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运动与表现心理学与行为主义第三浪潮的心理行为干预模型的提出
——检查点模型

2019-06-22刘一桐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行为主义检查点浪潮

刘一桐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 100048)

不论是从冯特还是弗洛依德开始,心理学发展至今,尚未有任何一个心理行为干预理论或模型能够适用于所有人。因此不断摸索更加贴合干预者与被干预群体的理论或模型,是心理治疗不断发展的重要课题。检查点模型,是作者根据自身的受训背景与实践经验,尝试提出的适用于一般或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辅导场景的心理行为干预模型。

1 检查点模型的理论基础

1.1 运动与表现心理学(Sport and Performance Psychology)

运动与表现心理学(以下简称SPP)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将运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各个表现领域的新尝试(Cox, 2012)。“各个表现领域”包含范围甚广,从高水平竞技、警队现场处突,到舞台表演或办公绩效等各个应用场景都能够进入运动与表现心理学的服务范围。简单来概括运动与表现心理学的核心就是:在需要追求更为卓越的表现结果时(Aoyagi & Poczwardowski,2012),通过心理技能训练来辅助提高表现水平。

这一表述中有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SPP得以应用的基础是“需要追求更为卓越的表现结果”,如果没有这一基础,被干预者很有可能会缺乏动机,或根本不需要被干预,比如自娱自乐的体育活动参与者可能并没有什么动力接受SPP干预;其次,SPP的干预手段是心理技能训练,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够获得相应的心理技能,而训练的方式和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最后,SPP是一种辅助手段,只能在被干预者自身表现水平的基础之上进行提升,就是说业余的体育爱好者不会通过SPP训练就能成为世界顶级运动员,除非本身具备高竞技水平的能力和素质。

1.2 行为主义第三浪潮

行为主义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受勒勃和机能主义等观点影响,并应用巴普洛夫条件反射模型,创立的心理干预理论体系(宋耀武 & 景宏华,2003)。经典的行为主义不过多研究人的内心活动,而是关注刺激与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提供不同刺激,来干预人的行为(张厚粲,2003)。20世纪60年代,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家们意识到,只关注行为和认知之一远远不够。于是学界开始尝试将行为与认知理论整合在一起,并发展出认知行为理论,这是行为主义的“第二浪潮”(Hayes,2005)。在1990年之后,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心理认识的不断加深,同时东方哲学和智慧逐渐进入西方,开始有心理学家尝试将正念等东方哲学与干预方法融入西方心理学体系,于是就有了行为主义的第三浪潮(Hayes,2005)。行为主义第三浪潮中包含一系列融入了正念的干预方法,如海斯博士(Steven C. Hayes)等人(2005)创立的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林内翰博士(Marsha M. Linehan)创立的辩证行为疗法(1987)(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除此之外还有卡巴金博士(Jon Kabat-Zinn)创立的正念减压疗法(Mindful-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与威廉姆斯博士(Mark Williams)等人创立的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疗法(Mindful-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行为主义第三浪潮中的诸多心理治疗方法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在诸多领域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干预效果出众。

图1 检查点模型示意图

作者在检查点模型中,尝试根据SPP理论与行为主义第三浪潮对人类行为的解释,结合自身的心理干预工作实践经验,提炼出影响表现结果的要素,并将第三浪潮中诸多疗法的干预手段与心理技能训练的方式相结合,对表现与行为进行干预。

2 检查点模型

2.1 模型的命名

作者将该模型命名为“检查点”的用意有以下几点:

首先,模型包含六个要素,外观是一个六边形,很像电脑游戏中的检查点(Checkpoint)。检查点通常也是存档点,通过存档点代表着角色完成了一个阶段的游戏,下次再进入游戏时可以从检查点开始。作者认为人的心理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如此的,当一个人获得了某种心理能力或体验后,可以通过某些练习恢复这一能力,而不用再从零开始练习。其次,人类行为的改变需要以当前的行为为基础,除特殊情况外,通常不会有快速或巨大的改变,正如游戏从当前的检查点开始。最后,随着游戏中被完成的内容越来越多,也会不断的有新检查点出现。现实中也是如此,干预以时刻进行的评估为基础,被干预者改变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制定新的干预目标和计划,心理的“检查点”也需要不断更新。

2.2 模型提出(如图1)

2.2.1 觉察与行为水平

觉察,或称自我觉察是改变的基础和前提(Vago& Silbersweig,2012)。如果使用驾驶隐喻来表述,觉察就是开车前对车况的检查过程。如果驾驶人觉得车子有问题,而又不愿对车辆进行检查,那么修理或改善就无从谈起。心理行为干预亦是如此,只有被干预者对自己的身心状况有所觉察,才能够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觉察作为改变的核心基础之一,并不总是能够轻易做到的,因此在干预过程中,有可能需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来培养被干预者的自我觉察能力。

行为水平是设定改变目标的基础,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改变的发生。世界上最好的赛车手不会尝试驾驶着破车去挑战世界纪录,心理行为改变也是如此,根据当前的行为水平,制定合适的目标,才能更好的促进改变(Locke & Latham,1991)。

觉察能力与对行为水平的评估能够帮助干预者和被干预者对干预过程进行评估,不断找寻恰当的“检查点”,确保干预计划能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

2.2.2 动机与承诺行动

动机就像一辆车的动力系统,恰当的动机能够维持改变的过程,并帮助被干预者应对改变过程带来的种种痛苦(Cox,2012)。因此,激发动机,并将动机维持在恰当的水平,是干预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点。

仅仅具有动机并不足以促成改变,还需要在行动上付出努力。因此在恰当动机的指引之下,持续的做出不一样的行为,才能促成改变(Hayes,2005)。

2.2.3 自信与专注当下

运动心理学发现,自信能够帮助运动员将自己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Cox, 2012)。对于寻求改变的被干预者也是如此,在尝试不同的行为时,保持自信的心态,能够帮助被干预者更好的完成改变。减肥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在运动时坚信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回报,相信自己能够瘦下来的减肥者,比不相信自己为减肥所做出的努力的人,更能够打破原本让自己发胖的习惯,并坚持运动(李晓,2007)。

专注当下,或者说是专注于当前的行为,能够帮助被干预者进入流畅状态(flow,也译作心流),从而更加享受改变的过程(高峰,2010)。

3 检查点模型的应用与进一步发展

3.1 检查点模型的应用

检查点模型的理论基础来自于运动与表现心理学,和行为主义第三浪潮中的诸多心理治疗方法。二者的有效性在各自的领域内都得到了充分的证明,而检查点模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找到了两个理论体系的共同点,并将其结合在一起。但检查点模型的核心并未涉及对人类心理痛苦或精神病理层面的解释,因此目前并不适用于心理治疗的场景,而更适合应用于寻求改变的心理正常人群(即非处于神经症状态,或处于精神障碍发作期的人群)。

3.2 检查点模型的发展

作者认为,检查点模型适用于高校心理辅导或团体辅导场景。但该模型正处于提出与不断完善的阶段,作者的设想尚未得到充分的验证。因此还需针对检查点模型设计出整套干预方案与实验方案,进一步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行为主义检查点浪潮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浪潮发布人工智能“浪潮元脑”系统
行为主义的兴起与转变
SQL Server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研究与实践
新色彩浪潮
民事法律行为类型化的创新与完善
Redis基于RDB+AOF的数据恢复策略研究
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