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论视角中的教育观念
2019-06-21任庆凤
任庆凤
摘 要:观念论是西方文化中最古老的哲学体系,也是对西方文明和教育影响最深远的哲学流派。观念论者认为观念是唯一的真实存在,是唯一值得认识的东西,对永恒不变的真、善、美的追求的基本方法是在头脑中进行的有意识的推理。观念论者极为关注教育问题,并影响到教育者的教育观念。观念论者相信,教育的根本目的乃是促进学习者精神和自我的发展;进而在课程问题上,强调过去的终极观念,鼓励学生阅读和学习文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和艺术方面的经典著作;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整体性,偏爱讲授、讨论、反思等形式;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的榜样作用,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学生则从代表或象征着人类知识的权威材料和教师身上吸取营养,走向完美。观念论哲学对人精神世界的重视与教育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
关键词:观念 观念论 观念论哲学 教育观念
教育的许多问题通常很难只靠使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认识和解决。这些不能仅靠科学方法认识和解决的问题往往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如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价值究竟在哪里?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哪些学科和知识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这些问题对于教育实践的影响往往一时看不出来,但这些问题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又往往是根本性的。理解和解决这些根本问题的最佳途径也许只能依靠哲学的方法。而作为西方文明史上最古老哲学的观念论无疑也是较早并一直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形成了独特的教育观念的重要哲学流派。
观念论被认为是西方文化中最古老的哲学体系,其始祖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约427—347)。著名的观念论哲学家还包括神学家奥古斯丁(St.Augustine,354—430)、笛卡儿(Rene Descartes,1596-1650)、康德(Immanues Kant,1724—1804)、黑格尔(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和约书亚·罗伊斯(Josiah Royce,1855—1916)等。作为哲学的观念论(idealism)在19世纪之前一直是对西方世界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其核心信条是:观念是唯一的真实存在,是唯一值得认识的东西,最终的实在不是可见的物质世界,而是观念世界(the world of ideas),物质是心灵的解释,存在(to be)就是被个人(a person)所经验,对永恒不变的真、善、美的追求的基本方法是在头脑中进行的有意识的推理。
观念论者对教育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许多观念论哲学家从各个方面对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如柏拉图就把教育问题置于他的理想国的中心;奥古斯丁非常强调教育在基督教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康德和黑格尔要么严肃地分析教育问题,要么在他们的著作中大量地涉及教育问题,而且他们一生都以教师为职业。较近一些的观念论者如威廉·托里·哈里斯(William Torrey Harris, 1835—1909)等试图将观念论的基本原则系统地运用到教育理论和实践中。
一、教育的目的观:促进学习者精神和自我的发展
观念论者一般都同意,教育不仅要重视精神的发展,而且要鼓励学生专注于所有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即教育的目的乃是促进学习者精神与自我的发展。具体来讲,这样的教育目的体现为四个方面。
1.探究真理
观念论者总是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作为思想存在,有通过理性探究真理和通过启示接受真理的能力。他们是将人视为呼吸、吃饭和睡觉的存在物,但最重要的是将人视为思想的存在,他们的思想能从荒谬走向崇高。例如,在柏拉图看来,最低等级的思想只能称为纯粹的观点,在这个水平上,人们的思想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常常自相矛盾。但是所有人都能向往智慧,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改进他们思想的方式和他們的观念的品质。他们能接受具有巨大价值和持久性的观念,即便不是完美的和永恒的观念。人们通过利用其他人的思想或通过其他人的作品的帮助,靠近这种理想(完美的和永恒的观念)。由于探索真理是有理性的人的使命,因而追求哲学智慧或关于真知的观念就必然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也是每个人都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2.自我实现
由于观念论者强调物质世界不过是观念世界的模仿或影子,所以,教育的重要目的乃是帮助个人实现自我的过程,即将个人的观念在现实中实现的过程。正因如此,20世纪美国著名教育家巴特勒(J.Donald Butler,1908—1994)坚信,对个人的关注是观念论者仍能为现代人所接受的重要原因。他指出,自我在观念论形而上学中居于中心地位,也在其教育中具有中心地位。相应地,他指出,自我也是个人经验的最主要的实在,终极的实在就是自我,这个自我既可能是一个人的自我,也可能是许多个自我组成的社区或普遍的自我。那么教育要实现的一个根本目标就是自我实现。
3.品格发展
很多观念论者将道德品格视为思想和沉思行为的自然产物。在观念论者看来,对智慧的追求就源于道德的信念。而将品格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的最重要的提倡者是康德。他将理性视为道德准则的源泉,并提出在道德上唯一有价值的就是善良意志。有良好意志的人知道他们的职业所在并努力去完成他们的职责。康德提出所谓的“绝对命令”,即按照公认的普遍的道德准则行事。这样,教育的主要任务乃是教育人们知道并根据绝对命令履行他们的职责。这就是所谓的品格教育。品格教育不仅要发展学习者的职责意识,而且要发展他们的意志力和忠诚品质。
4.传递既定的价值观
由于观念论者强调观念的永恒性、绝对性,因而主张教育应该维持和传递过去已经建立的价值观念。观念论者认为,一旦我们确定某种事物是真、善、美,学校就有责任将这种观念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二、课程与教学观:通过阅读经典著作从总体上把握世界
1.阅读包含终极观念的经典著作
尽管观念论者不大重视课程的发展问题,强调任何阶段的教育最重要的事情乃是教学生如何思考,但仍然关注教学内容问题。观念论者认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通过探索各种文本获取关于生活目的、家庭、同伴压力本质和成长问题等方面的观念。观念论者相信,观念会改变生活,并且经典文献可用于帮助解决目前世界所面临的问题。当学生沉浸在其他人的创造性思想中或受到鼓励进行反思时,他们的创造性也受到激发。
观念论者特别强调历史和传记类课程的阅读和学习。这种课程观明显受到了黑格尔的影响。观念论者相信,通过研究过去可以找到规范人们现在行为的真理。除了历史和传记课程,观念论者还强调人文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其目的在于培养理想的人和构建理想的社会。在观念论者看来,书籍是关于这种观念的课程的来源。要了解社会和生活,我们必须学习历史,要了解人,我们必须学习文学和人文学科。观念论者希望认识生活的整个和绝对模式,为了做到这一点,历史和人文学科就是最重要的科目。这种课程重视对人的精神属性的认识,进而扩展到对范围更大的家庭、社区、国家、地球、宇宙和无限的属性的认识。为了保存这些对个体心灵的发展至关重要的知识内容,学校的课程必须包括对精神和道德发展不可或缺的学科。这些学科向个体提供的是文化,因而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
2.偏爱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世界的方法
柏拉图的观念论强调通过批判性讨论或辩证法的形式从意见(opinion)转到真正的知识。所有的思考都发端于一个论题,用辩证法对各种见解做全方位检视,并在结束讨论时对观念或意见进行总结以使其更接近真理。在观念论者看来,知识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可以通过巧妙的发问来实现。观念论者强调教育中的深度学习,这是一种强调整体高于部分的学习方法。在柏拉图看来,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辩证法,通过辩证法使各种观念相互碰撞,最有价值的观念在碰撞中胜出。知识的价值主要不是满足物质需要。观念论者相信,过去的经典著作有助于解决今天的许多问题。观念论者更关心帮助学生形成关于他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总体和概括的认识,而不是关心让学生形成技术性技巧。观念论者强调教师必须是巧妙的质疑者,并成为学生的榜样。讲授法在观念论的教育体系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因为这种方法是传递信息的最有效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观念。观念论者还强调自我实现和自我教育,这是因为教师不可能总是在学生身边,当教师不在身边时,自我指导的学习活动就显得尤其重要。
与强调掌握有助于训练心智的学科,如文学、历史、哲学和宗教等相一致,观念论者在教学方法上强调通过讲授、讨论和苏格拉底对话法等处理各种观念,通过内省、直觉、洞察力和整体与部分逻辑将潜伏于头脑中的观念或形式带到意识层面,通过模仿榜样或英雄的方式实现品格发展。
在课堂结构和气氛上,观念论者强调应该为学生提供思考的各种机会,并将道德评价的标准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教学方法必须鼓励学生掌握各种事实,并在对这些事实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形成技能。仅仅教给学生如何思考是不够的,他们必须有用于思考的材料,否则他们只不过使无知复杂化。教学方法必须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刺激他们进行反思性思考,鼓励他们做出个人的道德选择,形成逻辑思维的技巧,提供运用知识解决道德和社会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以及鼓励学习者接受人类文明的价值观。
总之,观念论者认为课程应该强调过去的终极观念,学校应该鼓励学生阅读和学习文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和艺术方面的经典著作,而在教学方法上,则偏爱讲授、讨论、反思和苏格拉底方法等,而所有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方法的整体性。
三、师生观:教师为榜样,学生追求完美
在师生关系的认识上,观念论一贯强调,教师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因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和指导者,同时,学生则应该在教师的影响之下,成长为追求完美的个体。
1.教师观: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和指导者
观念论者对教育期望極高。教师是学校系统中最重要的单个因素,作为学生的榜样,不论在智力上还是在道德上,教师都必须足够优秀。具体来说,教师必须知识丰富,能洞察学生的需要和能力,在个人行为和信念上必须展现出道德上的卓越品质。同时,在帮助学生发现、分析、统一和综合知识方面,在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应用到生活和行为方面,必须展现出极强的创造力。
观念论者认为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榜样和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形成耐心、宽容和达成目标的毅力等终身受用的习惯。鼓励学生并为他们提供材料实现更高的目标也是教师的责任。作为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单个角色,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教师是学生生活的理想和榜样,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自己可能成为的理想人格。
观念论者强调教师必须用自己的正确人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教师应该趋向完美,并且通过自己的完美帮助学生发展各种才能,指导他们获取知识。由于观念论者重视品格发展,因此他们相信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并把教学视为道德的事业。教师的作用在于成为巧妙的提问者,以鼓励学生思考,并在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中提出更多的问题。
简言之,观念论者理想的教师角色模式是将教师视为掌握了西方世界经典著作(great books,也译为杰作)的知识渊博的学者,有能力激发学生了解经典著作中的普遍的和不变的经验教训。教师应该熟悉并善于使用理性的和逻辑思考的方法。观念论者偏爱的教师应是有哲学智慧的,能帮助学生选择重要的材料,并能鼓励学生发展以最深刻的积极的方式进行思考的愿望的教师。
2.学生观:学生是追求完美的个体
观念论者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人格崇拜”的传统,有的观念论者甚至认为,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或文明能超越其最伟大的领袖。在观念论者的眼中,学习者虽然处在成长过程中,但也是精神存在。他的人格虽然不完善,但经过不断的塑造和指导,可能会越来越接近完美和绝对。在某种意义上,人是绝对自我(Absolute Self)的小型代表,学生也必须通过模仿榜样(教师)和学习前文提到的学科使自己向绝对自我靠近。
如果自己就是观念论者,学习者就会接受观念论哲学,并会持续做出最大努力靠近完美。观念论者认为理想的学生具有两个特征:值得赞扬的品质和追求完美的意志。不论他做什么或能做什么,他都有抱负追求学问,他想增长知识和智慧,在生活中欣赏美的东西,成为令人尊敬的人……他努力追求完美,因为理想的人是完美的。
总之,尽管观念论者认为学生还不成熟,而且容易受误导,但观念论的基本哲学是,每一位学生都有效仿绝对精神的心灵、灵魂和精神。学生的任务是通过从教师和书籍中吸收营养而拓宽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尤其是关于观念世界的认识的。
四、对观念论哲学之教育观念的评价
观念论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教育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哲学。保守是人们对观念论哲学的最显著的评价,这源于观念论者一贯强调保存文化传统,追求不变的永恒的真理,并将教育视为传递文化遗产的机构。
对观念论哲学及其教育观念持赞同态度和反对态度的人同样旗帜鲜明。总体来看,似乎大家都同意,观念论哲学及其教育观念的优点和缺点一样突出。观念论者普遍相信,他们所信奉的哲学(包括教育哲学)的主要优势包括:第一,提倡高认知水平的教育;第二,关心文化学习的捍卫和促进;第三,高度重视道德和品格的发展;第四,把教师视为教育过程中令人尊敬的核心人物;第五,强调自我实现的重要意义;第六,重视生活的人类和个人价值;第七,提倡综合的、系统的和整体的(思维和教育教学)方法。
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优势,从公元前4世纪的柏拉图开始,经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到康德和黑格尔,再到21世纪,观念论一直是影响西方教育的主宰力量之一。虽然观念论哲学的影响在较近的几个世纪不像以前那么强势,但没有任何一个哲学流派能像观念论哲学一样影响人们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持续这么长的时间。除去工业和技术化对现代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等外部因素外,观念论及其教育哲学所固有的以下几个弱点是导致观念论对人们生活和教育影响趋弱的根本因素:
1.明显的精英主义倾向
柏拉图和阿奎纳使观念论哲学走上了智慧精英主义的道路。在过去,教育对社会上层阶级的人非常重要,教育是他们的奢侈品。观念论者认为对普通民众来说,接受职业和技术教育就足够了,显然这与强调应用技术的现代社会和强调民主、平等、普及的现代教育理念相去甚远。这与观念论哲学强调精神的富有和对物质世界的轻视是分不开的。
2.对人的创造性和新观念生成的窒息
观念论教育哲学强调培养学生顺从、服从、忠诚等品格被视为容易窒息人的创造性和自我指导,使得学生缺乏严肃检查的能力和习惯,容易受骗,从而导致学生愿意全盘接受灌输的观念。“许多所谓伟大的观念”,“以有疑问的前提和假设为基础,归根结底可能对社会有害”。尽管忠诚等品质在某些情况下对社会有益,但如果总是鼓励学习者泯灭所有怀疑和独立的智慧判断,必定是有害的。
3.轻视科学和技术教育
第二点批评与第一点在某种意义上是一致的。“知识就是力量”的论断的确有很大的真理性,但不同种类的知识往往具有不同的力量。人文学科有人文学科的价值,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有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的价值。在现代教育中,自然科学和技术是教育的基本内容。科学以假设和试验为基础,但观念论者提倡终结的、绝对的思想和观念,主张存在普遍的道德并导致完美的道德和伦理秩序。这进一步导致拒绝接受技术社会的整体观念,否定科学和技术的重要价值。虽然观念论者也强调科学和技术教育对普通大众的重要性,但显然这是不够的。科学和技术对所有学生的发展都是重要的。
4.无视人性之情感和身体因素
尽管观念论者在学科上持通才的态度,在方法上强调整体和综合,但在涉及人性之情感和身体因素时表现出了明显的短视。如果我们相信情感不只是审美问题,也包括生活的情绪和个人—社会内容,那么我们说观念论者提倡的课程显然过于局限于书本知识了。同样,如果我们承认学生的身体发展也是其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那么观念论者相信身体不过是相对不重要的物质世界的分子,就因而忽视学生身体的成长,显然不符合追求全面发展的教育理想,也不符合观念论者一直大力提倡的整体和综合发展的要义。书本的确是重要的学习材料和途径,但如果教育因而忽视学生的情感和社交需要以及身体发展的要求,那么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显然就不是全面发展的人。观念论者强调整体和普遍,但如果因为重视学习的认知和书本内容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学习,的确与他们一贯强调的整体原则是相悖的。
5.忽视自身错误的可能性
也许所有哲学体系都存在一个相同的、最大的弱点,即不考虑自身可能就是错误的。这在观念论哲学中表现得尤其明顯,因为它的真理是永恒的和不变的。追求真理正是在不断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完成的。如果承认真理是永恒不变的,就意味着只要掌握了真理就不必继续寻求真理了,而这似乎与观念论者强调追求真理的目标是个矛盾。这种弱点容易使我们想到这样一个情境:有两位观念论学者互相对峙并向对方大声叫喊:“我的真理是真理,你的真理是谬误。”预定自己正确而他人谬误不是以追求真理为宗旨的哲学应有的态度,也不是处理教育这个世界上不是最复杂,至少也是最复杂问题之一的应有态度。
在一个缺乏确定性的后现代社会,强调确定和永恒的观念论走向势微似乎乃大势所趋,但教育是一个特别的领域,它所处理的对象是人。人的发展虽然强调全面综合,强调身心同步,但教育对人的改造,似乎更多的还是对其精神世界的塑造,而这正是观念论哲学的核心。也许观念论对教育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不像过去那样普遍和深入,但由于其对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视,必将仍是影响教育的重要哲学流派。
(作者单位:山东交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