的村落屋宇相映成趣,共同谱写着一曲江南。

4 景观建筑的应对策略

通过赤山湖游客服务中心的设计过程,整个团队对景观建筑尤其是景区服务建筑的设计有了深入的体会。像游客服务中心这类身处优美风景中的建筑,其周边往往没有其他建筑物、构筑物。这样一来,这类建筑不能像城市里的建筑有城市肌理和街区文脉可以延续,似乎任何风格都可以尝试,既可以是现代主义的方盒子,也可以采用度假酒店似的地域主义建筑,也有的直接搬用欧陆风情和传统中式建筑。同时自然中的建筑物没有特别刚性的边界来限定空间舞台,如果是山地建筑,还有地形可作为建筑设计的条件和灵感。但如果是平原或湿地这类匀质空间,建筑师似乎可以为所欲为、天马行空地去做设计。

9 从餐厅望向生态展馆10 生态展厅廊下11 北跨院望游客大厅12 中心北侧景观13 剖面图14 建筑西立面,从湿地远眺中心

这时候建筑师需要根据景观的特质来确定建筑的调性,力求建筑与景观融为一体。如果是嶙峋的山地,则建筑物大可以实为主,突出体量;如果是起伏的沙漠、草原,建筑物则宜匍匐其中;如果是秀美的水乡湖泊,建筑物则宜通透轻盈。总之,景观建筑似乎与所在的景观形态有着同构的关系。具体到平旷的原野和一望无垠的湿地,其中的景观建筑应呼应平缓的地平线,尽量延展铺陈。这时,如何建立起广袤单调的室外景观与室内、人的关系,类似廊下的灰空间则是不二之选。一来通过檐廊可以框景,将无序的景观裁剪合度后借入室内,二来通过檐高暗示人的尺度,不至于使人在广阔的风景中失去亲切感和尺度感。

另外,作为景观建筑往往功能简单、体量不大,而所统辖的内容却比城市尺度的用地广阔的多,这时如果按照城市建筑的做法则往往会气场不足。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无论是江南园林还是北方皇家园林建筑都给我们提供了景观建筑的优秀范本。传统建筑的大屋顶讲究“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建筑平面面积虽然不大,但屋脊、垂脊、飞檐等建筑轮廓线的延长线可以在虚空中笼络大片势力范围,这可称作“建筑场”,所以像太和殿、天坛等建筑,虽然体量不大,却可以“笼盖四野”。赤山湖游客服务中心仅有3 700m2的建筑面积,却统摄了28 510m2的用地,甚至在几百米之外的湿地里也能感受到它散发的能量场。这一切应该归功于四坡顶、群落式的建筑布局。

5 结语

景观建筑作为建筑之林中独特的一部分,独立于城市之外,其实是人类最早的建筑类型。无论是巢居还是穴居,人类最早营建家园都是取之自然、用之自然,与大地共生。东方的传统建筑无论是村落园林还是宫廷苑囿都力图辨方证位、感应天地,顺应天时地利,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相比西方建筑体系突出与自然对立的气魄,东方建筑体系讲究因应自然、顺势而为,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这也是东方体系在景观建筑中的优势所在。所以,在景观建筑的创作中,多吸取一些东方的自然哲学、营造智慧,将对建筑师多有裨益。

猜你喜欢

体量大厅屋顶
借“光”生财的屋顶
不同体量的汽车仪表板工程可行性
让自己强大
越强大,越幸运
越强大,越幸运
庞鲜、卢栩枫室内设计作品
屋顶的雪(外四首)
跟踪导练(四)4
Read for fun
大厅里飞起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