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于自然,归隐山水
——仙鹤湖鹤鸣居

2019-06-22郑世伟

建筑技艺 2019年3期
关键词:鹤鸣屋面美学

郑世伟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近几年,由于几位亲戚朋友的相继故去,我比较频繁地去过几回殡仪馆。那里阴森、压抑的氛围,总是让人心生恐惧、加剧悲痛,所有人都想尽快摆脱那种环境,死者与生者最后的相聚时刻变得草率而匆忙。蒋勋在《此生——与己身最美的相遇》里从美学的角度直面这个问题:“随着年岁增长,亲人朋友陆续离去,死亡愈来愈近,死亡愈来愈具体。但是,我们在生命最难堪的时刻,少了美学。医院没有临终的美学,亲人手足无措、抢天呼地;葬仪社叼着烟,漫天喊价,仿佛地摊。我们的墓葬没有美学,我们的死亡没有美学,生者只是惊恐慌张。死亡如此草率、随便、轻贱,死者何以安心,生者何以安心?没有死亡美学,生命只是随便活着,随便死去。”其实这与国人传统的生死观不无关联。中国儒家思想是避讳谈论死亡的,孔子一句“未知生,焉知死”,把关注的重心放在了“生”的价值上,缺少了对“死亡”议题的探讨,也缺少了面对“死亡”的经验记忆。

在一个景观设计师朋友的推荐下,我们有机会参与泰康保险集团在咸宁的墓园项目。泰康作为国内最早涉足殡葬产业的民营企业之一,始终致力于通过优秀的设计体现对生死的尊重。像国内大多数建筑团队一样,我们参与设计的项目多是在为生者营造居所,很少有机会去关注逝者,探讨其对空间的诉求。面对传统殡葬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冲突及殡葬产业的种种乱象,建筑师需要认真思考死亡这个古老而现实的问题,并通过建筑作品来给出答案——有尊严地活着,有尊严地死去。让逝者与亲友最后的相聚时刻变得安宁、祥和;让逝者与生者都得到一份精神慰藉;让到场的所有人不再恐惧,沉淀心境,寻找内心的安宁。

1 与环境的融合

仙鹤湖鹤鸣居是泰康咸宁墓园中的接待服务中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以南62km处的梓山湖湿地公园中。基地处于一片未被开发过的湿地中:起伏

业主:湖北仙鹤湖自然生态人文纪念园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湖北省咸宁市

建筑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郑世伟

设计团队:郑世伟、黄鹤鸣、王淅

结构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二工程院结构一所

机电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三工程院机电二所

室内设计:北京筑邦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总建筑面积:10 613.81m2

设计/建成时间:2016~2018

1 鸟瞰图2 总平面图3 仙鹤湖景

摄影:张广源、孙海霆、黄鹤鸣的丘陵、成片的草坪和湿地、层叠绵密的树林以及成群的天鹅、野鸭。我们期望镶嵌其中的建筑简约而唯美,把对自然环境的干预降到最低。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共同塑造一处自然、宁静的精神空间。

从南入口进入墓园,沿着一条蜿蜒的小路向北行走,越过一座野花遍地的山丘之后,一片开阔的湖面和浮在湖面上的一片白色起伏屋面赫然出现。从山丘远望是俯瞰的视角,建筑屋面为主角。屋面水平延展,虽然面积很大,但被几个大小不一的球面巧妙地消解,显得轻盈优美。它漂浮在湖面和草地之上,具有一种独立于环境的气质,飘逸梦幻。好像它与所处的这片山水并不处于同一纬度,却又同时呈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只有投射在水面上的阴影才能让人感受到它的真实。

慢慢接近湖面,视角不断降低,这种漂浮感更加强烈。走到湖边,与建筑隔水相望,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唯美的山水画卷——起伏的屋面既有柔美的曲线,又有坚硬的棱角,像一座抽象化的山峦,舒缓安详。素雅的白色以及光线下微妙的阴影变化,更显梦幻与脱俗,彰显着北宋名画《瀛山图》的意境。中国的山水画呈现出一种东方的长镜头美学——巨大的山水占据整个画面,渺小的人物在其间若隐若现。这也暗示出人与宇宙的对位关系,以及人所期望的理想状态——生于自然,归隐山水。

在巨大的屋面覆盖下,是一组体量不一的功能体块以及它们之间的小巷道,空间丰富,尺度宜人,像微缩版的人间,生动而富于表情。我们环湖向东迂回靠近它、凝望它,随着观看角度的不同,它的轮廓也呈现奇妙的变化。

4,5 远望鹤鸣居6 一层平面图7 二层平面图

8 南立面9 北侧大厅剖面图10 鹤鸣居掩映于山水间11 主入口12 北立面图

2 空间的营造

建筑的功能由两部分组成:北侧的仪式空间和南向沿湖的休息与纪念空间。

仪式空间由一条东西向轴线将主入口广场、主入口庭院、主告别厅、序厅、骨灰堂、西庭院串联起来。主入口在东侧,隐藏在一片高耸的竹林后。风吹竹林,竹竿相互碰撞发出空灵的咚咚声,使空气中平添了一份肃穆。主入口覆盖在一个形式优美的屋檐下,由一个方正的庭院空间构成。草坪上几株松树、几只仙鹤和起伏的屋檐框住了一方天空,多了一份空灵与玄幻。主告别厅方正高大,素雅的混凝土主体和木质饰面显得庄重而温馨。天光从数十个大小不一的圆形天窗倾泻下来,让整个告别厅笼罩着圣洁的光辉。在序厅整理心情之后进入骨灰堂。骨灰堂分上下两层,以木色为主基调,呈矩阵排列的壁龛里存放着逝者的骨灰,几盏水晶灯从空中垂下来。仪式空间在西侧庭院结束,西侧高大的院墙上凿出整面的矩阵方孔,夕阳穿过其间透视到庭院中,一缕缕金光让这里显得分外唯美与超脱。

在仪式空间序列的南侧,沿湖排列着五个独立的功能体量:休息、茶室、纪念厅、冥想厅和餐厅。它们具有不同的材质,轻盈地漂浮在湖面上,在巨大屋面所产生的阴影之下显得生动而深邃。五个功能体面向湖面的一侧是整面的落地窗,室内明亮、舒适。可以透过整片透明的落地窗,观看窗外宁静的湖水与苍翠的草地,令所有置身此地的追思者都深陷在哲理的冥想中。我们希望空间的氛围庄重而不沉重,神圣而不阴郁,人们的心情平和宁静而不是惊恐悲痛。

13 檐下空间14 时光沙漏15 餐厅16 茶室17 苍穹18 松庭

3 对气候的回应

设计积极地回应当地夏季闷热潮湿、冬季阴冷的气候条件,为建筑营造更加舒适的微气候,也希望人们在其中能更敏锐地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建筑平面由多个独立体量组成,它们之间形成多条纵横的巷道,引导气流穿过,形成冷巷,有效缓解了夏季的闷热与潮湿。巨大的屋盖与下部建筑体量局部脱开,有效解决了隔热的问题;同时设置了架空地面,有效隔绝潮气,设置地暖使冬天的室内不再阴冷难捱。巨大的屋盖在为下部的建筑体量提供遮蔽和阴凉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大量积极的灰空间,人们在其中听风、观雨,与自然对话。

4 结语

这是一座具有人文关怀的建筑,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体察生者最敏感而微妙的情感需求,并通过环境、空间、功能、光线的手段营造一处安静祥和的最终告别场所。

这是一座对自然充满敬意的建筑。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自然,认为人从自然中来,必将化为泥土回归自然。现代文明社会,生态环保已成为主流观念,节约土地、杜绝污染、降低能耗已成为衡量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尺。我们将建筑对环境的干预降到最低,让它完全融于环境之中。

这是一座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建筑。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死观中得到灵感: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死亡是一切生命的自然归宿,对生积极负责,对死顺其自然。从中国经典山水画中寻求唯美的线条与回归自然、回归宁静的哲学意境。

生于自然,归隐山水。

猜你喜欢

鹤鸣屋面美学
探讨老旧小区屋面防水修缮工程的质量控制
放鹤亭
工业厂房大型钢结构屋面施工技术应用探讨
盘中的意式美学
建筑工程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高层住宅屋面工程细部创优策划
杨鹤鸣
外婆的美学
纯白美学
在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