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公共管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分析及建议

2019-06-21冯宏杰周宏郝志梅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6期
关键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冯宏杰,周宏,郝志梅

(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河北唐山 063210)

公共管理学术型硕士是指为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 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一种学术型学位[1]。学术型硕士学位教育旨在培养能够从事公共管理领域学术研究的人才,着重学生学术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其前身是行政管理,开始于20 世纪初期,1998年,国家调整了研究生专业目录,建立了管理学门类,其下设立了五个一级学科,公共管理是其中之一[2],至此公共管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开始起步,至今已有20年的发展历程。 该文以2019年中国研究生招生网的信息为基础,对公共管理学术硕士招生院校的地区分布、学习方式、专业与研究方向设置情况、 考试方式与考试科目等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与内容

该次调查收集的资料来源于在2019年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发布招生信息,调查对象为招收公共管理学术硕士的高等学校。 以“公共管理”(学科代码1204)为关键词在硕士招生目录上进行查询。 采集内容包括公共管理学术硕士招生院校的名称、数量、地区分布、学习方式、专业与研究方向设置情况、考试方式与考试科目等。

1.2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2003 建立数据库, 数据处理采用百分比、频数、最大最小值进行描述性统计。

2 调查结果

2.1 我国公共管理学术硕士招生院校总体及地区分布情况

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19年招生信息(不含港澳台地区) 进行了数据整理,结果如表1 所示。2019年我国共有217 所公共管理学术型硕士招生院校,分布于全国31 个省市自治区。 招生高校数量在10所以上有北京(29 所),江苏(17 所),湖北(12 所),上海(11 所),广东(11 所)以及陕西(10 所)。 按照东西部区划分,中东部地区院校有174 所,西部地区院校43 所,西部地区招生院校数量较东部地区相差悬殊。 按行政区域进一步细分得知,华东地区招生高校数量最多(66所),其次为华北地区(51 所),中南地区40 所,东北地区22 所,西南地区20 所,西北地区18 所。 华东、华北地区招生院校数量较多。由此可见,我国公共管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院校在地区分布上存在不平衡现象。

表1 2019年我国公共管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院校情况

2.2 学习方式(招生类别)

我国公共管理学术硕士招生类型包括非全日制和全日制两种。 该研究中涉及的217 所招生院校中非全日制学术型硕士招生院校仅有3 所,分别是清华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三所学校均属于东部地区院校。非全日制招生院校较少,无法满足我国在职人员对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的需求。

2.3 专业与研究方向设置

该研究中217 所公共管理招收院校专业设置中以行政管理专业数量最多,共有113 所(52.1%),其次是公共管理专业90 所(41.2%),社会保障85 所(39.2%),具体如表2 所示。

表2 2019年我国公共管理专业前十位情况

在研究方向设置方面,2019年我国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向设置前十位依次是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公共政策、教育经济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医院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详见表3。

2.4 考试方式与考试科目

2019年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的数据显示,本次调查涉及的217 所招收公共管理学术型硕士院校的考试方式绝大多数为统考,仅有16 所院校设有单考的考试方式。 外语考试科目中英语统考学校共163 所(75.1%),占绝大多数,英语或者其他语言统考学校共38 所(17.5%),英语单考学校16 所(7.4%)。 政治考试仅有16 所院校为单考方式,专业课考试科目及内容21 7 所学校各不相同。

表3 2019年我国公共管理专业中研究方向前十位情况

3 讨论

3.1 我国公共管理学术硕士招生院校地区分布不均衡

该次统计的217 所招生院校中,东西部地区在招生院校数量上存在较大差距,西部地区尤其西北地区招生院校少,不能满足当地考生在本地读研的期望,亦不能有效满足该地区对高层次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东西部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 不合理也反映出我国教育公平尚需改善。

3.2 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院校少

该研究显示2019年招收非全日制公共管理学术型硕士院校仅有3 所。 而目前非全日制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对国企、事业单位及公职人员有较大吸引力,很多在职人员均有提高学位层次的需求。近年来,在职研究生的报考热度越来越高,但由于非全日制招生学校少,以至于不能满足广大在职人员对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的需求。

3.3 专业与研究方向数量多,发展不均衡

各院校开设的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向数量多,一些专业或研究方向发展较好,如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等开设院校数量较多。 而一些专业和研究方向发展较慢,如公共信息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开设院校较少,这也间接反映出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仍然存在不均衡性的问题。

3.4 考试方式与考试科目有待改革

该调查结果显示单考院校较少,不能满足在职人员对单考公共管理硕士的需求。在考试科目上,公共管理学术型硕士专业课考试各不相同,由各个学校自命题,不利于保持考试的公平性。 外语科目大部分为英语统考,限制了其他外语语种考生的报考资格,同时也不利于院校选拔人才。 因此,考试方式与考试科目有待改革。

4 建议

4.1 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

教育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要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 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3]。 研究表明,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对应关系[4],政府应适当采取相关政策向西部倾斜, 将西部地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高到西部地区教育的重要任务,借助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倡议等机遇努力填补西部地区教育洼地。扶持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事业,加大资金投入西部教育事业,如设立公共管理学科的专项基金,切实扶持西部地区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 扩大招收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的院校数量,尤其西北,西南地区。此外,可以逐渐扩大西部地区公共管理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进一步减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建设西部地区部分高校的公共管理学科,使之成为国内公共管理学科强校,进而带动西部地区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整体发展。

4.2 扩大公共管理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设置丰富了我国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内涵, 为企业、事业员工搭建了提升学历学位的平台[5]。政府应鼓励招收院校扩招公共管理非全日制研究生,增加非全日制院校数量,使在职人员报考时拥有更多选择。 同时扩大非全日制公共管理学术硕士的招生规模,满足在职人员对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的需求。此外,招生院校在公共管理非全日制硕士培养上需把好质量关,完善其培养机制,保证培养质量。

4.3 促进公共管理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协调发展

针对当前我国公共管理学科专业、 方向数量较多的状况,应在尊重市场需求的前提下,积极引领公共管理学科专业、方向的均衡发展,同时清理无效、不合格专业,确保公共管理学科健康发展。

4.4 开展考试方式与考试科目改革

招生方式需进一步改革[6],针对当前公共管理硕士单考院校数量较少问题,应增加公共管理硕士单考院校数量,同时可适当扩大单考招生规模,满足在职人员对单考的需求,继续完善单考硕士研究生考试机制,确保单考招生质量,促进研究生招生制度发展。在考试科目改革方面,可以做进一步多元化的尝试。

猜你喜欢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被歧视问题研究
排斥非全日制研究生 学历偏见要不得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制度完善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