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节镜下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2019-06-21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关节镜胫骨螺钉

基于现有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数据,胫骨平台骨折疾病是发生在人体膝关节部位之中的极其常见的骨折疾病类型,其发病部位通常为人体的膝关节组织关节面部分,且通常伴随发生膝关节交叉韧带组织损伤和膝关节半月板组织损伤,本文以我院骨科确诊收治的86例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实施随机分组处理基础上,针对部分患者实施了关节镜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获取了较好效果,支持了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逐渐改善,证实了该种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2月—2018年4月,将86例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参照组男性18例,女性25例,年龄介于22~66岁,平均(47.2±14.4)岁,其中包含SchatzkerⅠ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5例,SchatzkerI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5例,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3例。研究组男性17例,女性26例,年龄介于23~64岁,平均(47.5±14.1)岁,其中包含SchatzkerⅠ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7例,SchatzkerI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4例,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例。研究组与参照组在性别、年龄,以及骨折类型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中的所有入选患者均满足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参考标准,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研究过程,明确签署知情同意书,完整研究方案已经获取我院伦理学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排除标准:(1)开放性骨折;(2)Schatzker分型Ⅳ-Ⅵ型骨折;(3)术中更改手术方式转为开放手术;(4)病理性骨折;(5)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或有手术禁忌证者。

1.2 临床治疗处置方法

为参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本组患者选择运用的手术麻醉方式为腰部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患者麻醉起效后,要选择患者的髌旁位置形成弧形切口并且向患者的胫骨远端位置延伸,或者是在患者的膝前位置纵向形成中央直切口并且向患者的胫骨远端位置延伸。要在为患者完成骨折复位操作环节之后,使用数量介于1~3枚的半螺纹松质骨拉力螺钉材料为患者实施骨折固定处理。之后在运用C型臂X线机设备检测确认患者的骨折病理组织复位治疗过程和固定治疗过程获取满意效果之后,为患者放置引流管,并开展手术切口的缝合操作。

针对研究组实施关节镜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本组患者选择运用的手术麻醉方式为腰硬联合麻醉,在患者麻醉起效后,在使用止血带条件下,在患者膝关节组织结构的外侧位置为其形成手术切口。要在关节镜的辅助支持条件下先针对患者的关节腔组织结构展开持续性的冲洗处理,完整且彻底地取出患者关节腔组织结构中游离存在的软骨片和骨片,精确判定患者胫骨平台关节面组织结构的塌陷位置与病理性损伤程度。要选择患者胫骨平台关节面组织结构骨折塌陷位置下方1.00~1.50 cm位置经皮为患者形成尺寸为1.00 cm×1.50 cm的骨窗,继而在关节镜辅助下运用撬拔器复位患者的塌陷骨折块直至关节软骨面结构恢复平整状态。在患者完成胫骨平台复位治疗环节后,通常其下方会遗留一定尺寸的空隙,临床中通常运用患者的自体骨骼或人工骨骼材料为其实施填充处理,采用经皮或小切口空心钉方式,有时能够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

1.3 临床评价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累计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Lysholm评分[1],以及雍氏评分[2]。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本组样本量×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则说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参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例(%)]

2.2 两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累计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Lysholm评分以及雍氏评分比较

研究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累计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Lysholm评分和雍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参见表2。

表2 两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累计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Lysholm评分以及雍氏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累计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Lysholm评分以及雍氏评分比较(±s)

组别 患者例数 手术持续时间(min) 手术切口长度(cm) 术中累计出血量(mL) 骨折愈合时间(月) Lysholm评分(分) 雍氏评分(分)研究组 43 90.7±13.6 6.2±1.1 52.6±10.7 3.81±0.44 89.2±5.0 8.7±0.5参照组 43 113.3±18.3 16.3±1.7 66.1±13.4 4.22±0.38 81.1±5.6 7.9±0.4 t值 - 6.347 31.939 5.041 4.296 6.909 8.000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通常伴随发生膝关节交叉韧带组织损伤和膝关节半月板组织损伤,临床经验显示,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未能获取到科学有效的治疗处置条件下,患者在临床中通常会逐渐形成和展示出以创伤性关节炎、关节稳定缺损,以及关节组织僵硬为代表的多种多样的临床并发症,给患者实际具备的综合性生存质量造成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在骨外科临床医学事业的传统发展阶段,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展开治疗处置,通常倾向于选择并且运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技术方法,但是该种技术方法通常需要对患者的身体实施较大程度的外科创伤,且对患者在术后康复治疗过程中获取的综合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而实施关节镜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则能够较为显著且有效地解决和处置上述技术缺陷问题[3-4]。

从解剖学基本理论的角度展开阐释分析,胫骨平台是人体膝关节部位中极其重要的结构组成部分,在胫骨平台组织的周围区域之中存在并且分布着复杂且多样的膝关节附属组织结构,一旦其在外力因素的直接作用条件下发生骨折,其在局部组织结构中分布的病变将会展示出极其复杂的特点,给临床医生实际开展的治疗工作造成较大难度。从病理学基本理论角度展开阐释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以外侧胫骨平台为最为常见的发生部位,部分患者在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结构之后会发生塌陷现象与劈裂现象,继而同时呈现出半月板组织破裂症状和交叉韧带组织断裂症状等,给患者局部关节组织结构的基本生理功能,以及患者自身日常化的生活体验状态造成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5-6]。对于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而言,由于其骨折的发生位置相对偏后,且通常被腓骨遮挡,因此临床骨科医生在针对患者实施复位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面对较大的操作困难,极易发生复位治疗不到位问题或者固定不稳定问题,给患者膝关节部位的整体稳定性和对线状态造成不良影响,在影响患者膝关节组织结构基本生理功能恢复状态条件下,显著提升患者发生各类临床并发症的可能性。基于现有的骨科临床实践经验,在胫骨平台骨折实际发生的骨折移位程度和关节塌陷程度>3.00 mm 条件下,通常认为应当立即为其实施手术治疗处置[7-8]。

有文献研究资料报告,为SchatzkerⅠ~Ⅲ 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关节镜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能获取较好结果[9-10]。关节镜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在SchatzkerⅠ~Ⅲ 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具备患者机体创伤程度较小,临床治疗安全性水平较高,以及并发症引致数量较少等基本特点。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技术方法相对照,其本身具备如下所述的基本技术特点:(1)在关节镜设备的辅助照射视野之下,临床医生实际面对的手术视野较为清晰,手术过程中患者的机体创伤程度较小,出血数量较少,不需要暴露关节腔组织,借由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条件下开展相关操作过程,能够有效控制和降低术中感染事件的发生可能性[11]。(2)对于发生关节面塌陷的骨折患者而言,借由在关节镜直接辅助条件下开展复位治疗操作,能够准确撬起患者的塌陷关节面结构,避免因盲目开展治疗操作行为对患者的关节面造成破坏[12]。(3)在关节镜的辅助支持条件下,临床医生可以全面准确地观察和确定患者关节组织内半月板结构发生的破裂损伤,以及内侧副韧带组织与前后交叉韧带组织损伤等结构性损伤,并协助临床医生准确有效地开展相关技术处理过程,避免患者遭遇漏诊问题[13]。(4)有效缩短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持续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的关节组织疼痛症状强度。(5)手术过程中不需要打开患者的关节囊结构,能够直接观察患者关节面组织结构中发生的塌陷现象和劈裂现象,关节面暴露程度充分,且手术操作过程中不会对关节内和周围相关组织结构造成不良影响[14]。

本次调查研究将86例经由规范确诊收治的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等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借由为研究组实施关节镜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为参照组实施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实际测算获取的统计学数据揭示: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累计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Lysholm评分和雍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获取的上述统计学数据测算结果表明,为骨科临床中确诊收治的的SchatzkerⅠ~Ⅲ 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关节镜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能获取较好结果,在优化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条件下,助力患者的基础生理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状态,相关经验方法值得在骨科临床中加以推广运用。从宏观性角度展开阐释分析,为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关节镜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能有效丰富和充实骨科临床中针对SchatzkerⅠ~Ⅲ 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展开治疗过程中应用的技术方法类型,值得引起广泛关注和临床推广运用。

综上所述,在骨科临床实践过程中,对于经由规范化确诊收治的SchatzkerⅠ~Ⅲ 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而言,为其实施关节镜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相较为其实施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优化患者的各项基础临床指标,在确保患者的生理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状态条件下,为我国骨科临床医学事业的良好发展,做出了不容忽视的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关节镜胫骨螺钉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术后跟骨螺钉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胫骨远端骨折术后陈旧性踝关节前脱位1例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修复大型肩袖撕裂的临床观察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经胫骨隧道外侧半月板后角缝合固定的疗效观察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