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联”女烈士冯铿简谱
2019-06-21刘文菊
刘文菊
(韩山师范学院, 广东 潮州 521041)
关于“左联”女烈士冯铿的研究史料有可信度很高的实证材料。如,冯铿的爱人许美勋在《冯铿烈士》的“后记”中承诺:“书中所述都是事实,甚至一个门牌号数、一句话,尤其是涉及的人物,我都保持着百分之百的真实。”[1]92另外还有许美勋的儿子许其武、冯铿侄儿冯武洸等发表的回忆文章,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实证材料(见图1)。不过,在冯铿年谱的编写中有一些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相关事件等细节还需补证。
一、关于冯铿的出生年、月、日
学界对冯铿的出生年、月、日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九〇六年十月十日、一九〇七年十月十日、一九〇七年十一月十五日。许美勋作为冯铿最亲密的爱人对冯铿出生年、月、日的记录也不同注原件收藏于汕头市档案馆,查阅于2019年3月。。
汕头档案馆存有一张冯岭梅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见图2),记录有“革命先烈中国共产党党员冯铿(岭梅)女士, 公元一九〇六年十月十日出生于汕头。”①
档案馆还存有许美勋另一个版本的材料,标题是《冯铿烈士传略》,据它记录:“冯铿烈士一名岭梅,烈士于一九〇七年出生于潮州”。
查看各种报刊杂志上关于冯铿的生平介绍,大多是采用“左联”刊物《前哨》的说法:“冯铿,一名岭梅, 今年二十四岁, 一九〇七年十月出生于广东省的潮州”。本文采信一九〇七年农历十月初十(即一九○七年十一月十五日)出生的说法。
图2 冯岭梅《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
二、关于冯铿笔迹的补证材料
在汕头市档案馆珍藏的冯铿档案中,有一张冯铿照片(见图3)和一份冯铿手稿(见图4):
夏日即事
幽梦初回书坠地,瓶花相对淡无言。
斜阳一抹胭脂色,荔果枝头熟更繁。
从诗歌的内容看是写于某年夏季南国海滨的日暮时分,一种淡淡的伤感弥漫诗中。从风格上看,与冯铿青少年时期的抒情小诗相似,表现的是一种少女的微妙情绪和感怀。
图3冯铿(1930年摄于上海)
图4冯铿笔迹
三、冯铿简谱
本文在查阅冯铿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汕头市档案馆收藏的一手材料,对照许美勋不同版本的冯铿传略手稿,主要参考许美勋的《冯铿烈士》、许其武的《十月先开岭上梅——冯铿传奇》、张婧、王燕芝的《冯铿年谱》[2]、丁景唐,瞿光熙的《冯铿著作系年目录》[3]、丁景唐的《冯铿烈士和她的作品》[4]等编制出《冯铿简谱》,以供学界同仁查对。
一九○七年
农历十月初十出生于广东潮州。冯家初居潮州城南云步村冯厝,后迁至汕头市商业街五十二号[5]25。父亲冯孝庚祖籍浙江杭州,家学深厚,是粤东一带的古文名宿。母亲卢椿(约1864—?)祖籍浙江绍兴,曾任教于友联中学。大哥冯鉴(冯印月),颇有诗才,以教书为生,后客死惠来。小哥冯瘦菊(1902—?)小名石虎,笔名冯白桦、冯江涛,才高狂狷,后移居香港,有著作《新诗和新诗人》(1929)等[6]。冯氏父子三人诗名盛传,被称为“汕头三苏”。姐姐冯素秋(1894—1924),工于吟咏,思想解放,遗作诗词稿《秋声》集二卷(散佚)。冯岭梅从小颇受姐姐影响,热爱文学,立志要做秋瑾和索菲亚式的女革命家[7]。
一九一五年,八岁
在潮州一所新旧合璧的小学念书。
一九一七年,十岁
举家迁往汕头崎碌。不久移居汕头市商业街尾,小楼濒临海滨,门外写着“海屋”二字。她经常带着侄儿冯武洸(冯印月之子)在海滨散步[8]。
一九二零年,十三岁
进入汕头礐石正光女校读书,同学有陈婉华、刘选韵、许心影、许玉磬等。
一九二一年,十四岁
春,入汕头友联中学学习。成为“友中月刊社”的骨干,创作白话小诗和散文小品。《友中月刊》曾寄赠鲁迅求教,并得到鼓励和赞许[5]277。
一九二三年,十六岁
夏,与父亲的学生许美勋结识。许美勋(1902—1991),潮安县宏安乡旗地村人。
秋,火焰文学社成立,在《大岭东报》开辟副刊《火焰》周刊,由许美勋与冯瘦菊轮流任主编,冯岭梅积极参加文艺活动并发表多篇文学作品[5]P40。
一九二四年,十七岁
二月,姐姐冯素秋病故。姐妹情深,悲痛难忍,诗歌《深意(四一)》(1925)、《和亡姐说的话》(1926)均为怀念姐姐而作。
一九二五年,十八岁
春,进入汕头友联中学高级部学习。她宣称“从来不把自己当作女人”[1]2。
六月,为支援上海“五卅”罢工运动募捐,自编自导爱国话剧公演。期间,已与许美勋相恋。
冬,代表汕头学联会出席汕头总工会大会,聆听工人运动领袖杨石魂报告,深受鼓舞。
九月,在《友联期刊》第四期上发表文章《改造家庭的我见》《学生高尚的人格》《人对自己有应尽的本务》;诗歌《送春》《和友人同访死友的墓》;小说《一个可怜的女子》《月下》。署名皆为冯岭梅[注]参见冯铿的《重新起来!》,花城出版社,1986年。文中所引冯铿作品发表时间、署名、刊物,若无特别说明,皆同此版本。。
十二月,任友联中学学生会执行委员,学艺部出版科长,编辑《友联期刊》。为《友联期刊》第五期作《开篇语》—篇;发表文章《破坏和建设》《妇女运动的我见》;诗歌《月儿半圆的秋夜》《幻》《芙蓉》《国庆日的纪念》《印象》《秋意》;小说《默思》《从日午到夜午》《风雨》《海滨》;散文《休假日游记》。署名皆为冯岭梅。
一九二六年,十九岁
夏,毕业于友联中学。在该校女子部当了一个短时期的教员。
年底,与许美勋同居[注]据许美勋手稿《冯铿传略》(1950年):“当她十七岁时,便和许美勋恋爱,至二十岁(一九二六年才同居)(许长她五岁)。”原件收藏于汕头市档案馆,查阅于2019年3月。许美勋《冯铿烈士》也写道:“三年的恋爱生活是痛苦的,五年的同居生活亦并非快乐。”。
陆续在汕头《大岭东报》副刊《火焰》及《岭东民国日报》副刊《文艺》发表诗歌《暗红的小花》《花》《斜阳里》《你赠我白烛一枝》《凄凉的黄昏》《深意》(一百首)《隐约里一阵幽香》《听,听这夜雨》等;散文《开学日》《夏夜的玫瑰》;小说《觉悟》。署名冯岭梅、岭梅。
一九二七年,二十岁
春,与许美勋一起离开汕头,到潮安县宏安乡宏南小学任教,该校为二人的师友、《大岭东报》主笔许唯心创办。同时,二人也为该村农会办夜校识字班[5]48。
四月,为躲避搜捕,到邻村金砂乡亲戚家避难。几天后,又女扮男装,逃到桑浦山里的新寮村。接着又不断转移,开始了在农村的流亡生活。
九月二十四日,南昌起义军到达潮汕,十月一日离开,“潮汕七日红”期间,热情参加了活动,第二次见到周恩来同志。
本年,创作《乡居》(诗四首)。
一九二八年,二十一岁
春,与许美勋一起离开汕头,到澄海县立小学任教,她还兼任县立女校教员。不久,二人因坚持正义,先后被解除教职。
六月,与许美勋一起回到汕头。
夏,与许美勋同去庵埠镇,隐居在朋友陈若水家名叫“亦园”的书斋楼上写作。
本年,诗歌《晚祷的钟声》《待——》《莫再矜持》(署名岭梅)、散文《海滨杂记》(署名岭梅女士)在《白露》半月刊发表。创作小说《C女士的日记》《最后的出路》;创作独幕剧《胎儿》(署名绿萼)等。
一九二九年,二十二岁
二月二十四日,元宵节。与许美勋一起乘船去上海。到上海第一天,她便到南京路凭吊“五卅”血案的遗迹。二人同住在上海北四川路公益坊三十八号南强书局楼上的亭子间,许美勋在南强书局做编辑工作。
冯岭梅先是进持志大学英语系读书,不久因学校腐败和经济拮据而中断;后转入复旦大学英语系,不久又因工作需要和经济困竭而辍学。开始从事革命工作,参加“飞行集会”、写标语、散传单、到工人区去活动等。
五月,由杜国庠、柯柏年介绍,与许美勋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关系在闸北区委第三街道支部,代号“贾珊小姐”[5]187。从此开始革命工作,成为职业的革命者。
五月,参加“五卅”纪念示威游行。
秋,与柔石同去杭州,游玩了西湖,柔石去看望了魏金枝[9]。她的哥哥冯瘦菊住在杭州,她只去看望了嫂嫂,不愿见时任上海现代书局总编、为杭州《黄钟》半月刊写稿、提倡“民族主义文艺”的哥哥。
十二月,将诗稿送给鲁迅请教。《鲁迅日记》载:十二月三十一日,上午寄还岭梅诗稿[10]165。
本年,诗歌《春宵》《这帘纤的雨儿》(署名岭梅女士)、《晨光辐辏的曙天时分》(署名雷若)在《白露月刊》发表。诗歌《高举杯儿》、小说《遇合》(署名岭梅女士)在《北新》半月刊发表。诗歌《秋千》《离愁》(署名岭梅)、小说《C女士的日记》(署名绿萼)、《女学生的苦闷》(署名占春,为《最后的出路》前六章)在《女作家杂志》创刊号发表。创作小说《无着落的心》等。
一九三○年,二十三岁
三月二日,与许美勋一起去中华艺术大学,出席“左联”成立大会。二人第一次公开新的名字冯铿、许峨。
四月二十九日,出席“左联”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委派柔石、胡也频、冯铿参加即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
五月一日,参加“左联”“五一”示威游行。
五月,出席中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冯铿与苏区的红军代表、妇女代表、少先队代表进行了交谈,并以他们的事迹为素材,创作了小说《小阿强》《红的日记》。
五月二十九日,“左联”第二次全体大会召开,由柔石传达苏维埃政府土地法。
六月,冯铿被派到准备召开的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秘书处工作。
夏,去玉佛寺德馨小学参加党内会议。
九月十七日,出席鲁迅五十寿辰纪念会。
九月三十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发出陈立夫签署的15889号公函,并“特抄同原附名单函达”(冯铿、柔石、鲁迅等列名其中)。公函饬令取缔、查封自由运动大同盟、“左联”等组织,对进步团体“一律予以取缔”“缉拿其主谋分子,归案究办”[11]。
九月二十六日,柔石的生日,拜访未遇,后收到他充满爱意的回信。
十月十四日,写信给柔石,表达爱慕之情。
十月二十日,柔石写信给许峨,坦承他与冯铿在一个月前已相爱[2]171。
十月二十七日,许峨回信,表示接受并支持他们相爱。
十一月二十二日,由柔石陪同去见鲁迅,此时二人已同居。《鲁迅日记》载:晴。晚密斯冯邀往兴雅晚饭,同坐五人[10]220。
十二月,去胡也频家,参加“左联”会议,研究讨论文艺运动问题。
本年,小说《乐园的幻灭》(署名冯铿,第一次使用该笔名)、《突变》(署名冯铿)在《拓荒者》月刊发表;小说《小阿强》(署名冯铿)载《大众文艺》月刊;小说《友人C君》(署名岭梅)载《北新》半月刊;日记体小说《女同志马英的日记》(署名冯铿)载《现代文学》第四期(初印本,北新书局出版)[11]。创作杂文《一团肉》,小说《重新起来》《贩卖婴儿的妇人》《华老伯》(散佚)等。编选了诗集《春宵》(散佚),短篇集《铁和火的新生》(散佚)。
一九三一年,二十四岁
一月一日,小说《贩卖婴儿的妇人》(署名岭梅女士)载《妇女杂志》第17卷第1期。
一月上旬,与许峨一起在上海虹口公园游玩,这是二人最后一次见面。
一月十二日,与柔石一起去鲁迅住处聊天。《鲁迅日记》载:晴。晚平甫及密斯冯来,并赠新会橙四枚[10]240。
一月十七日,《鲁迅日记》载:昙。下午冯梅君来[10]240。
一月十七日,中午与柔石一起在王育和处吃饭。下午一时四十分,在三马路二二〇号(今汉口路六一三号)东方旅社31号房间开会时,因叛徒告密,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柔石、胡也频、殷夫等八人。几乎同时或在先后一二天中,分别在中山旅社和其他多处秘密机关中陆续被捕的共有三十多人[12]。
一月二十三日,被押解到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柔石在一月二十四日给冯雪峰的信中写道:“我与三十五位同胞(七个女的)于昨日到龙华。并于昨夜上了镣,开政治犯从未上镣之纪录。”
二月五日,柔石写给王育和一封信,提及冯铿:“在狱已半月,身上满生起虱来了。这里困苦不堪,饥寒交迫。冯妹脸堂青肿,使我每见心酸!”[13]。
二月七日,晚,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同时遇害的还有李伟森、柔石、胡也频、殷夫等人。五人后被称为“左联五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