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责任与成长同行

2019-06-21欧阳才

基础教育参考 2019年9期
关键词:实施原则社会责任感

欧阳才

[摘   要]人总是处在某一个社会群体中,承担社会责任是人之为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人生幸福的重要方式。高中生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识、能力,对社会和人生也有了一定的理解、思考。此时,对高中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有助于他们从狭隘的“自我”中心论中摆脱出来,懂得如何从“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中去把握人生、思考人生、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的繁荣、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实施原则;班级经营;评价措施

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成长,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高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日趋淡化,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学校是培养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最主要阵地。近年来,湖南省宁乡市第一高级中学在社会责任感教育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学校的相关做法,从教育内容、实施原则、实施途径、评价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教育内容

人在社会群体中,必须履行个人义务,承担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个体在心理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

根据责任对象的不同,可将学校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内涵划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对自我的责任感;二是对他人的责任感;三是对家庭的责任感;四是对集体的责任感;五是对社会的责任感;六是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在第一层次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中,学校以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成长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促使他们成为自尊、自立、自强的个体,鼓励他们不断提升科学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

第二层次的社会责任感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的情感、尊重他人的品格、理解他人的能力和乐于助人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知道如何尊老爱幼、敬重老师、团结同学,不打扰他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层次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主要结合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通过开展孝德教育活动实施家庭责任感教育,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情怀。家庭是个体生命的第一从属集体,给予了个体生命最无私的关爱和帮助。个体理应回馈家庭,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中华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家庭伦理道德教育,这为学校的家庭责任感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第四层次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主要通过优秀班集体的建设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所谓集体责任感,是指在集体活动中懂得如何遵循个人服从集体、个人服务集体的原则,积极主动地为集体贡献力量。良好班风所形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将对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产生积极影响。

第五层次的社会责任感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为文明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六层次的社会责任感教育,重在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责任感教育。其内容包括:严格遵守法令法规;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依法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维护国家安全,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言论、行为作斗争;敬畏国家荣誉,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发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承担起保卫国家的神圣使命。

二、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

高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重要原则,这是基于高中学生及社会责任感教育本身的特点而考虑的。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他们对社会和人生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见解,教师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而应以尊重和平等的态度来展开交流对话。同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过程包括对学生在有关自我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国家民族关系中对自身价值、行为认知的教育,还包括教育学生如何将这种认知外化为具体的行为。如果在社会责任感教育过程中无视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无视他们的选择性接受,那么教育内容就只是孤立、静止的知识,忽略了外化为行为的过程,这是与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主体性原则相违背的。学校社会责任感教育在内容选择上强调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在方式方法上以交流、探讨代替单纯的讲授,积极构建活动式责任感教育模式。

2.实践性原则

认知是行为的条件,而行为又是认知的外化,将对认知进行深化。青少年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深化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的认识,进而产生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动机。因此,社会责任感教育应充分贯彻实践性原则,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这种实践性原则包括认知内容、教育过程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的实践性。所谓认知内容的实践性,是指认知内容应结合具体情境的阐释说明;教育过程的实践性,是指无论是教育场所的选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环节的设定,还是参与主体的圈定,都应与生活和社会挂钩;评价方式的实践性,是指评价认定依据应以具体的活动为载体,注重言行与表现。

3.灵活性原则

社会责任感教育并非以知识的掌握为旨归,它关注的是感知、認识和行为这样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显然,它具有灵活性的特点。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教材可以是课本、音像材料等;课堂可以是教室,也可以是街道、小区;教育者可以是教师,还可以是警察、医生、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中责任承担的楷模,且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可以互换;授课形式可以是讲授,也可以是游戏,还可以是观摩、角色扮演等;作业可以是活动,也可以是调查报告,还可以是课题研究。

4.循序渐进原则

高中阶段的学生有必要也有能力在自我与他人、学习与生活、人生与社会、眼前与长远的关系中观照自我、学习和人生。当然,这种认知以及紧跟其后的行为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它与个体活动范围的变化及知识、能力、理解的变化相伴随。因此,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包含对自己、他人、家庭、集体、社会、国家民族负责等几个层次。这些层次之间的依次推进,体现了一个由己及人、由小而大、由眼前而长远的渐进过程。

三、实施途径

通过采取多种实施途径,学校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呈现出多元化、立体化的特点。

1.课堂教育

课堂教育是普高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要一环。学校在推进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强调专属课堂的教育,并将其编入学校的课表中,与体育、音乐欣赏、心理健康等课程并列,还配备了专业教师,编制了专修教材。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伦理道德,具体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所以各学科课堂均可渗透性地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学校要求相应的科任教师充分认识到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性,能够抓住切入点和触发点,适时开展教育;并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对这一方面的内容有所体现,作为教师工作问卷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2.班级经营

班级经营是指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处理班级各项业务,以达成教育目标的过程。具体包括班级的行政经营、班级的教学经营、学生自治活动等多个方面。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个个体知道并积极承担起自己在集体中的职责,而经营优秀班集体的过程也是培养个体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的过程。鉴于此,学校要求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全员参与,一人一责(重在划分职责,体现人人有责);职不固定,定期轮责(重在换位思考,人尽其责,相互支持);全员评责,奖罚分明(树立学习榜样,明晰不足,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完善自身责任行为)。

3.活动实施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学校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承载形式。校园活动具有多层次、多载体、多形式的特点。活动主要以学生科、团委、年级委员会为实施主体,以社团、班级、年级为实施对象。实施载体主要有升旗仪式、班团活动课堂、入学教育、家长会、汉服成人礼、百日誓师会等,以及母亲节、教师节、端午节、中秋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劳动节等各种节日庆典活动。同时,也有配合政府城市文明创建、交通疏导等大型活动而开展的系列活动,通过诸如主题仪式、主题班会、主题板报、主题演讲、主题征文、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形式,增强学生的体验,深化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例如,围绕社会责任感教育开展的班团活动,做到了期期有重心、月月有专题、次次有中心,既消除了随意性,又避免了机械性,对推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汉服成人礼更是学校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它在吸收传统成人礼仪式的基础上适当加以创新,教育学生“十八而志,建功时代”、明责知礼、敢于担当、信念坚定,在拼搏中书写芳华,在奋斗中绽放青春。汉服成人礼在师生、家长、社会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已成为学校德育活动的一张名片。

4.社会实践

社会责任感终究要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形成认知,同时又需要在参与社会的行为中得以体现。学校创设有利条件,积极搭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利于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平台。社区、企业、对应学校、福利机构、公共管理部门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比如,学校将嘉诚花园、中源花园、旺和家园、盛翠豪庭等小区作为学生进行各类宣讲活动的重要场所;将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宁乡烈士陵园等单位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沩山乡祖塔完全小学、沩山乡中心小学等边远学校列为爱心帮扶对象;与交警队、环保局以及楚天科技、加加酱油等单位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还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一是自由选择。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但尊重学生对具体场所和岗位的选择。学校提供的实践单位或场所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学生可结合自身兴趣、学科偏好、生涯规划选定适当的岗位。二是方式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以及合作单位的行业特点、岗位性质、活动要求选定实践方式。三是规范长效。学校与选定的意向实践单位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制订了具体的操作方案,让社会责任感实践活动更具规范性和实效性。

学校实施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四条途径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在具体实施中,每个年级各有侧重,如高一年级主要推行课堂教育这一途径,高三年级主要采用社会实践这一途径。对于每个年级的实施途径,学校均有明确的时间安排,统一的规范要求,相应的设计模式,详尽的记载存档,严格的检查评审。

四、评价措施

正确评价个体的社会责任感是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条件,而这离不开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评价,是对学生责任感的评估认定,同时将对学生责任感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责任行为的进一步完善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责任感的评价认定也是实施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手段,那么科学的评价措施必不可少。

社会责任感教育并非只注重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而是一种认知、一种意识、一种境界。其可外化为具体的行为,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其审查评价与学科知识的检测评价有实质性的不同。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评价制度的系统性

评价制度的系统性是指社会责任感的评价并非单一的行为,而是一个体系,由记录制度、公示制度、申诉复议制度和检查制度等多项制度组成。

2.参与评价的多主体性

社会责任感教育由于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和参与者的多主体性,决定了参与评价的多主体性。其评价主体包括自我、服务对象、同伴、活动负责人、实践单位的行政人员等。多主体参与评价能够做到全程评价、全面评价,会使评价更加公正、公开、客观、有效。

3.评价依据的多样性

评价依据可以来自于上文提及的參与评价的多个主体,可以是自述文字、口头评价、报告论文、荣誉证书、音像材料等形式。

4.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评价结果的有效性是指评价的分数或等第不能是孤立、静止的数据,而应与学期评优、评先和推优相关联,并可作为学校选定向高校重点推荐对象的重要依据。

社会责任感是高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评估自身成长状况的重要指标,能为时代发展、社会繁荣提供强劲的动力。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过程是人的“完成”之旅,是社会进步之旅,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宁乡市第一高级中学一直践行社会责任感教育,构建了“认知—实践—评价—反馈”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模式,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责任认识,激发了他们的责任行为。当然,社会责任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宁乡一高人”将不遗余力、持之以恒地推进社会责任感教育,力争培养更多能够担负起未来社会发展重任的优秀公民。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实施原则社会责任感
素质教育应着重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高职选修课《演讲与口才》训练策略与原则探析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拓展延伸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探究中学英语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