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题》课程改革与效果评价
2019-06-21黄艳艳
□黄艳艳 张 璟
《财务管理专题》(下文简称为《专题》)作为任选课程,在金陵科技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学专业大四第一学期供学生选修。该课程作为一门学科前沿课程,共计32学时,要求学生了解当前财务管理的学术热点,并能够综合利用所学理论对当前财务热点问题进行案例分析。
一、课程改革背景及改革基本情况
由于《专题》课程开设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学生面临考研、就业等多重压力,为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金陵科技学院尝试对课程进行系列改革。第一,课程组每学年课程开设前,结合财务管理热点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优化,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形成课程讲义。第二,对教学形式进行改革,课程摒弃了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采用全案例教学方式,每4学时为一个专题,课程共安排中兴通讯集团财务共享、小米商业模式创新与财务变革等七个专题案例(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三,课堂组织的改革,课程不再由一位教师讲授,《专题》课程由3~4名具备一定实践经验的且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主讲,主讲教师结合各自专业的领域展开案例研讨,也让学生感受不同教师的授课风格。第四,灵活应用网络资源,案例教学与网络资源的有效结合,让课堂更加生动。同时,通过案例讨论,增强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占比百分之二十的平时成绩主要来自案例讨论的参与度,这也无疑让课堂讨论的气氛更加热烈。第五,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小组作业及小组报告等形式综合考核学生的能力。课程成绩包括平时成绩(20%)、小组报告成绩(40%)和小组演讲答辩成绩(40%),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案例讨论、考勤构成。考核方式的改变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参与互动明显增加。小组报告和小组演讲答辩也让学生报告撰写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得到锻炼。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次课安排小组演讲答辩,该部分的成绩由授课教师和各小组学生代表共同现场打分,这样的评分方式让学生更有参与感。
表1 课程改革效果评价统计表
二、课程改革效果评价——基于问卷的分析
为了评价课程改革的效果,本学期(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结束时对授课班级所有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73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问卷占比73.26%。从问卷回收情况看,2015级本科统招生两个班共99人,回收有效问卷63份;2015级本科单招班50人,回收有效问卷37份;2017级专转本班37人,回收有效问卷34份,2017W专转本两个班87人,回收有效问卷66份。从问卷中学生对课程改革的反馈信息看,该课程改革总体上是非常成功的,如表1所示。
(一)学生对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评价。通过对“你认为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无变化”这个问题的回答统计,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课程有变化,其中本科单招班受到的冲击特别大,近83.78%的同学感觉课程改革后,与传统教学方式有较大的变化,对教学改革的感受最为明显。
(二)课程改革对学生课外学习时间的影响。问卷中要求学生对课程改革后就“这种改变让你自己课外学习的时间与以前的方法相比有无变化”进行回答,通过上表统计可以看出多数同学的学习时间有所增加,说明课程改革后,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学生的课外学习,通过查阅期刊、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以更好地参与课堂讨论。
(三)课程改革对综合能力的提升。为了解课程改革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问卷中设计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加强了自己对实际运用的了解,提高了实践能力”选项,上表统计表明了《专题》课程改革对多数学生起到了正向的效果。
对于《专题》课程改革“提高了自己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培养了主动沟通的能立”、“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和精神”等评价学习效果的选项,问卷统计结果与本题类似。
(四)学生对课程改革的建议。调查问卷最后设计了选填项目,以了解学生对《专题》课程今后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本科统招班学生建议增加《专题》课程的学时数,也希望能有更多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用案例教学、专题讨论等方式,充分发挥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性。本科单招班学生提出案例分析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网上查阅收集资料,有些资料不易获取,希望教师能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料。同时,部分学生认为采用小组报告进行考核会带来少数同学搭便车行为。专升本班学生对提建议的热情最高,选填此项的人数比例远超前两类学生。他们的意见比较一致,包括希望缩短单次课程时间;知识量太大;没有课本,课后阅读和复习困难;希望增加演讲和答辩的指导;希望增加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减少搭便车行为。
(五)问卷有效性的分析。从本科统招班的统计来看,表达了强烈正向评价的学生在60%左右,各题都符合,表明数据可信。从本科单招班、专转本班和W专转本班的统计结果来看,数据一致性不够。教师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中找到了答案。从意见和建议选项的填写结果来看,专转本班学生受到的触动非常大,但是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应对新的教学模式有一定难度。考虑到学生反映有搭便车的现象,可以看出表中“明显改变”与“学习时间变化”的关联不都是正向的,对学生而言,“学习时间减少”也一样是“明显改变”。关于单招班和专转本班,如果将表中时间减少的人与时间增加的人的比例相加,这与有较大变化评价的人数比例吻合,说明关于单招班和专转本班的数据仍然是可靠的。关于W专转本班,即使将表中时间减少的人与时间增加的人的比例相加,仍然比选择有明显变化的人少了4.6%。考虑到选择“选项四:其他”的人比专转本班暴增4.6%,说明有一部分学生感觉到了变化,但在学习中感觉无所适从。对于时间变化,本来因该只有增加、减少、不变三种选项,会选择“其他”这种在逻辑上本来不该存在的选项的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状况的判断必然是有些困惑的。
对比表中不同班级之间的数据变化趋势,可以发现这种教学方法的变化总体仍然是有益的,对多数人的影响是正向的,但有少数人是负向的,而且正向和负向学生的比例与学生的入学成绩或者说学习能力有明显的相关性。
三、课程改革的下一步思考
综合考虑各个班级的反馈,可以看到,此次课程改革总体上是成功的,但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本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对于本科单招班比较合适,除了注意引导“搭便车“的同学参与到课程中来,不需要大的改动。对于本科统招班可以在案例分析中要求更高一些,给学生更多思考和研究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专转本班来说,他们的学习能力相比本科单招班学生显然有所欠缺,当中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在没有教师灌输的情况下不知道该怎么学习,其中W专转本班的学习能力缺陷会更加严重。对于他们,需要降低课程内容密度,同时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如何听报告、总结关键内容、撰写报告、组织报告演讲、答辩。这些具体的学习技能有很多人没有掌握,需要给他们补上这一课。
考虑到不同类型的班级学生基础不同,因此在案例讨论时针对不同类型班级设计了不同难度的问题,后期教学中,结合本次的问卷反馈情况,可以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方案,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课程改革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