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播常态节目与创优精品生产的关系
2019-06-21张军红
【摘要】本文围绕广播“常态节目精致化与创优节目精品化”,结合个人的创作经验,广角度、多层面、深入浅出地进行了思索、探讨与总结;对在节目生产中,特别是创优工作中思想意识、指导理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以分析和梳理,由此进一步解读、论证关于广播常态节目与创优精品生产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广播节目主持人;常态节目精致化;创优节目精品化;常态节目与创优精品的关系
当下,随着网络新媒体的不断兴起、发展,我们已置身于瞬息万变的声屏世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的同时也在各自发力,扬长避短,凸显特色。广播,作为传统媒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保持传统传播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传播理念、丰富传播内容。这其中,关于节目主持与创作艺术研究,“是一个永远鲜活的课题”[1],需要每一位广播节目主持人保持清醒的意识,俯下身、潜心钻研、学习,总结、提升。
一、关于广播节目主持人
广播节目主持人相对于其他媒体平台的同行来说,需要具备更加全面的职业技能。这主要是源于广播自身的传播特点以及主持人岗位职业特征。广播是线性传播,全天24小时节目不间断播出;主持人负责一档甚至多档日播节目。常态节目从策划、创意、备稿、播出等各环节大都是由主持人自己完成。对于广播节目主持人来说,除了完成日常播出节目所要求具备的编、播、采、录、控的基本业务素质和技能外,还需要兼具活动文案策划及执行、文宣创意、新媒体编辑包括图片、视频制作、广告市场营销等诸多能力,可谓“四功五法”样样要通、“唱念做打”文武兼备。
二、关于考量标准
鉴于以上的职业特点描述,我们不难看出,广播节目主持人是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多种职业技能,本文着重论述的是主持人本职工作中最重要的两个考核要素:常态节目主持及精品创优能力。毋庸置疑,主持人的综合业务能力更主要的是依托“节目”而体现,主持人的首要职责就是要完成好每天的节目播出任务,除此之外,还应该用心策划、制作创优作品。不可否认,常态节目主持及创优工作是“做好节目主持人专业分内的事”,[2]是主持人主持功力和业务素质至关重要的考量标准要素。一个节目主持人不管接了多少外场主持,有着怎样的社会活动能力,抑或广告业务成绩显著,如果在节目主持及创优方面疲于应付、经营惨淡的话,就不能说他(她)是一名合格称职的主持人。
三、关于广播创优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常年工作在广播主持一线,笔者深有体会。对于广播频率来说,更多关注的是线上日常节目的呈现,收听率的变化牵动着每位主持人的神经。采访、组稿、找素材、写提纲、完成日常播出任务,外加其他各种线下工作,披星戴月,奔波忙碌,着实辛苦,“创优”几乎成为忙里偷闲、见缝插针兼顾完成的一项工作。“从最终产生的精神产品来说,日常节目重操作、创优节目重研发,但不能因此而使日常节目成为毫无生气的日常课目、让创优节目成为无法投产的试验项目”[3]。在大多数主持人的概念中,往往认为:直播节目是做给听众听的,是与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创优、参评节目是做给专家、评委听的,有或无,并不紧要。分析这种情况的出现,笔者认为有四个层面的原因:
一是频率或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对刨优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频率往往偏重日常节目播出,主持人考评也是与日常節目收听率及听评挂钩,抓创优节目生产力度不够;创优工作缺乏计划性、长效性,落实督促也不到位,造成创优工作与常态节目生产脱节。
二是缺乏一定的引导。创优是一个持续的生产实践过程,而非短期行为。创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业务素质的提高和节目质量的全面、持续提升上。对于创优工作的性质、创优与常态节目的相互关系、创优与个人业务考核、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政策关联度等方面,主持人往往了解的不全面,认识也会相对肤浅。这就需要频率或部门在制定年度节目生产计划时要着重考虑到创优工作,并且将创优列入到主持人业务研讨内容之中,有步骤、有计划地加以规范落实。
三是主持人的认知态度有待提升。笔者认为部分主持人缺乏一定的勤学苦练、创新实践的精神。当下,传统媒体面临的行业生态环境可谓风起云涌,竞争加剧,难免导致有些主持人心态浮躁、抗压力不足:个别主持人疏于本职工作钻研,而是忙于各种社会性事务、创收性业务,对主持工作甚至有得过且过、应付差事的现象:还有一些主持人对创优工作有畏难情绪,怕麻烦、不想费事。他们不是没有想法,而是到真正创作时找各种理由退缩,一拖再拖,最终错过最佳创作时机。
四是针对主持人的创优激励机制不到位,主持人的创作热情难以真正调动起来。创优是一项需要投入时间成本、付出大量体力和脑力劳动的工作,不仅对主持人的综合业务能力是个考验,同时也是对职业素养、创新意识、开拓精神的锤炼。
常态节目运营与创新、创优是节目生产环节中的两大核心要素,缺一不可。将创新的意识和创优的手段相互融合,既充分彰显广播特色又体现出节目生产者的综合实力,达到意蕴精致、别样可听的优质传播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是需要自我与外在的“认同感”给予我们坚持不懈、努力追求的力量。笔者认为,这份“认同感”一方面源于内心对职业属性价值的向往,另一方面源于听众的关注与鼓励,还有,就是来自于平台科学、公平、持续、有效的激励机制所给予的一份荣誉感与成就感。这份“认同感”是至关重要的,它激发了创作者的自信心与创作激情,为创作注入了宝贵的动力,使得一次次超越自我成为可能。
在这方面,河南广播电视台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从2019年起施行季度创优评先工作,从中评选出优秀作品参加每年一度的广播电视新闻及文艺类奖项评优工作。将创优评先工作常态化的同时极大提升了一线采编播人员重视创优评先工作的思想意识,激发了他们钻研业务、创作精品的热情和动力。
四、关于常态节目与创优精品的生产
对于节目生产,不论是何节目样态、表现形式,无疑都要秉持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遵循客观创作规律,持之以恒、守正创新。
(一)常态节目精致化
随着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在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传播影响力面临严峻考验。优势弱化、受众分流、市场萎缩等导致压力倍增,难免出现人心浮躁、精力分散的状况。不可否认,有些主持人往往是带着一张嘴就进了直播间,节目存在口水化、随意化现象,流畅度欠佳,可听性较弱。相信每一个真正用心对待播音主持工作的同行都会有这样的感触:日日更新的节目需要我们每天开动脑筋,全力以赴应对。我们不愿意、也不能够让每天的节目样式简单重复、甚至复制昨天,创新、创优、可听性、收听率……一样都不能忽略。如此的压力怎样才能分解?我们是否能带着一份轻松的心情走进直播间?面对这样的困惑与疑问,笔者的心得体会是:学会让压力分解在节目播出前的各项创作准备工作之中。创作准备是指“创作主体在创作之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创作准备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广义备稿和狭义备稿”[4]。“广义备稿”是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它是个人文化素养和业务素质的积累与提升,是主持人作为“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是夯实节目质量根基的保证:“狭义备稿”指的是每一次播音主持创作前对每一篇稿件的具体准备过程,同时也泛指针对具体节目的案头准备,如节目信息的针对性搜索、节目主题的准确定位、节目方案的可行性策划、节目资料的有效筛选、采访对象的分析与选择、广播手段的合理使用及节目串词文稿的必要准备等内容。对于搭档主持的节目,主持人应该合理分工,各司其职,节目中各种声音元素包括背景音乐、歌曲、采访录音、音效等的呈现要心中有数,提前剪辑备播:对于节目话题要提前沟通,做到有的放矢。
每一期节目如同一篇精彩的文章,开头直奔主题、引人入胜;正文情节丰富、悬念迭出;结尾一气呵成、耐人回味。节目完整、细节周到、呈现精致,才不失为一期优秀节目作品。
态度决定成败,习惯改变命运。每一个节目生产环节不仅要明晰了然,同时还应该以文字的形式体现在节目播出日志中,使之成为习惯。有了这本播出日志,做节目就如同去打一场有准备之战,胜券在握,你便可以轻松走进直播间,从容驾驭每期节目。
(二)创优节目精品化
创新、创优、出精品是节目制作的方向和目标。那么,什么是精品节目呢?笔者认为:主题立意好,选材精,构思巧妙,采编播到位,制作精良,广播特性突出,可听性强等是精品节目应该具备的几大要素。
精品节目的呈现是在日常节目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摸索、总结创作规律,并形成一套完整的生产链条:从立项确定选题,到创意策划节目架构、呈现方式,再到后期具体实施、创作阶段,是需要主持人进行充分准备的,这种准备包括心理准备及业务技能储备。
1.心理准备
所谓“十年磨一戏”,精品节目的创作是一个追求完美与卓越的过程,因而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完成的,这个过程无疑也是对心理素质的磨炼过程。不同人物、难度不一的采访,各种声音素材的反复筛选,文稿反反复复的修改加工,精雕细磨的制作等工作都是以大量的时间、脑力、脚力、体力的付出为成本的。这就需要主持人具备自信、从容、淡定、乐观的良好心态及过硬的心理素质,有较强的处理复杂业务的能力,能够较好地平衡日常节目主持与精品节目创作之间的关系,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张弛有度。
2.業务技能储备
不难发现,创优作品最终体现的是创作者的文化积淀和综合业务素质,彰显的是创作者的广播情怀及精湛的业务技能。上文中已谈及广播主持人常常扮演多种角色,既是播音员、主持人,又是记者、编辑,还是品牌策划、活动执行人,同时还可能是新媒体运营及市场营销者等,身兼数职,工作压力和强度不言而喻。面临日益加剧的媒体竞争现状,广播节目主持人应对挑战的法宝除了不断挖掘潜质,完善多面手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不能忽略本职工作即节目主持。这是立足之本,也是打造个人知名度、助推频率品牌影响力的最有效手段。
有数据显示,广播受众的忠诚度是最高的。广播的便捷收听、丰富的信息量、快速的时效性、及时的互动性、多样态的节目形式构成了广播特有的传播优势,特别是风格各异的主持人,他们多姿多彩的“广播形象”成为吸引受众关注收听节目的重要因素。正是基于这一点,广播节目主持人应该备加珍惜主持岗位,用心对待每一天的节目,努力培养创新、刨优意识,不断学习、积累,提升综合素质,让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业务能手。
(三)关于常态节目与创优精品生产的关系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创优节目的生产并非像有的主持人认为的:创优就是为了参评而特别制作的节目。这种认识是有误区的,将创优与日常节目割裂开来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而实际上,创优和日常节目并非是不相干的两件事,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创优精品源于日常节目,在日常节目生产的基础上精选主题、立项,继而有目的地进行各项准备工作,按照计划逐步实施,直至成为听众喜欢、专家认可、市场接纳的“三精”(即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作品。创优生产能够带动日常节目创新、出佳作,对提升主持人业务能力和节目水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笔者主持的《粉墨人生》之《戏曲之美,别样人生——青年剧作家陈涌泉访谈录》节目获得了2006年度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作品奖,该作品是一期常态直播节目。直播访谈节目《粉墨人生》采访对象主要是河南戏剧界知名艺术家和编导演等,节目的策划、采访、编辑、直播都是由笔者独立完成的。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直播访谈节目的流畅度与可听性,笔者在每期节目前要做大量的案头准备工作。这期获奖节目的访谈嘉宾陈涌泉是河南省知名的青年剧作家,这个采访对象的选择不是笔者随意确定的,是早有准备的,只是一直在等待一个最佳采访时机。在得知由陈涌泉编剧、河南省豫剧二团创排的大型历史古装剧《程婴救孤》荣登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榜首剧目的消息时,我知道采访他的机会到了!邀请他做节目之前,笔者关注他已久,搜集了关于他创作及获得众多奖项、荣誉的各种信息。在得知这次获奖消息之后的第一时间,我还是与陈涌泉通过电话预约采访的形式聊了三个多小时。从他小时候对戏曲的喜爱到大学毕业为了追求戏曲创作付出的艰辛努力再到他矢志不渝最终成为专业编剧直到成为河南省获得奖项级别最高的、最年轻的剧作家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创作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获奖之后的生活变化、创作的体会感受等都做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记录。节目时长所限,不可能把访谈嘉宾的经历和故事全部予以展现,这就需要从获取的大量素材信息中进一步筛选、归纳,提炼出节目主线,围绕主线展开访谈。同时,还需要根据了解到的内容,找到与主体采访对象相关的其他采访者,通过对他们的采访进一步给主体采访对象“画像”,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明,故事更加充实生动。而间接采访对象的介入,不论是邀请到直播间或是电话连线再或是提前录音采访,都能够起到补充节目素材、制造节目效果的作用。在访谈陈涌泉的这期节目中,我适时播放了他的妻子、一位高中老师的采访录音,这个安排让嘉宾颇感意外。父母相继离世,妻子是他坚强的后盾,一直在默默支持他的创作,分担他的忧思。妻子温情的鼓励与祝福令每一位听者动情,节目以这种方式给了陈涌泉一份特别的惊喜与感动,同时使节目主题升华、耐人回味,节目播出后反响热烈。
由此不难看出,平时有准备、重积累,节目精致化,创优自然就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培养精品意识,认真对待每期节目,同时,注意积累好的素材、关注本地相关行业内的重大活动、事件,做到提前谋划、随时跟进采访,最后归纳、梳理、提升,精心呈现。以这样的思路和方法进行节目生产及创优,链条清晰,环环相扣,有条不紊、成竹在胸。
结语
“功夫在诗外”,广播节目主持人应该学会于平凡琐碎的生活中发现感人美好的细节,能够在大时代的语境中发现有价值、有意义的人或事物,用心、用情将所发现倾注于笔端,诉诸于声音,不断努力实践,让常态节目出新,创优节目出彩!
参考文献:
[1]曾致,节目主持艺术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版,前言2页.
[2]曾致.节目主持艺术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序-3页.
[3]张彦.浅论创优节目与日常节目的关系[J].东南传播,2008年第05期.
[4]张颂.播音创作基础(第三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版,第33页.
【作者简介】张军红,河南广播电视台信息·戏曲广播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