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护理干预分析

2019-06-21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优良率心率图像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是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筛选、初步诊断的重要依据,属于新型诊断模式,具有安全性、无创性、诊断正确率高、操作简单等优势[1],对冠状动脉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能够准确评估病变程度,从而为治疗方案拟定提供依据。但随着相关报道的深入,可发现在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时,可受到环境、心理、呼吸配合、心率等因素影响,对此还需加强护理干预和指导,从而保证图像质量,提高检查成功率,常规护理较为被动化和片面化,不利于广泛推广,因此还需选择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通过规范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各项护理,提高成像质量[2]。而本文旨在探索不同护理方式在实施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中的价值性,如下文所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的100例均在2017年3月20日—2018年3月20日期间收治,而研究人员为实施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按照入院前后顺序分为两组,各50例。入选标准:(1)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心率小于每分钟100次,呼吸频率小于30次;(2)患者经心电图检查,可发现明显的窦性心律,且节律整齐;(3)患者均存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适应证;(4)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存在严重心律失常患者;(2)排除存在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3)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甲亢患者;(4)排除对碘造影剂过敏患者。

观察组平均年龄(52.86±3.22)岁,男性27例,女性23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2.57±3.98)岁,男性28例,女性22例。两组一般资料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扫描方法:本次使用的CT扫描仪选用GE公司提供LIGHT SPEED 61排型号,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经肘静脉注射350 mg/mL碘海醇,观察组冠状动脉和心内外结构情况,且对患者图像进行曲面重建后处理、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在检查前做好相关知识告知以及检查中注意事项知识。

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内容:

(1)检查前护理:①心理护理:为了减少心律不齐或心率过快引起的图像伪影,保持平稳心率,还需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消除内心紧张感,且耐心讲解此项检查的作用性、目的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为了防止意外事件发生,还需在检查前,询问患者有无脏器类疾病和药物过敏史[3];②为了保证准确无误的将造影剂顺利推入,还需选择当天未穿刺过、无静脉炎、粗直的血管穿刺,且根据注射流速和血管情况,选择相应针头型号,同时静脉套管针具有独特的弹性和柔韧性,操作安全、简便,对血管刺激小,不会因压力大或注射速度过快导致渗漏或套管脱出现象发生。在穿刺成功后,还需注射1 mL造影剂,并观察15分钟,确定无过敏反应后,方可继续检查[4];③呼吸训练:呼吸伪影是导致检查失败的主要因素,对此还需在检查前,教会患者正确的护理方式,主要根据CT机指令合理调节呼吸频率,从而提高图像质量,在检查过程中,呼吸频率需保持均匀状态,胸腹壁不可上下动,口唇紧闭,在听到屏气显示灯熄灭或指令后方可呼吸,不可推后屏气时间,方法训练几次,直至患者完全掌握、了解,对于缺氧耐受性较差或存在肺部疾病患者,还需给予吸氧干预,保持身体制动,且嘱咐患者不可进行打喷嚏、吞咽、咳嗽等动作;④控制心率的处理:有研究表明,心率快慢与图像质量存在明显相关性,对此还需在检查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从而控制心率,以免心律不齐,导致伪影出现,且可在检查前,嘱咐患者平卧休息15分钟,在情绪波动稳定后,方可继续检查[5]。

(2)检查中护理:在检查过程中,还需注意观察患者呼吸、血压、心律、心率,连接心电图电极,为了避免屏气失败导致检查失败,还需再次进行屏气训练,且检查留置针的通畅性,在注射造影剂时,保持每秒5mL速度,在检查过程中,一旦患者出现异常现象,还需立即停止检查,给予相应症状干预[6]。

(3)检查后护理:扫描完成后,分离穿刺针和高压注射器,并留针观察30分钟,在患者无异常现象后,方可拔除,对于出现呕吐症状患者,还需给予相应止吐药治疗,且鼓励患者多饮水,促使造影剂的排出。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图像质量优良率、检查耗时、护理满意度。采取护理评定量表对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总分为100分,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意,<59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数+满意数)/总人数×100%。

图像质量优良率 :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优秀:血管轮廓清晰,冠脉无伪影;良好:局部血管轮廓模糊或冠脉局部存在伪影;较差:血管轮廓模糊或血管显示中断,冠脉全部或大部分出现伪影[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检查耗时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图像质量优良率、护理满意度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若最终比较结果显示为P<0.05,则说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图1 对照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图2 观察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图像质量优良率

观察组图像质量优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图像质量优良率[例(%)]

2.2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检查耗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护理效果

3 讨论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具有多视角观察、安全、简便、微创、诊断正确率高、利用价值高等优势[7],能够作为后期治疗方案拟定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是目前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和变异的常规指标,可做病情作出正确判断,在观察狭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准确区分冠脉软斑块和硬斑块[8]。但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临床学者发现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心率、心理状态、呼吸频率均可导致检查失败,影响成像质量,为了减少干扰因素,还需加强临床护理工作[9]。

针对性护理方案主要通过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多方面的护理指导,能够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指导工作,比如术前的检查工作,能够平复患者情绪,减少心律不齐或呼吸频率对检查结果造成的影响,且在检查前进行多次的呼吸训练,能够避免检查中不配合和失误现象,同时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能够增加患者依从性和配合性,促使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术中和术后的针对性护理,能够缩短检查时间,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检查成功率,利于此项检查方案的广泛推广[10]。分析本次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图像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耗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针对性护理干预利于消除患者对机械的恐惧感,获得满足诊断需要的高质量图像,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检查时间[11]。此项护理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更加具有针对性化,能够根据患者当时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更利于平复患者情绪,促使检查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图像质量。曾小红等学者在《128排CT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准备及护理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分析》[12]一文中,和我院研究方式、结果相同,进一步证实,在检查过程中,加强护理指导,可提高图像质量。

总而言之,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科学的护理服务指导,用于实施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中,不仅能够提高检查质量,还可减少各种影响因素对显像图像造成的伪影[13],满足诊断所需,促使检查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图像质量。

猜你喜欢

优良率心率图像
心率多少才健康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有趣的图像诗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趣味数独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