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朋辈辅导的理论思考
2019-06-21孙钰涵李萱汶王宁怡曹颖
孙钰涵 李萱汶 王宁怡 曹颖
【摘 要】高校朋辈辅导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在朋辈辅导中既能够帮助他人实现心理解围纾困,又能够提升自身阅历,丰富人生经验,防止陷入心理问题的困囿。本文在立德树人视阈下针对高校朋辈辅导的工作特点,结合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后喻文化与主体间性理论对高校朋辈辅导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为高校朋辈辅导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价值启发。
【关键词】朋辈辅导;大学生心理;朋辈理论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4-0071-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1](P.1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进入新时代,如何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深入开展德育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要解决的问题。在众多路径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这一问题的关键解法,而高校积极开发朋辈同侪资源,强化朋辈辅导水平则是关键解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形势,高校需要深入理解与思考朋辈辅导的理论原理,全面分析朋辈辅导的交互主体及其基本作用,并逐步建立适合自身高校实际情况的朋辈辅导导向,最终形成高校大学生成长中师生共建与共享的和谐德育教育环境。
朋辈辅导源自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学校,70年代初期,心理辅导专家Hamburg和Varenhorst等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起了朋辈辅导运动。最初的辅导内容大多是心理健康领域的问题,当下的朋辈辅导已经包含了心理健康、道德文化和思想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不断在高校教育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开展好高校朋辈辅导工作,可以通过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根据人格发展、社会学习、后喻文化与主体间性三种理论进行综合思考。
一、对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青春期与成年早期理论的思考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基础上建立的“八阶段”理论,其结合了弗洛伊德儿童期成长“里比多”投放学说,将人格发展理论研究的阶段扩展至成人时期,并弥补了弗洛伊德理论忽略社会文化因素的不足,将人成长中的人格发展以辩证的思维方式进行了生物、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全面分析,提出了享誉世界的“同一性危机”观点。同一性源于精神分析中的自我理想一词,是指个人在现实社会中能真正达到的但又在不断加以修正的一種现实之感。[3](P.26)结合朋辈辅导,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思考。第一,朋辈差异与同一性混乱。朋辈差异是指由于背景、能力、个人选择和努力程度等各种因素,同辈人实现目标成果、进入社会角色的时间上的差异。同一性混乱指的是青年不清楚或回避考虑个人品质和能力与努力目标、价值观和社会角色的匹配问题。避免同一性混乱,确立牢固的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成年早期人格发展任务的先决条件。朋辈差异的“巨大”会敦促青年停止回避问题,正视自身发展,与此同时,朋辈差异的“徐进”也会给予人格发展上“落后”的青年一段缓冲的平台,帮助其逐渐走出同一性混乱。第二,朋辈共享与“忠诚”。朋辈共享指的是同辈人之间通过沟通交流与了解仿效来进行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路径选择的过程。“忠诚”是指不顾价值系统的必然矛盾,而坚持自己确认的同一性的能力。朋辈之间共享的信息和资源不仅由同辈人基于自身特殊考虑而获取,还包括成年人对其他同辈人根据时代特点与社会条件的传授。这种共享由于其精准的针对性而具有其他信息和资源无法比拟的价值,对于“忠诚”品质的建立有重要影响。第三,朋辈辅导与消解孤独。亲密对孤独的冲突是成年早期阶段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大学阶段恋爱观的健康是成年早期人格发展的基石,友情往往是爱情的前期体验。朋辈辅导有助于使学生逐渐拥有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并进行自我牺牲或损失”的能力,从而获得成年早期人格发展应有的亲密感,摆脱孤独感。
二、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思考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在1971年吸收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等心理学派基础上提出的人在社会环境中如何通过学习来形成和发展自身个性的理论。该理论包含交互决定、观察学习、自我调节及自我效能等多个方面内容,着重强调了榜样在社会学习中的重要地位。班杜拉在这个理论中提出了注意榜样、保持榜样、榜样动作再现、榜样行为的动机四个环节。社会学习理论对朋辈辅导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朋辈榜样易于注意与保持。同辈的朋友是大学生身边联系最为紧密的人,其行为由于时间上的同步性而可以方便地进行观察和模仿,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外界监督的连续性与紧密性,作为榜样的朋辈必须时刻注意自身语言行为,做到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这同时对朋辈辅导员的选拔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二,朋辈榜样动作再现的环境条件相同。同一学校的朋辈学生所拥有的物质资源条件基本相同,受辅导学生能够直接将观察和学习到的观念思想转化为行动,可以实时检验自身的观察学习成果,不断从实践中寻找到适合自身个性发展的做法,进一步顺利创造合适的发展条件,完成个人成长。第三,朋辈榜样行为的动机便于理解。榜样行为的动机的理解是大学生构建榜样模范学习过程的动力源泉,存在于观察学习的全过程。人的活动的动机来自过去别人和自己在类似行为上受到的强化。[4](P.49)通过朋辈大学生之间的同理心作用,学生能够很容易做到班杜拉提出的“替代性强化”概念,实现社会学习的行为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