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学术图书出版的路径分析
2019-06-21王琪
【摘要】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不断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一在当下这个时代,多种媒介融合发展,从图书出版的内容与方式到营销的策略与渠道,还有读者的阅读方式等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这些改变让出版业不断走向变革与升级,传统的出版理念与关系都有根本性变化。数字出版的时代已经到来,数字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出版业自身的改变与创新。本文就此探讨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学术图书出版发展的路径问题。
【关键词】媒介融合;学术图书;出版;路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卫星、计算机和光缆通信等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带动了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是时代发展所趋,将自媒体、全媒体、多媒体等进行结合,承载出版内容的方式、营销渠道、阅读方式等均发生了变化,这给学术图书出版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与挑战。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学术图书的出版理念与出版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要想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学术图书出版必须要把握时机,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地作出改变,以便能够融入媒介融合环境中。本文先对学术图书的内涵及出版特征进行阐述,然后分析学术图书出版存在的困境,最后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改进对策,望能为学术图书出版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一、学术图书的内涵及出版特征
广义上的学术图书定义为书店内与学术相关的通俗读物,而狭义的学术图书则定义为具有较高的学术含量、品味并在出版界内受到广泛认可的严肃读物。学术图书的出版特征受图书本身内容的影响较大,通常印刷出版的学术图书数量较少,属于小众刊物,内容的理论性较强,而且较专业化,有些甚至深奥难懂,所以该类图书的阅读者在文化程度和专业能力上均处于较高水平。有些学术图书属于轻学术型,但是对阅读者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所以在推广的时候遭到阻碍,因其对阅读者的能力、专业要求较高,所以只能进行小范围的推广,导致市场占有率一直处于低下水平。此外,学术图书出版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记录、传播与共享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渠道,所以其社会价值较高,出版社和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学术出版,为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以促进其发展。
二、学术图书出版存在的困境
首先,由于传统学术图书出版具有封闭性,加上编校质量各有差异,所以在出版时间上较为滞后。传统学术图书出版属于先印后卖的形式,出版社需要与科研作者、开发商进行沟通、协调,在校对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又缺乏专业性的培训,致使学术图书在校编上有很多不足,从而降低了学术质量。其次,盗版情况的发生对传统出版社的利益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正版的学术图书出版成本较高,因为受众群体有限、专业性强所以导致收益偏低,盗版情况的出现更是对出版社造成了巨大冲击。最后,学术图书的销售模式单一化,导致学术图书的市场占有率无法提升,宣传和营销工作还需要做进一步完善與改进。高校是销售学术图书的重要渠道,但学生对专业性书籍的阅读兴趣较低,加上学术图书价格较高,所以高校图书馆对学术图书的普及率偏低。加上传统学术图书出版是先印后卖的形式,使其生产与销售环节产生严重的脱节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资源积压、浪费的现象。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学术图书出版改进对策
(一)采用数字化出版模式
为了增大学术图书的受众群体、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可以对学术图书的附加值进行拓展与延伸,如采用专属读书软件、专业数据库、音频等数字化出版的形式,让学术图书的信息更系统化,有助于阅读者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更方便、快捷地获取和阅读所需内容,从而满足其阅读需求。出版机构可以学习新型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学术图书出版中,经过数据处理技术,出版社可以大致了解用户的需求,有利于为其后期阅读提供专属服务。学术网站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得以建立,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学术图书出版社应在满足用户阅读需求的基础上将自身的专业性做进一步提升,实行开放存取机制,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平台,让不同需求的用户都可以得到满足。采用多种数字化出版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学术内容的推广与运用,而且还能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保障经济收益与其市场占有率。
(二)采取精品化、品牌化学术出版
由于学术图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各个工作环节都必须精益求精,包括选题论证、编辑加工和宣传营销等,先对用户的阅读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充分了解并掌握其阅读需求后再对图书内容进行选择、设计,然后针对用户群体的特征创新宣传方式,以此提升用户对出版社的认可度和忠诚度。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满足用户的需求是各个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令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从而获得稳定、健康的发展。学术图书出版在时代发展的驱使下也必然要逐步精细化,注重对编辑专业能力的提升,因为专业性强的编辑可以确保学术图书的出版质量,是实现精细化学术图书的关键。在出版结构上,应从源头出发,对图书出版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以实现精细化发展。学术研究热点一直在不断变化,出版社应当提高自身对热点的敏感度,及时地了解热点并分析用户需求。品牌化建设对于学术图书的质量可产生保障作用,从而让出版社获得更多的用户支持。
(三)完善学术图书的宣传与营销模式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信息传播不仅快,而且方式多样,可在一定程度上令信息传递的成本降低,有效地在线上聚合了具有同样价值诉求的群体,价值是其聚集的向导,通过建立社群平台,让阅读者、作者、出版商可以进行有效沟通,从而促进交流,有效地将线下销售、线上互动融合起来。社群平台将目标人群都有效地汇集起来,在学术图书领域中是非常适用的,与学术图书的特征契合。平台可以精准化地对学术图书进行销售,弥补过往先印后卖模式的不足之处,避免资源积压、浪费等现象的发生,大大地减少了出版社的经济损失。目前,常见的聚合方式有逻辑思维、豆瓣读书等,且它们的发展前景均较为良好。
(四)增进与大型媒介集团的交流合作
学术出版社要想获得长久发展,光靠自己的力量还不行,因为自身资源有限,应结合市场情况积极地与大型媒介集团进行沟通、合作,从而可以在选择目标用户时更具精确性,也有助于宣传与营销途径的改善,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多种媒介的辅助,出版社能够对相关资源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采集,从而获得目标群体及用户需求的动态化信息,有助于其将内容、编辑与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在当中运用公众互动性工具和技能,创新出版刊物的宣传与推广方式。与大型媒介集团合作可以借助其多媒体平台对图书的信息进行发布、网络预售,从而可以对学术图书的销售量进行预测,为后期的印刷制定合理目标与计划,防止积压问题的出现。大型媒介集团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资源、管理方式也更为完善,学术出版社与之合作虽然可以促进自身发展,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会受大型媒介集团的限制,所以出版社也要加强自身的内容、渠道、平台等管理水平,以促进自身在合作过程中的自主权。
(五)增强学术出版的影响力
对学术图书的评价产生影响的因素有期刊影响因子、下载引用率等,学术图书在公众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加,社会大众也越来越关注、重视科研成果转化情况,学术图书出版社为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更要不断地完善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改善措施以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从而令学术图书在社会大众中的影响力有所提升。出版社在对学术成果进行评价时,应当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从而令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获得保障,这样就可以改变之前学术图书受众较小的局面,让不同用户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从而对学术图书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综上,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学术出版社应当积极应用数字技术对传统的学术图书进行转型、升级,以符合当代的媒介融合发展趋势。传统的出版方式不利于学术图书发展,应当结合出版内容、出版技术、人才队伍和平台终端等方面,构建一个完善的传播体系,从而推动出版社实现一体化管理。针对传统学术图书出版中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应改善,令学术图书能够往精品化方向发展,并通过与大型媒介集团的交流合作,改进自身的知识评价体系,令出版社的综合能力有所增强。
参考文献:
[1]梁祥崇.基于媒介融合背景的学术图书出版问题探究[J]传播与版权,2019(05)
[2]耿海英.媒介融合背景下学术图书的出版问题研究[J].出版广角,2018(24)
[3]吳娜达,李彩珊,哈爽,学术图书选题知识图谱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9(12)
[4]魏如萍,融合出版背景下学术图书数字出版的思考[J].科技传播,2019(13)
[5]刘丽丽,王涧秋.关于融合出版背景下我国学术图书数字出版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8(02) 【作者简介】王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