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浅析
2019-06-21贺利萍
贺利萍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从事幼儿教育的人才,人们视幼儿时期为一个人发展的奠基阶段,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尤其是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历来受到人们重视。通常职业能力可以理解为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学生一般较为重视,而学习及工作态度,作为一种需要潜移默化的长时间塑造才能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情感倾向,则似乎并未被置于应有的位置。实际上,在教育者眼里,知识、技能与态度这三者同样重要,应一视同仁,均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培养。本文从以下七个方面来予以说明。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措施
邢台技师学院通过科学制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训设备建设并强化实训教学环节,开展常规专业理论与技能竞赛,系统组织实习实践,重视实习汇报交流座谈、组建学生社团及实行“推荐书单”制度等措施,学前教育专业实现了全方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一、科学制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侧重职业能力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涵盖描述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能力与知识结构要求、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等内容的基本教学文件,经过幼儿园调研、专家访谈和专家评审论证等几个重要环节才得以形成。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将课程体系划分为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拓展课程及教育实践五大模块,以幼儿园典型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提高职业核心课程比例,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注重对学生专业领域的核心能力培养。
同时,明确学前教育专业资格证书要求,保障学生获取相关岗位需要的资格证书。其中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二级乙等以上证书及中级保育员资格证书是学生在校期间要考取的资格证。取得普通话相应等级证书说好普通话是学生必备的一项重要专业能力,把普及普通话纳入培养目标和有关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学生的普通话技能训练,营造人人使用普通话的良好氛围。保育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分为初级(五级)、中级(四级)和高级(三级)三个级别,证书全国通用。考试按照国家标准分为理论和模拟实操两部分,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及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全面考查。取得保育员中级资格证书的学生将能够胜任相应职业岗位,包括幼儿园清洁消毒、幼儿生活管理、配合教师进行教育活动以及安全工作等。教师资格证,虽为非必考,但课程安排上会考虑学生的需求,为学生备考提供必要的辅导,满足学生从事幼儿教师岗位工作的需要。
二、加强实训设备建设,强化实训教学环节,保障学生基本职业技能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专业教学重点侧重技能培养,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这就需要具备充分的实训硬件条件。合理配置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设备,建设钢琴房、音乐教室、舞蹈排练厅、手工实训室、画室、活动室、幼儿活动室等实训教室,在加强基本的弹、唱、跳、画、说等技能实训教学的基础上,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接受学前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体验真实工作环境提供机会,提高其适应岗位工作环境的技术水平。同时从改革考核方式入手带动教学形式的变革,改革实训类课程考核形式,围绕幼儿教师的岗位需求,重点放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弹唱、伴奏和幼儿歌舞创编以及儿童画、幼儿园环境布置等方面。
三、开展常规专业理论与技能竞赛,提升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
本着“以賽促教,以赛促学”的原则,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兴趣与积极性,进一步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定期开展竞赛活动,通过专业竞技,各“秀”其能。
专业技能竞赛项目严格按照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要求进行设置,一般由理论测试和技能展示两部分组成。理论测试内容涵盖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及幼儿园管理等专业课程知识。技能展示通常包含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设计及幼儿园音乐领域活动设计,这三项分别要求学生进行主题墙饰设计与制作、故事讲述及幼儿歌曲教唱设计。
四、系统组织实习实践,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 文件指出,要“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职业院校要尽快突破传统的偏重课堂知识讲授、轻视岗位技能训练的做法,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方法。”
笔者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认真贯彻相关文件精神,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定期组织学生到幼儿园或幼教机构进行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通过保教见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
1.保教见习
保教见习在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分批次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为期两周的见习活动,旨在使学生近距离接触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初步了解幼儿园概况,认识幼儿园一日工作流程,熟悉相关岗位职责尤其是幼儿园保育及教学岗位,明确工作规范及专业技能要求等,找到努力的方向,从而增强进一步学习的针对性。
2.跟岗实习
跟岗实习通常安排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学院统一组织学生到合作幼儿园或幼教机构开展综合性教育及保育实习。目的是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岗位实践相结合,实现对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实际演练,从而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强化职业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培养工作荣誉感。同时,园方会根据学生在幼儿园的各方面表现对学生逐一做出中肯评价。
3.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学生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主要涉及保育工作实习和教育活动实习两大块内容,顶岗实习在三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在实习活动中,专业与岗位对接,学生逐步掌握相关职业岗位的工作规范,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为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园校双方签订学生入园实习协议书等,共同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与奖励暂行办法》及《学生顶岗实习综合能力考核评价办法》,园校双方携手合作帮助学生成为幼儿园岗位需要的优秀人才。
五、重视实习汇报交流座谈会,专业教师现场答疑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方法
由于实习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已列入教学计划并纳入学分管理,所以学校对于学生的实习情况应及时跟进,实习汇报交流座谈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实习期间,学生全方位参与实习班级的幼儿卫生保健、日常教学及管理工作,熟悉了幼儿园一日工作流程,强化了职业道德,对教育学、心理学及教学法等诸方面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同时,对于幼儿园相对复杂的教育环境,学生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不会恰当处理甚至束手无策的问题。召开汇报交流座谈会,同学们畅谈自己的实习体验及收获,也分享遇到的困惑,专业教师亲临现场解答同学们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具体实用的方法关照,有利于巩固实习效果,助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六、组建学生社团,培育学生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爱好和特长
依托系团总支进行社团建设,本学校组建舞蹈、声乐、器乐及演讲与口才等社团,由专业老师指导,学生自我组织和管理,充分培育学生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爱好与特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和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开展各种活动。在社团里,学生们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延展了学生锤炼职业技能的途径,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助力学生增强自我认同,重塑自信。
七、实行“推荐书单”制度,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目前,职业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逐渐彰显更好地着眼于学生个体的长远发展的教育功能。张黎宁在《职业教育要教给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文中指出:“谋求职业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绝不是全部。学生丰富而均衡的精神世界的培育,包括丰富的道德情感和对道德人格追求的培养,它可以支撑人的价值追求、涵养人的精神、塑造完整的人格。” 正所谓“技能立业,素质成才”。拥有了技能,给予学生的仅仅是一份工作,作为教育者,多一些關注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的构筑借以涵养学生的职业生命显得更为重要。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塑造是需要进行顶层设计的大课题,但实行“推荐书单”制度,为学生推荐适合的优秀的书籍,对学生的课余生活进行干预,鼓励学生读书,特别是通识素养类书目,借助书的潜移默化及精神引领作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以期日后迁移为积极的工作态度以涵养其职业能力,为成为影响幼儿健康发展的引导者积淀营养,实践证明,这对促进学生职业生命成长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黎宁.职业教育要教给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J].中国教育报,2009(10).
(作者单位:邢台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