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分叶分隔法联合电切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效果观察
2019-06-21付歆颖
付歆颖
前列腺增生症 (hyperplasia of prostate,BPH)是泌尿外科多发疾病,好发于50岁以上男性,容易引起尿路感染、尿潴留,损伤患者肾功能,给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1]。外科手术是临床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既往临床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视为治疗该病的“金标准”,但实践发现,该术式虽可缓解临床症状,但术中止血较为困难,且术后并发症较多,故临床对于机体耐受性较差的患者不适用。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泌尿外科手术技术不断进步,手术器械性能不断改善,多种微创术式应用于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治疗,使患者的预后得到进一步改善[2-3]。本研究对我院采用经尿道分叶分隔法联合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样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年龄55~77岁,平均年龄(63.3±3.55)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3.8±1.1)年。对照组50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 (62.9±3.1)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3.9±1.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研究。
1.2 纳入标准 符合WHO关于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标准;经组织活检确诊;无其他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未见肝、肾功能不全;年龄均在50岁以上;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恶性肿瘤疾病;精神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出血性疾病者;内分泌系统疾病者;前列腺癌患者;血液系统疾病者。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取截石位,常规铺巾消毒,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经尿道置入电切镜,了解精阜与膀胱颈距离,两侧叶和中叶增生患者,于精阜近端前缘6点处作切割标志,常规切除中叶,切除深度达到前列腺外科包膜。依次切除左侧叶、右侧叶,修整精阜周围,电凝止血,排空器吸出切除组织送检,生理盐水冲洗膀胱,留置导尿管,退出操作仪器,术毕。
1.4.2 观察组 观察组采取经尿道分叶分隔法联合电切术。患者取截石位,常规铺巾消毒,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经尿道置入等离子内窥镜,采取分区分隔,于5、7点处切出“标志沟”,切除深度达前列腺外科包膜,阻断前列腺主要供应动脉的血供。点切法切开精阜近端尿道黏膜直至外科包膜,水平向两侧叶弧形切开到达相同层面。分割逆推腔内剥离切除法,将增生的腺体组织沿包膜完全切除,小心切除精阜水平以下的前列腺组织,粘连的增生腺体组织直接电切,完全切除后,彻底止血,排空器吸出切除组织送检,生理盐水冲洗膀胱,留置导尿管,退出操作仪器,术毕。
1.5 观察指标和判断标准 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估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前列腺症状,总分为35分,分值越低,症状越轻;采用尿流量计测量两组最大尿流率(Qmax);采用生活质量评估表(QOL)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总分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0处理,计数、计量资料用率、(±s)表示,组间比较经χ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IPSS评分比较(表1) 两组术前IP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IP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IPS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IPSS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IPSS评分术前 术后观察组 50 16.9±3.5 6.2±1.5对照组 50 16.2±3.3 10.5±2.8 t值 0.278 7.959 P值 >0.05 <0.05
2.2 两组患者Qmax水平、QOL评分比较(表2) 两组术前Qmax水平、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Qma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2 两组患者Qmax水平、QOL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Qmax水平、QOL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Qmax/(mL·s-1) QOL/分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观察组 50 8.5±2.1 23.6±3.8 53.3±4.9 82.5±5.6对照组 50 8.3±1.9 18.5±3.2 52.9±3.1 71.3±3.3 t值 0.027 3.864 0.101 8.838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3)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外科手术是临床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随着电切镜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前列腺电切术中切割锐利有效、电凝止血迅速可靠,冲洗系统理想等优势,也使前列腺电切术在泌尿系统外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4]。前列腺电切术主要利用高频电流打断前列腺组织内有机分子键,让接触的组织汽化,抑制增生组织生长,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具有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应用的局限性,术中操作时,电切环接触创面温度高,可能会形成结痂,前列腺后壁仅有一层较薄的直肠壁,向后与直肠紧密相邻,中间仅隔一层薄薄的直肠壁,术中稍有不慎,包膜穿孔的发生率较高,增加手术风险性,锐利切害过程中也有可能导致膀胱或直肠损伤,不适合用于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症患者[5-7]。
近年来,经过临床不断探索,经尿道分叶分隔法先建立标记沟,将前列腺腺体分隔成两叶,再依次进行切除,这种术式易于操作,切除术中出血量小,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增生腺体的完整切除[8]。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病灶解剖变化大,尿道明显狭长,中叶明显突入膀胱内部,对双侧输尿管开口形成遮挡,手术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因此,为了能够确保手术过程中清楚的位置和方向感,需将腺体分割成几块区域,再进行切除,这样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切除效率。
经尿道分叶分隔法存在大块切除腺体增生组织后,部分切除的组织可能掉入膀胱,难以清除,因此,经尿道分叶分隔法切除后,联合电切术能够更加灵活的清除腺体增生组织,弥补了单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局限性[9]。
值得注意的是,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因此必须强调术前准备和术中监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血氧下降等情况时,须及时停止电切,协同麻醉师处理稳定后,再继续手术治疗[10-11]。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术后IPSS评分、Qmax水平、QO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明显增加,提示经尿道分叶分隔法联合电切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优于单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
综上所述,经尿道分叶分隔法联合电切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能够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常用术式。