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在血管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2019-06-21杜亚明赵硕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见习生感兴趣外科

杜亚明 赵硕

血管外科是近年来新型的一门学科,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很多医院逐渐单独分科,为了培养更多面向临床的高水平住院医师,紧抓教学质量意义重大[1]。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传授血管疾病相关理论知识为主,让学生掌握知识,并通过查房、查看病理切片促使学生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但是临床发现,往往因患者配合度有限,导致带教老师无法控制见习节奏,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知识点遗漏等现象,大大影响了总体教学质量[2]。实验选取200名血管外科见习生进行分组比较,其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名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进入本院血管外科临床见习生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均分并设组,100名见习生设置为观察组,给予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其中女学生62名,男学生38名,学生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25岁,平均(23.28±1.34)岁,100名见习生设置为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法,其中女学生64名,男学生36名,学生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26岁,平均(23.19±1.41)岁,两组见习生均自愿配合实验研究,其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带教老师根据血管外科教学大纲,通过集体授课、多媒体应用等形式为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随后带领学生进入病房,实际了解具体疾病[3]。随机抽取一名学生询问患者的病史、考察专业查体及查阅病历,其他学生统一观看并及时补充问诊及查体内容,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知识总结,并解决学生的疑问。

观察组采用案例教学法,授课前10天见习老师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及教学经验,收集典型案例并设置相应的问题,将其通过电子传输形式发送给每位学生,让学生根据案例查阅相关知识,通过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最后总结知识点[4-6]。授课当天,设置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形式,总结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解答。注意:讨论过程中,如果出现偏离教学目标,教师应及时引导,避免影响教学效率[7]。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汇总、点评,补充学生遗漏的知识点。还要向学生介绍该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起创新思维能力。

1.3 观察指标

不同组见习生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通过观察其理论考核成绩和病例分析能力评估本次教学质量。满分均设置为50分,得分越高,说明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越好,病例分析能力越好。此外,采用不记名形式了解学生对教学法的学习兴趣。具体划分为3个层次,非常感兴趣、感兴趣和没兴趣。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软件SPSS 20.0分析教学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教学效果

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与对照组相比见下表1,t检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分析能力比较,t检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教学效果对比 (分,±s)

表1 两组教学效果对比 (分,±s)

组别 人数 理论考核成绩 病例分析能力观察组 100 46.47±1.24 45.29±0.39对照组 100 46.35±1.18 32.16±0.41 t值 - 0.701 232.035 P值 - 0.484 <0.001

2.2 对比两组见习生对教学方法的感兴趣程度

统计数据显示,观察组中非常感兴趣者65名(65.00%),感兴趣者31名(31.00%),没兴趣者4名(4.00%)。对照组中非常感兴趣者51名(51.00%),感兴趣者28名(28.00%),没兴趣者21名(21.00%),观察组感兴趣率96.00%,对照组感兴趣率7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

表2 两组见习生对教学方法的感兴趣程度对比

3 讨论

人体除毛发、指角外,血管遍布于全身。血管外科疾病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大致可分为动脉血管疾病、静脉血管疾病和血管其他疾病三大类[8]。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提高,因外周血管疾病引发的严重并发症与往年相比,其数量也越来越多,这一现象足以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9]。为了向临床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住院医师,做好临床教学工作意义重大。临床血管外科以往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虽能让学生系统化的掌握相关知识点,但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总体教学质量有限[10]。而本组实验对观察组见习生应用案例教学法,相比而言,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教学效果。教学通过典型案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相关书籍、了解更多相关知识点,可以较好解决老师布置的任务。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案例[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的能力,这与血管外科实践性的特征相符[12]。学生可以提前进入医生角色,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今后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例分析能力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以96.00%的感兴趣率与对照组的79.00%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既能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综上,临床对血管外科见习生实施案例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取得了更显著的教学效果,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主动性,因此,该种教学模式推广意义大。

猜你喜欢

见习生感兴趣外科
肾脏病学临床PBL教学法对见习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PBL结合C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在临床见习带教中运用PBL联合CBL教学法的效果分析
更 正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编读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