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技师学院:用特色文化建筑管好万人大校
2019-06-21杨生文平云光任鹏
杨生文 平云光 任鹏
孔子、孟子、管子、曾子、孙子、墨子……作为“齐鲁之邦,礼仪之乡,孔孟文化发源地”,山东省一直是文化大省。知道山东文化气息浓,但是没有想到这么浓。150块文化展板、70個专题宣传栏、50个条幅、600幅宣传画、50个绿化带文明牌,校园广播站、文化长廊、宣传栏,“中华传统文化、沂蒙红色文化、现代汽车文化”三大校园文化展示板块,“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展示栏……走进山东交通技师学院,记者首先感受到的是这里浓厚的文化气息。
山东交通技师学院还有一个亮点:这是一所万人大校,2018年,学院招生4622人,在校生突破11000人。
没想到的是,他们这两个亮点之间还有关系:正是他们用特色文化建设,管好了这所万人大校,连续三年高分通过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复评后,被评为山东省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并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成为全国技工院校中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单位。
特色文化建设并不是“软指标”
开展特色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山东交通技师学院是大张旗鼓、全院动员,全员参与的。
刚开始,有人不理解:作为技工院校,最要紧的是抓好学生技能训练,大张旗鼓、全院动员、全员参与地抓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不是有失偏颇?
但是,该院党委“一班人”深刻认识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技工院校,更要承担起历史使命。随着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的提升,学院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要把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作为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为此,他们召开全院教职员工大会,统一思想,明确“特色文化建设并不是软指标”,细化职责要求和任务分工,扎实推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用争创全国文明单位这个抓手凝心聚力、推动工作,确定了以“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为灵魂,以“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为基础,以“行为文化”为目的,以“中华传统文化、沂蒙红色文化、现代汽车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
为保障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他们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选好配强校园文化人才队伍,全面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部署和推进工作。同时,学院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保证校园文化建设顺利进行。定期开展分层外出培训,着力提高教职工对学院文化建设的理解水平,掌握科学方法和策略,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充分展示学院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
文化建设要有“硬阵地”
“文化建设看上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其实,也需要有自己的‘硬阵地!”学院党委书记李军说,“挖掘学院文化资源,设计学院文化形象,提炼学院文化精髓,构建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有助于满足学生多层次需求,激发学生潜能;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充实生命内涵;有助于打造学院品牌,塑造学院社会形象;有助于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提升学院知名度和美誉度。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宣传阵地建设,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文化建设的“硬阵地”从定位清晰的校园文化体系开始。学院从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校训、校风、校徽等文化标识入手,将办学理念与学院标识有机结合,用标识凝聚人心,形成VI视觉识别系统,使学院的办学理念、文化特质、行为规范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符号,塑造学院良好的视觉形象,加大力度宣传学院理念文化,凝聚师生的精、气、神。
文化建设的“硬阵地”从校园文化的硬载体开始。学院利用各类媒体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加强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站、文化长廊、宣传栏等平台建设,制作了150块文化展板、70个专题宣传栏、50个条幅、600幅宣传画、50个绿化带文明牌。同时,加强学院大型活动、特色亮点、先模人物、教学名师、优秀毕业生等策划宣传工作,树立学院文明形象,提升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院不仅创办了校内媒体提升文化影响力,而且有目的、有计划地联合外界媒体采取多种方式提升文明创建宣传效果。2017年以来,学院在人民网、中国商报、齐鲁网、临沂日报等中央、省、市级媒体发稿400余篇,通过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闪电新闻”直播,并通过报纸、直播、电视台、微信等多平台,全方位对学院活动进行生动、及时、丰富的报道,提高了全体师生对学院文化建设的认识水平,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让文化符号深入每个角落
“让每一面墙都说话!”学院从完善教学硬件设施开始,在大部分教学场所都张贴了切合实际的提示和励志口号,包括办公楼、图书楼、教学楼、实验室、实训基地、餐厅、宿舍。建设了校园广播站、阅览室等,楼梯、卫生间草地等处均布置有提示性的标语,使学生每时每刻都能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
打造校园自然景观。学院成立了“爱卫会”,每周进行一次卫生检查,保证了学院内外环境整洁美观;严格按照《校园绿化规划方案》有序实施,校园绿地率占40%,四季常青;设有“爱莲池”“文化长廊”“景观广场”“观赏鱼池”,营造了修身、养性、怡情和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
打造不同的班级文化。每个教室、宿舍悬挂有专业特色海报、标语,开辟了班级口号、班歌、早操口号。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多发言、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担任班会主持,全面锻炼学生。
用制度保证文明建设常态化
“校园文明建设最怕‘一阵风,要靠制度保证常态化!”为此,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
坚持依法民主管理。近年来,学院制定了《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教职工岗位考核奖惩条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规范教工行为。
健全班级制度。注重班主任及教官队伍建设。通过每周例会、经验交流会、“青蓝工程”和以老带新等方式促进年轻班主任快速成长;持续开展班主任作风建设系列活动,对班主任办公室、宿舍提出标准化要求,随时抽查;建立教官就寝期间巡逻制度。强化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以“服务同学,提升自己”为目的,充分发挥内勤、外勤、自律委、班委四支队伍的作用,提升管理效果。在学生教官中推行“三互”管理模式,举办学生干部、党员积极分子培训班。探索“大数据时代的云校园”学生管理新模式,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学生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以“三真”(动真情、说真话、出真招)为原则,利用电话、“互联网+”等方式,实现学校和家庭的互动与互补。
构建安全管理网络。学院坚持做到周周有主题,天天讲安全,事事要安全,定期开展《牛老师讲安全》讲堂,印发《安全警讯》数十期,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筑牢安全防护网》,将安全工作做实做细。开展了 “珍爱生命,文明出行”“我的安全我做主”等安全主题班会,制作手抄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定期开展宿舍安全大检查、逃生演练及安全消防演练,组织各班级观看了《国家安全》《防溺水》《防火灾》等安全教育视频。
规范学生管理。学院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开展收心教育系列活动,队列展示、内务展示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学生中推行“两人成列,三人成行”、“8S”管理、“行、貌、声‘三端”等。开展心理、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坚持开展“品国学经典,启智慧人生”“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贯彻“教育有方向,活动成系列”的理念,做到“每月有主题,主题成系列,每周有活动,活动有规模,每天有目标,目标有意义”,开展了“安全愉快走过青春时代”“人人有颗公德心,爱护公物人人赞”等宣誓签名教育活动。以母亲节、父亲节为载体,开展“为父母作一件好事”“母亲节感恩”等感恩教育活动。学院将班会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开展以“珍爱生命,珍惜时光”“做课堂的主人”“我为文明单位做什么”为主题的班会,提升学生素质。
用“五大行为文化”规范言行
学院用“五大行为文化”规范言行。
构建崇德向善的教师文化。学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求上好每一堂课,关爱每一名学生,积极建立基于爱、责任、希望的师生关系和相互尊重、合作共进的家校关系。组织一线教师、班主任到同济大学、孔子研究院、孟良崮接受培训近500人次,邀请专家讲座42次,开展专题讨论40余次,开展各类重大节日宣传教育。学院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制定“四德”模范;开展诚德楷模、师德标兵、十佳班主任、十佳学生、身边好人等各类评先树优活动,发现并及时宣传师生中的先进典型。另外,还建立“交通行业精神”“移风易俗”等宣传栏;“教师守则”“教师文明用语”上墙,举办职工礼仪培训;开展“阳光跟帖”等各项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开展“文明窗口”创建活动,为社会提供优质驾校服务,激发广大教职工崇德向善的热情。通过这些活动,涌现出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邢凤娟,见义勇为的先进典型张平、刘永强等。其中,邢凤娟被选为2016年“山东好人”、2017年“全国好人”,被临沂市确定为道德宣讲人物。
构建阳光活力的学生文化。学院积极举办各类晚会、运动会,挖掘学生的青春活力;积极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技能拓展训练;推进各类传统社团活动,成功创办学报《筑梦》。着重抓好学生仪容仪表、言行举止、讲究卫生、爱护公物、遵规守纪、公德意识等习惯养成。坚持从发型、仪表、着装等方面规范学生,杜绝了学生戴首饰、留长发、染头发、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逐渐形成基本的文明习惯,包括课堂时间规范、遵守作息时间规范、校园活动规范、仪表形象规范,学生形成整洁端庄的形象气质。
构建创新互动的文体文化。运用展板、宣传栏、文化长廊、校园网、校园广播等文化载体,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书画展、文艺晚会、体育竞赛、摄影比赛、演讲比赛、“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每年开展师生朗诵比赛、读书、征文评选、团队游戏、各类晚会等文体活动,确定每年4月为学院读书月,2017年举办4000余人的国学诵读,山东广播电视台、临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报道;成立了以职工为主体的“健步走社团”“太极拳社团”。
构建知行合一的德育文化。学院充分运用各类媒体、文艺作品和学院师生文化活动等开展主题宣传,推动诚信、法治教育,弘扬爱国精神、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创新能力。持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结合“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理论学习研究和宣讲,办好“交通技师学院大讲堂”“道德讲堂”等品牌活动。组建道德宣讲团,进行道德宣讲系列活动,增强同学们发现道德、讲述道德、传颂道德的使命感,开展了“守规矩、知礼仪、做文明交院人”“老师您辛苦了”等主题教育征文活动。大力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仅2017年就参加临沂市“文明出行·守护斑马线”“助力创城我有责,美化环境我先行”“志愿创城·文明出行”主题义务植树等志愿活动45次;与临沂市文明办、临沂市网信办、共青团临沂市委、临沂市交通局、山东广播电视台临沂站等7家单位联合主办并独家冠名临沂市第二届文明出行之“最美司机”评选活动;与市文明办联合制作文明餐桌立牌10万个,发送至临沂市餐厅。为临沂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作出積极贡献,支援贫困乡村,助力脱贫攻坚。扩大了学院社会影响,树立了良好形象。
构建合作共育的家长文化。在新生军训会操表演、文艺晚会等重大活动邀请家长观看,建立家长微信群,促进家校联系,形成共建共育的格局。组织学生参加周边社区环境治理,做好社会调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让特色文化素养这个“软指标”成为学生硬实力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特色亮点。学院坚持每日组织学生晨读,举行“千人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领悟到经典美文的魅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编制《晨读读本》,推动《三字经》《少年中国说》《千字文》进课堂,通过日常集体诵读、主持人领读、诵读比赛等形式,提高经典诵读效果。利用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以及各类革命历史遗址、烈士陵园等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春节开展“晒我家春节”手机拍、“晒家风,亮家训”主题征文活动;清明节开展“网上祭奠英烈”等活动;端午节开展“弘扬传统文化·传播现代文明”主题活动。
倾力建设“第二课堂”。学院积极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书画协会,舞蹈协会,跆拳道协会,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协会以及课外兴趣小组。定期举办学院文化艺术节、学生运动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社团风采展示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半军事化管理成特色,让文明寓于管理。学院不断完善“三同(同吃、同住、同活动)”服务,注重养成教育、赏识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推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使学生会、社团、志愿服务队等学生组织发挥更大作用。加强法制教育,从遵守校规校纪入手,培养法制观念。加强安全教育,从源头上杜绝校园安全问题。在组织学生离校工作中,创新“车站式服务”,确保了学生的顺利离返校和交通安全。经过努力,半军事化管理成为了该院学生管理特色品牌。
特色文化素养这个“软指标”成为学生硬实力。近年来,通过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该院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赞赏,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在鲁南商报临沂市“市民满意的职业学校”调查中,学院位列临沂市技工院校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